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

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

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
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

2016年年底的一天,姚茂宽以遵义市档案局局长的身份来绥阳指导档案工作。2017年8月的一天,他却以扶贫工作包村联络负责人的身份,以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建设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身份,来到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驻扎基层。如今,57岁的姚茂宽,驻村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底坝村位于郑场镇东南,有1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600人,共1220户;全村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25亩。由于地理条件差,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以青壮年为主体的农民大部分外出务工。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456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工作难度大。如何尽快实现脱贫任务?怎样有效开展扶贫工作?姚茂宽感到压在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

退居二线赶赴脱贫一线 为啥?

2016年年底,姚茂宽所在的遵义市档案局调整帮扶对象为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时任党组书记、局长的他第一次到该村调研,发现该村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水平不高、村支两委管理有差距等困难。同时,也有丰富的国土面积和良好的生态条件。

他用一周时间详细对该村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讨论,亲手写下了《底坝村2016-2018脱贫攻坚发展和实施纲要》,明确了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任务、工作思路、帮扶措施等。至此以后,他就与该村结下了不了情。

“习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既是战场、也是练兵场”。在姚茂宽看来,脱贫攻坚是战场,就需要老兵、需要老将,他作为一名老将就应该到战场一线去。他还认为,脱贫攻坚也是我们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宣誓,向我们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非常讲政治的大事,在今后回忆的时候,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必须要有他。

长期在农村、在基层工作的姚茂宽,2017年向市委再三申请,主动辞去一切职务,以一名普通党员、普通干部的身份,到边远的底坝村当一名驻村干部。 “正是因为这个地方落后,这个地方才需要我们去建设。”姚茂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初铿锵有力的话语。

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

处级干部“转身”驻村干部 为民!

2017年8月,市委批准其担任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村总支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建设驻村工作队队长。作为一名扶贫“新干部”,他为自己和工作队明确了“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积极主动、扎实工作”的工作要求。

从进村第一天起,姚茂宽就用“脚板”去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走访困难户问致贫原委、问题症结,走访发展大户问致富经验、增收建议,走访党员干部问发展良策、意见建议。他一户户摸家底,问收入,与群众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有针对性为每一户制定帮扶措施,确定具体脱贫办法和时间步骤,并采取“台账管理、分类销号”的原则,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

通过调查走访,姚茂宽摸清了全村群众的家庭状况,特别是对所有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了更精准的了解,对掌握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然后与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经过分析酝酿、集体讨论,结合上级相关优惠政策、扶持措施和本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底坝村2016-2018脱贫攻坚发展和实施纲要》,明确了全村整体发展的基本思路,拟定了以“金银花、勾藤、红豆杉套种前胡、太子参+辣椒、订单高粱、烤烟+畜牧业的”一长三短一补产业发展模式,为全村按计划脱贫注入了新的动力。

“驻村第一书记姚茂宽同志,在我村驻村一年多以来,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正处级干部,随时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脱贫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的各个领域当中,为了群众致富,身先士卒,为群众讲政策、讲技术。”底坝村支部书记张登辉说。

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

边学边做引领群众致富 值得!

驻村干部就得在村住,农民朴实有智慧,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从心底建立相互的信任,打成一片,才能促进工作。生活中,姚茂宽把自己的家搬到了村里。

“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走村串寨,了解这个地方的民情,老百姓的希望,在解决问题中去提升自己。第二个方面向书本学习,学习脱贫攻坚方面的政策法规,包括我们对工作的要求,这些政策问题,第三是向我们的同志学习,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经历确实比我们长,向能者学习,和他们一起,了解这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从哪个地方去入手,去开展工作。”工作中,姚茂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群众农忙时,姚茂宽利用自己学农专长,到田间地头向村民讲解种植技术,了解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他朴实的生活态度、率直的性格,做事公平、办事公道的风格赢得全村群众的极大信任,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拿不准的大事小事都会找他商量,出主意、想办法。

“打叉的时候,反正那个丫枝你不要等它打出来 ,你把它掰了的话,只要功夫到位,我认为那个东西还是算可以的。”永丰七组的勾藤种植彭招财,从不愿意种植勾藤到现在说起勾藤头头是道,全靠姚茂宽多次上门走访和技术讲解。如今,全村上百户群众参与勾藤种植1300余亩。

金银花是该村群众原本不看好的产业,群众因技术缺乏,从零星的、长相也不敢恭维的300来亩,发展到如今的2000余亩,姚茂宽可没少下功夫。“姚局在这里来给我们讲解之后,怎样剪枝给我们讲了之后,就说枝条要剪短,最多留两个疙瘩,经过他教授之后,我们这样剪了,的确发的枝条很粗,长得很好。”彭文才去年种植了80余亩,收入干花5000多斤,实现产值15余万元,今年他打算再扩大30亩,金银花也成了该村群众的致富之花。

为提升全村的整体形象,他多次协调相关部门筹资改善了村级办公阵地,修通了21条,共计64.4公路的通组公路,解决了全村群众用水、用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去年,全村脱贫100户,267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仅靠一己之力是不够的,需要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全社会齐抓共管才有效果。今年,该村还有71户,189人等着脱贫,姚茂宽依旧与全村一起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吹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引领村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砥砺奋进。

处级干部“退居二线”,“摇身一变”驻村干部,为啥?

欢迎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诗画绥阳 养生天堂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总编:石芝谋 副总编:丁本俊

全媒记者:黄云 李前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