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稼軒其人,可謂是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完美結合體,他一方面在金戈鐵馬的抗金戰場上肆意張狂,一方面在懷才不遇的慘淡現實中失意悵惘,他一邊揮舞著理想主義的旗幟滿是少年人般的朝氣蓬勃,一邊在無情現實的泥潭中苦苦掙扎……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把知交零落的悽楚、年華虛度的無、拿起之後放下的釋然糅雜在一起,讓稼軒歷盡劫波的複雜心緒有所展露。他慨嘆自己的衰老,失落地在心中嘆息道:想當初,年少時,那些一同遊玩的朋友們現今還剩下多少呢?大都是四處漂泊、蹤跡難覓。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回首,這麼多年來竟是光陰浪擲,什麼功名,什麼壯志,都成了笑話一場! 放下吧,仔細忖度,還有什麼能帶來歡欣呢?大概就像我愛著眼前這青山的嫵媚多姿,而這青山也正好看我也是一樣,可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又讓人空歡喜一場。

在窗前吟風弄月,把酒對景,陶陶然,頗有陶公當年寫《停雲》的感覺。我曾經也汲汲於功名利祿,江南那些爭先恐後赴宴飲酒、追求功名的人哪,怎能體會我這個放下了名利的飲者的樂趣呢?不為自己無法見到疏狂的前人而惋惜,卻對他們不能見到我的疏狂而耿耿於懷,細細數來,真正瞭解我的,也不過寥寥幾個知心人而已。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老辛任鎮江知府時作此詩,登臨北固亭,憑高望遠,懷古撫今,豪情頓生。三國東吳的孫權曾在此定都,可江山依舊,卻找不到當初英雄絲毫的蹤跡。聽人們說,這兒被斜暉照著的草呀,樹呀,那普普通通的小巷和小路是宋武帝劉裕曾居住過的。劉裕有過沙場的氣勢如虹,可惜他的兒子劉義隆太過草率,本想效仿霍去病遠征匈奴,卻落得倉皇南逃的下場。

轉眼間已經四十三年了,可仍舊不忍回憶戰火侵襲中的揚州路,眼前是百姓們喧騰祭社,心中悽然,那般慘痛的國仇家恨就如此輕易地被遺忘了……還有誰會來詢問我這個老傢伙能不能上陣殺敵嗎?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辛棄疾的一生,在他的作品中總結,也不過八字,懷才不遇,壯志未酬。他的內心深處是多麼地渴望著抗擊金兵保家衛國啊,可奔騰的熱血也只有慢慢冷卻著一個結局。表面上他嘆息的是北固亭的歷史風雲變幻,其實是在抒發對生命歷程、對時代變遷的無奈與傷痛,他心中一個個血淋淋的傷口都帶著時代的烙印,他一聲聲痛苦的怒吼都夾雜著沉痛。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鬱孤臺下贛江清澈的水,不知道這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向西北望去,卻看不到長安,眼前唯有一重重的青山,可這山是擋不住水的,江水還是會帶著我的愁緒向東流去,道道斜陽,聲聲鷓鴣,訴不完的愁情滿腔。“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夜深人靜,久久難以入眠,飲酒消愁,帶著醉意點燈撫劍,好像在夢中回到了沙場一般,馬兒嘶鳴,萬箭齊發,拼死廝殺,酣暢淋漓地把英雄地霸業來實現,贏取生前身後的美名流傳,猛然驚醒,斑白的雙鬢讓心中悽然。“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次稼軒登上了建康賞心亭,看千里清秋,水也悠悠,天也悠悠,殘陽一片,斷鴻一聲,遊子盡是懷鄉情,但愛家鄉鱸魚美,不願學只為自己置辦田地房屋的許汜,而希望能夠成為劉備那樣才氣雙全的好男兒,只是可惜了,在這悽風苦雨中,竟沒有一人來喚女子拭去英雄落寞的眼淚。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辛棄疾在坎坷中撞得頭破血流後,所求的其實就一個執念,願滿腔深情不被辜負,願一片真心有所回應,他真是受夠了壯志難酬的苦,在多次登高臨遠時,都不由得發幾句牢騷,不由得訴說心底隱秘的期盼,讓“青山”,見他應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