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說起文人書生,大家腦海裡是不是飄過那種,一襲粗布衣服手不釋卷,頭頂用粗布條扎著一個髮髻。看上去一副營養不良,風吹過整個身體晃晃悠悠,而且還是整天子曰子曰。

這可能是大部分文人的描述,但是所有文人不能一棒子打死。

如果辛棄疾看了上述的描述也許會提著砍刀過來跟我談話,辛棄疾絕對不是那種只會子曰子曰的無用書生。相對於李白只能在詩中想象自己殺人的畫面,而辛棄疾則是更能實現他保家衛國的心。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他的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我們從這首詞也更看出辛棄疾那種報效國家渴望收復大宋領土的豪邁的姿態。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

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周恩來總理也曾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自己的目標,可見偉大的人總有相似的地方。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年僅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後來,金國發生內亂,完顏亮在前線被部下所殺,金軍倉惶向北撤退。新皇帝金世宗一方面跟南宋講和,另一方面在北方地區對抗金起義軍使用胡蘿蔔加大棒的兩種手段,其目的也非常明顯,就是為了撲滅宋人反抗的怒火,建一個穩定的大後方,伺機征服南宋滅亡宋朝。

而耿京的地盤受到了嚴重威脅,在這種形勢下。辛棄疾建議耿京,應該和南宋朝廷取得聯繫,以便進可以殺金兵,退可以撤到南宋境內。耿京覺得很有道理,就派辛棄疾去具體操辦。

1162年正月,辛棄疾等人來到臨安(今杭州),朝見宋高宗趙構,上表請求允許起義軍南投。高宗接到報告後,非常高興,痛快地答應了起義軍的請求,並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封辛棄疾為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

任務完成後,當一行人走到海州(今連雲港)時,卻聽到了一聲晴天霹靂——耿京被害。耿京本就是起義軍的主心骨,隨即起義軍便四散而走。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原來,在辛棄疾等人離開起義軍前往南宋朝廷時,金國的政府加快誘降的腳步。受到金人好處的將領張安國等人設計殺了耿京,並且花言巧語地哄騙了一部分將士共同投靠了金國,張安國則被金國委任為濟州州官,投降的將士也駐守在濟州。那些不願意投降的起義軍群龍無首,也沒法再堅持,只好各自散去。

辛棄疾聽說事情的經過後,也算是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滿腔悲憤,怒髮衝冠,帶著五十名隨從縱馬直奔濟州張安國的五萬人大營。由於張安國營中的兵士原來多是起義軍,都認識辛棄疾,所以,他們很容易就來到了張安國的主營。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當時張安國正在和一些將領飲酒做樂,懷抱歌妓,軍中曲聲震天,醉眼朦朧間,只見辛棄疾帶了一幫氣勢洶洶的起義軍闖入軍中大營,張安國等人知道辛棄疾等人來者不善,隨即便想起身反抗,但此時卻為時已晚。什麼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什麼是精忠報國辛棄疾給了世人最完美的答卷。

辛棄疾命令手下把張安國捆了起來,五花大綁綁到了馬上。辛棄疾義正辭嚴的把張安國大罵了一通,並乘機號召大家不要再給金狗賣命勿作賣國賊,跟著他歸順南宋,響應者上萬。隨後,辛棄疾帶著這些起義軍長驅南下,渡過淮河,來到宋朝境內,並把張安國押到了臨安交給朝廷處決。

由於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二十五歲在如今的生活也不過是剛剛大學畢業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

辛棄疾初來到南方時,對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並不瞭解,加上宋高宗曾讚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如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為傳誦,但朝廷卻反應冷淡,只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歲的辛棄疾再次任知隆興(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

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莊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

並且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果然,同年十一月,由於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閒居生活。此後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閒居。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即辛陳之晤)。鵝湖之會後,辛棄疾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紹熙五年(1194年)夏,辛棄疾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

慶元二年(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辛棄疾在瓢泉過著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閒雲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

慶元四年(1198年),辛棄疾被授予主管衝佑觀之職。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他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次年,他晉見宋寧宗,認為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被加為寶謨閣待制、提舉佑神觀,並奉朝請。不久後,出知鎮江府,獲賜金帶。

辛棄疾:寫詞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殺人才是職業


辛棄疾知鎮江府時,曾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不久後,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辛棄疾被降為朝散大夫、提舉衝佑觀,又被差知紹興府、兩浙東路安撫使,但他推辭不就職。之後,他還被進拜為寶文閣待制,又進為龍圖閣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棄疾趕赴行在奏事,試任兵部侍郎,但辛棄疾再次辭免。

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當時辛棄疾心裡難受之意溢於言表,把恢復祖國河山作為自己畢生的夢想,然而現實總是與理想背道而馳,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能看到國土恢復,特別是彌留之際面對這種無能為力的局面,這種心情我想沒人能夠理解。

朝廷得知辛棄疾去世的消息後,賜對衣、金帶,視其以守龍圖閣待制之職致仕,特贈四官。紹定六年(1233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經謝枋得申請,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