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不只是文藝青年,還是熱血愛國志士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巔峰。尤其是談到宋詞的豪放派代表人物辛棄疾,我們非常熟悉,他的詞作既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細膩柔媚,也有“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沉雄豪邁。

辛棄疾:不只是文藝青年,還是熱血愛國志士


辛棄疾,文學成就斐然,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由於他所取得的文學巨大成就,千百年來,我們也習慣於稱他為著名詞人,但是這也無法遮擋他另一個身份——熱血愛國志士的光輝。

1140年5月28日,辛棄疾出生在今山東省濟南市。此時的中國北方腹地,早已淪落在金人的野蠻鐵蹄統治之下。辛棄疾性格倔強,文武雙全,膽略過人,從小目睹金人的殘暴統治,他決心反抗到底。當時辛棄疾的文學天賦早已令他聲名遠播,但他從不以文人自居。

辛棄疾:不只是文藝青年,還是熱血愛國志士


終於在1161年,辛棄疾等來了機會。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統治下的漢族人民不願再受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後來,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全線潰退。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此時,形勢一片大好,可誰知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接到了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辛棄疾痛心疾首,當即便決定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而且還成功的把叛徒張安國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此時是1162年,辛棄疾才剛剛二十二歲。

辛棄疾在起義軍中表現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噪一時 。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可是,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年輕氣盛的辛棄疾一心恢復失地、報仇雪恥,可是此時的南宋朝廷卻只想偏安一隅,苟延殘喘。在加上辛棄疾“歸來人”的身份(注:南宋對金國統治地區歸附的漢人的統稱,政治上不予重用)使得他只能擔任一些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他感到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

宦海沉浮數十年,辛棄疾潔身自好,始終不願與魚肉百姓的官吏同流合汙。據《真西山集》與《攻愧集》記載,他在為官之時,堅持該嚴格管理的是各級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的理念。他的這一舉動也導致了他遭到了南宋官場的集體抵制與排擠。

辛棄疾:不只是文藝青年,還是熱血愛國志士

官場的鬱郁不得志,辛棄疾發出了“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也展現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惆悵。

1207年,六十八歲的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據《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記載,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南宋一代傳奇辛棄疾,就這樣壯志未酬,心有不甘的離開了人世。他的文學成就令人頂禮膜拜,但是他的愛國熱忱與不同流合汙的高尚氣節也更加令人肅然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