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一曲人生悲歌,一部世界史诗

太始四年,京郊狭小的寓所,烛火中摇曳着一位花甲老人撰书的身影,汗水早已发背沾衣。疾书的狼毫边,展开了一封来自老友任安的信笺。信中教以

“慎于接物,推贤进士”,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司马迁将积滞心中的悲愤与耻辱,泣血回书三千言,自此隐世。


《史记》:一曲人生悲歌,一部世界史诗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中 何杰老师

司马迁写下:且勇者不必死节。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含垢忍辱十余年,给予司马迁以生的力量,唯有未竟的立言事业。”每每谈起司马迁与《史记》,何杰老师不免慨叹司马迁人格的可贵。


《史记》:一曲人生悲歌,一部世界史诗

深圳卫视主持人 熊熊

回溯历史的长河,士人对生死有着别于平民的崇高的精神追求,屈原怀抱“死而不容自疏”的高洁之志,王蠋在齐国濒于灭亡时“义不北面于燕”,李广不堪复对刀笔吏而自杀。然而古今士人舍生取义,较之司马迁生之艰辛,不啻九牛一毛。忍受着世人的谤议、乡党的戮笑,司马迁倾注笔力,成就了史家之绝唱。


《史记》:一曲人生悲歌,一部世界史诗

熊熊与何杰老师交谈

司马迁的一生贡献给了《史记》,他用激情的笔触,时而高唱悲壮叹惋的英雄史诗,时而笔载历朝政治集团的纵横捭阖,时而又在描绘社会百工的市井世相,最终铸就了一部‘中国的史诗’。”在何杰老师的解读中,我们得以回顾司马迁的一生。

自幼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待到及冠,司马迁已有了一双打量历史和现实的眼睛。

元朔三年,不满足于“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刚拜师孔安国学有所成的司马迁,满怀叩问华夏山川的壮志,向老师与父亲辞行,背上一车绢帛竹简,转身南游江淮。

屈原的行吟河畔,贾谊的湘水凭吊,楚汉风云人物的际会,乡间黎民的俚语风俗,一一映入司马迁的视野。阔别多年后,司马迁风尘仆仆地回到长安,二十壮游为他日后著书立说埋下了一颗种子。


《史记》:一曲人生悲歌,一部世界史诗

熊熊与何杰老师交谈

元封元年,泰山封禅,历史又一次将司马迁推向了“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巅峰。奉命从西南前线回赶的郎中将司马迁,刚行至洛阳,便收到了父亲生命垂危的消息。司马谈弥留之际紧握司马迁的手,反反复复发出悲怆的叹息。司马迁长跪床前,流着泪接过父亲手中的如椽大笔。这一年,司马迁三十五岁。


《史记》:一曲人生悲歌,一部世界史诗

熊熊与何杰老师交谈

天汉三年,司马迁四十八岁,他埋头撰述的工作进入了高潮,正当“草创未就”,朝堂一时掀起轩然大波。汉武帝刚喝下群臣的庆功酒,李陵兵败的消息飞马传至长安。满朝阿谀逢迎之徒,同声谴责李陵。司马迁持笏板只身向前,抱着对汉武帝的“拳拳之忠”,为李陵辩护。武帝眉头一皱,司马迁随即下狱,身受腐刑。


《史记》:一曲人生悲歌,一部世界史诗

熊熊与何杰老师交谈

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以腐刑赎身死,意味着肉体的痛苦、人格的撕裂。这个选择,无疑是比死更艰难的‘伟大的痛苦’。清代学者顾炎武如此评价:太史公胸中自有一天下大势,非后代书生所能也。立德、立功、立言,是司马迁奉为圭臬的人生价值。当代青年人,未必能理解先人在时代中的遭际与抉择,但却能够启发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史记》的讲读之外,何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了身为教育者的思考。


《史记》:一曲人生悲歌,一部世界史诗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中 何杰老师

司马迁的人格与成就彪炳千秋,我们又如何令人生更加充盈而厚重?本周六18:20,锁定深圳卫视《课间十分钟》,看见古典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