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作者 王继明

1949年11月18日,李登海出生在掖县(今莱州市)后邓村。童年忍饥挨饿的记忆,让李登海对家乡的土地寄予了无限希望:打更多粮食,让人们吃饱饭。

1972年,初中毕业的李登海当上了村农科队队长。一则材料深深震撼了他:美国先锋种业春玉米亩产1250千克。李登海立志“培育良种,赶超美国”。1974年,李登海被推荐到莱阳农校(今青岛农业大学)培训。老师刘恩训送给他20粒珍贵的杂交品种“XL80”。玉米育种家于伊又给了他点拨:“现在的玉米是平展型的,要高产,就要培育一种叶片上冲、适于密植的紧凑型玉米。”

1979年,李登海用“XL80”中分离出的“掖107”为父本,首次在海南收获3.6千克珍贵的杂交种子,亩产达到776.6千克,首创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这就是“掖单2号”。随后掖单6号、7号……12号,亩产824.9千克、953千克……962千克,李登海用中国的玉米种刷新着夏玉米亩产纪录。1989年10月,李登海以“掖单13号”最高单产1096.29千克,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全国玉米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魏义章难掩惊喜:“我看到了玉米王国中的珠穆朗玛峰!”2004年,“掖单13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10月17日,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超试一号”亩产达到了1402.86千克,时隔16年后,他再次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连续38年高产攻关,7次刷新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为了“一粒种子”的承诺,李登海用不断的创新成果,用出色的推广能力和业绩,使我国拥有了解决粮食安全的农业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开创了我国紧凑型杂交玉米育种先河,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同时荣获“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深远意义

李登海38载胼手胝足,劳心焦思,7次刷新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用出色的推广能力和业绩,用一粒粒玉米,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玉米王国,使我国拥有了解决粮食安全的农业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从1979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掖单2号”,开启了我国玉米育种新时代,到2005年,“登海超试一号”亩产达到1402.86千克,再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李登海的紧凑型玉米种植面积已达10多亿亩,增产玉米1000多亿千克,创造社会效益1000多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