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

作者 王繼明

1949年11月18日,李登海出生在掖縣(今萊州市)後鄧村。童年忍飢挨餓的記憶,讓李登海對家鄉的土地寄予了無限希望:打更多糧食,讓人們吃飽飯。

1972年,初中畢業的李登海當上了村農科隊隊長。一則材料深深震撼了他:美國先鋒種業春玉米畝產1250千克。李登海立志“培育良種,趕超美國”。1974年,李登海被推薦到萊陽農校(今青島農業大學)培訓。老師劉恩訓送給他20粒珍貴的雜交品種“XL80”。玉米育種家於伊又給了他點撥:“現在的玉米是平展型的,要高產,就要培育一種葉片上衝、適於密植的緊湊型玉米。”

1979年,李登海用“XL80”中分離出的“掖107”為父本,首次在海南收穫3.6千克珍貴的雜交種子,畝產達到776.6千克,首創我國夏玉米單產最高紀錄,這就是“掖單2號”。隨後掖單6號、7號……12號,畝產824.9千克、953千克……962千克,李登海用中國的玉米種刷新著夏玉米畝產紀錄。1989年10月,李登海以“掖單13號”最高單產1096.29千克,創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紀錄。全國玉米專家顧問組副組長魏義章難掩驚喜:“我看到了玉米王國中的珠穆朗瑪峰!”2004年,“掖單13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10月17日,超級玉米新品種“登海超試一號”畝產達到了1402.86千克,時隔16年後,他再次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連續38年高產攻關,7次刷新中國夏玉米高產紀錄、2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

為了“一粒種子”的承諾,李登海用不斷的創新成果,用出色的推廣能力和業績,使我國擁有了解決糧食安全的農業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開創了我國緊湊型雜交玉米育種先河,被稱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同時榮獲“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和“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深遠意義

李登海38載胼手胝足,勞心焦思,7次刷新中國夏玉米高產紀錄、2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用出色的推廣能力和業績,用一粒粒玉米,締造了一個龐大的玉米王國,使我國擁有了解決糧食安全的農業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從1979年成功研製我國第一個緊湊型玉米品種“掖單2號”,開啟了我國玉米育種新時代,到2005年,“登海超試一號”畝產達到1402.86千克,再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李登海的緊湊型玉米種植面積已達10多億畝,增產玉米1000多億千克,創造社會效益1000多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