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有效的背誦唐詩宋詞?

小小趙的老媽


1.誦讀詩詞需要對韻律有感覺


從兒歌開始找韻律。很多媽媽從孩子剛能說完整的話就開始讀詩詞,實際上是不可取的,孩子對古詩詞涉及的詞彙很生疏,對詩詞不知不解,只是鸚鵡學舌般地去說,記憶的難度大,容易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而兒歌接近生活又朗朗上口,孩子很容易接受,適宜培養孩子的韻律感。

堅持到孩子三歲半左右,就基本有了對韻律的感覺。

2.誦讀詩詞前要對詩詞進行篩選。

記得我五年級時因為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便吵著爸爸給我買了《唐詩三百首》,背了沒十首就喪失了背下去的興趣,這一頁頁的都是長+難。


所以當兒子開始背詩時,我選擇了簡單易懂的詩詞,以五言開始,從生活接觸的事和物開始;再七言,以後再背一些稍長的如《遊子吟》《長歌行》等。現在還清晰地記著,兒子誦讀第一首詩的情景——

我和兒子在村裡的小河邊玩,正巧看見幾只白鵝在水裡嬉戲,它們伸長脖子叫,輕鬆的划水,潛水,追逐……兒子興奮地大叫:鵝!鵝!使勁地拽我的衣服,“看呀,它在嘎嘎叫,瓜子划水好有趣……”這時,想起了《詠鵝》,便說了出來,他表示跟著我一起念,三遍之後便能背出來了。這是觸景生“誦”吧。

以後,我帶他出去時會找適宜的地方誦適合的詩,比如《梅花》《元日》等。

當然,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適合的場景的,這時,我們可試著畫出來,此畫此景同樣能調出詩意。比如《池上》。


3.擬定誦讀時間表,對時間,數量有明確控制。

誦讀詩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重在堅持,輕易不要改變計劃,即使真的有一天漏讀,第二天也要補回來,“逼”孩子堅持下去。

誦讀詩詞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對美的感知,提升孩子的內在素養,使孩子成為像董卿一樣的氣質美女。


努麗初彩


試過一小時讓孩子理解並背誦3~5首古詩的奶爸說說立竿見影的原理、方法和舉例。

一、原理

唐詩宋詞朗朗上口、節奏感強,低齡孩子耳朵靈(語言敏感期),只要經常聽,孩子記和背誦沒多大問題。難點在引發孩子對古詩文的持續興趣,初步理解詩意,發展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肢體語言能力!

通常家長們覺得古詩宋詞離我們時代久遠,能理解,枯燥無味。

其實不是這樣的。掌握相關方法,每首古詩都滿滿的畫面感,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將古詩的畫面感和故事挖掘展示出來,孩子就很喜歡。

孩子喜歡了,就學得快記得牢。孩子有超乎我們想象的學習能力(看看孩子無師自通玩手機)

二、具體方法及步驟

1、故事導入

每首古詩都是一個故事。如果你覺得沒什麼故事,那是因為沒真正理解這首詩。(那也沒關係, 會逐步分享小學生必背古詩的學習案例,關注一下)

2、展示古詩

注意不要逐字逐句的講解(古詩的整體感很強,用現代語言來逐句逐字翻譯解析,會變味了,通過下面這步驟讓孩子初步理解詩意很容易)

讓孩子跟讀一到二次即可,也不要急著讓孩子背誦。

3、畫古詩



別擔心不會畫或畫得不好看,孩子自己塗鴉自己看得懂就行。

4、鼓勵孩子看圖再複述一次故事

可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哦。

5、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

像《尋隱者不遇》可分別扮演詩人與童子對話。

一些描述景為主的詩可擬人化。

這樣還或發展孩子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很多中國人講話溝通時只有嘴巴在動,顯得呆滯沒感染力,是內斂的中國文化讓人缺少這方面的訓練。

看似步驟多,其實大人熟練了,孩子適應了,基本二十分鐘內就完成了。

三、具體例子

1、故事導入

詩人李白住在城裡,他很喜歡喝酒、遊山玩水交朋友。

有一次,他鄉下的朋友汪倫寫信給李白,說:我們這裡桃花譚邊的桃花開了,我自己釀的酒也香了,養的豬和雞也長肥了……你要不要來我這裡玩啊?

李白聽了,很高興,就坐船過河到鄉下汪倫家去了。

到汪倫家,他倆邊喝酒邊聊天,邊賞桃花……玩得可開心了。

這一天,李白要回城了,他覺得汪倫對朋友很熱情,如果知道自己回城,一定要送很多當地土特產什麼的,還要送很遠……

為了不麻煩朋友,李白一大早就悄悄溜出汪倫家,自己走到江邊,坐上渡船,正想離開……

忽然聽到岸邊傳來歌聲腳步聲,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幾個鄉親挑著裝當地特產,邊唱著歌邊趕來碼頭送行呢。

李白很感動,心想:那千尺深的桃花潭水也比不上汪倫對朋友的情誼深厚啊!

2、跟讀一次遍

3、畫古詩

小明同學聽了故事,讀了一遍《贈汪倫》,並畫下了張圖。 從圖中可看出他已直觀理解古詩詩意了,如畫出李白找朋友和離開朋友回家的兩條足跡(虛線),畫了汪倫挑著禮物、邊舞邊唱來到江邊送他。

4、孩子邊看畫邊講述一次故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b7a7e2992666c7779d85d4f67a32e2d3\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如何讓孩子有效的背誦唐詩宋詞?我有以下幾條經驗。

一,由淺入深。先從簡單的五言絕句開始,詩句意思最好能一目瞭然,孩子讀起來朗朗上口。如《鋤禾》、《畫》、《靜夜思》等,詩句簡短,詩意明瞭,孩子一讀就喜歡,用不了幾次就會背了。然後一點點增加難度。


二,感情朗讀。指導孩子背古詩時千萬不能死記硬背,重點指導孩子感情朗讀。如果詩句意思不甚明瞭,那就給孩子講一下詩句意思。能夠讀出並體會到古詩詞的感情,背起來既快又難忘。古詩詞都押韻得很好,大聲感情朗讀會有許多樂趣,熟讀自然銘記。

三,瞭解每首詩詞背後的故事。讀詩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以及要背記之詩詞的來歷,這樣既具有故事性又助於理解,讀記起來會更有興趣和效果。例如背記《贈汪倫》,先幫助孩子瞭解一下李白和汪倫的友情和寫這首詩的背景。



四,和孩子進行背古詩比賽。這樣家長雖然辛苦些,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身作剛嘛!


五,見縫插針複習。一有時間就和孩子對詩,你一句我一句,和孩子一起復習。女兒小時候每次飯前,我都和她一塊兒先背首詩再吃飯。後來養成習慣了,一開飯先不拿筷子,而是拍著手主動背首古詩才開吃。別說唐詩宋詞了,就是漢樂府的《木蘭辭》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都背下來了,那時候孩子還沒上小學。


快樂溫暖


如何讓孩子有效地背誦唐詩宋詞?

這個問題很好,因為學習要講究效率,背誦更是如此。

杜甫是背誦的典範,除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之外,他還有“群書萬卷常闇誦”的驚世駭俗之舉。

“群書萬卷常闇誦”,究竟是怎麼個“誦”法?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揣摩,我歸納為一點,要想有效地背誦,就必先做到——

開列背誦清單,

堅持按單背誦!

譬如一百篇清單,二百篇清單,三百篇清單……一千篇清單等等。

然後按照清單,不斷增加內容,日積月累,由少而多,最後達到較高的境界。

如果沒有背誦清單,背誦者就會陷入迷茫,因為不知道該背什麼。或者今天背了這幾篇,明天又背那幾篇,後天又背另外幾篇……這樣看起來背得很多,實際上卻走火入魔——掉進了學習的誤區。

這是因為——

開荒,是為了耕種;背誦,是為了運用。

可你背得啃啃巴巴,壓根兒沒法運用;就等於開荒,這塊地還沒開好,又去開墾那塊地。結果,前面開著,後面荒著,到頭來一無所有,後悔莫及啊!!

因此,奉勸年輕的學子,要想有效地背誦,就請參考傻老師的經驗——

開列背誦清單,

堅持按單背誦!



傻吃悶睡871


碎片化時間合理利用!

1.你唱我和,接送孩子路上,詩詞接龍,歡聲笑語中你一句我一句,比死記硬背效率高多了!

2.每天晚上睡前記憶一首古詩詞,此時記憶力最佳,第二天早上起來再記一次,具有很高的效率。經常學英語的人,應該都知道,有一種“睡眠記憶法”,就是在臨睡前記單詞!

3.學以致用,學完古詩詞後,每天很應景的用上幾句,孩子就會知道,學習不是為了單純的記憶,原來可以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者描述風景!


園丁清淺媽咪


理解,是背誦的最大要點,不理解,一切背誦最多隻是把詩當個順口溜,琅琅上口的詩還能被當作順口溜揹著玩玩,那些拗口的詩,孩子只會看到就煩。

很多大人都覺得長大後孩子就會自動理解古詩詞了,其實不可能。要是年齡大了就能自動理解,哪還會有人頭疼《大學語文》呢?

那為什麼我們網上到處都能看到“長大後我理解了唐詩的美”這種文章呢?答案很簡單,只有理解了的人才會寫文章特地說出來,那些討厭唐詩的人始終把這份厭惡埋在心裡。

把唐詩當順口溜死記硬背,最多隻能保證一時,只有理解了詩人所處年代的歷史、詩人生平、古代漢語語法等等一系列東西,才能更加理解唐詩宋詞的美,受用一生。


漢語言文學自考複習


我教育孩子的經驗是師從古法。從三百千千開始,孩子學會了三百千千對古文化就很有興趣了。


紅塵過客71538583


可以簡單提示詩的背景故事,或者其中的詩眼警句,背時有個感性的提示,或者作點講解,理解性的記憶背誦效果可能好些。每次背不要多,3一5首,有時間,抄默一遍,備個抄默本,如此效果見佳,我自己能背誦幾百上千首詩詞,背誦時一般一首一首的背,五首到六首為一個階段,如此累積……


夏被子吧


理解性記憶!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特定字的含義,根據詩的意思來記憶是比較好的。不必要死記硬背,如果死記硬背而不知其意,那沒有意義。


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者


讓他明白詩的意思,現在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小孩開始背古詩,但明白意思的幾乎沒有,只是會背,不明白是沒有意義的,時間長了他就會忘掉,只有明白詩的含義,才會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