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縣歷史:大禹斧劈山河口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 ,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雒河”即為今天的洛河。傳說大禹在治理雒河時,只見一川黃浪,滾滾東去。兩岸陵崩堤決,河水四溢,兩岸百姓只得逃避於高山之巔。大禹拿一柄巨斧,沿雒河溯源而上。來到今天盧氏洛河盆地東山之巔,登高西望,但見煙波浩淼,濁浪排空,百里河川盡成澤國。大禹舉起神斧,運萬鈞之力,只見金光一閃,隨著山崩地裂一聲巨響,群山為之一震,東北角山脊上轟然裂開一道豁口,河水一下竄了出去,只見川內水面一降三尺,風捲殘雲般咆哮而去,至此,水歸河道,山峰重新挺拔。隨即,大禹拔下頭上的簪子,在山崖上刻下一個大大的“雒”字,從此這條河就叫“雒河”。

到了清朝道光年間,一位姓劉的縣令任盧之處,聽說了大禹的事蹟,於是泛舟東下,前往山河口瞻仰大禹勝蹟,題下“神禹導洛處”五個大字,著人刻於古“雒”字旁邊。

盧氏縣歷史:大禹斧劈山河口

三河口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