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山地果园全膜覆盖+地表径流灌溉栽培模式

苹果是需水量大的作物, 年生长结果需水量相当于自然降水量540毫米以上, 而静宁自然降水量仅430毫米左右, 水资源贫乏, 年降水量少, 季节性降水明显, 秋季是主要降水季节, 秋季降水占到年降水量的60%~70%, 春季、夏季降水稀少, 春旱、伏旱现象发生频繁, 自然降水量远远不能满足苹果生长结果的需要, 有效降水期与苹果树体生长高峰期难以吻合, 导致苹果树体生长结果受到抑制, 水分成为苹果生产中的最大限制因素。

这一现象在我国北方苹果生产中普遍存在, 由于黄土高原产区水资源贫乏, 绝大部分果园没有灌水条件, 因而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中水分管理的重点为保墒, 天然降水的利用成为产量形成的关键, 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是促进产量提高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长期的生产中, 人们为了抵御干旱对苹果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我国北方果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创造了许多经济实用的抗旱栽培措施, 提高了苹果生产效益, 其中最成功的是采用覆盖措施, 阻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 促使天然降水尽可能地用于苹果生长结果, 目前基本形成了沙石、杂草、地膜、无纺织地布、保墒毡等覆盖方式, 虽然应用的覆盖材料不同, 但效果是一样的, 就是阻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 而应用方便、省工、成本最低, 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地膜覆盖。

近年来,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 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静宁县在苹果地膜覆盖生产中不断革新应用方法, 覆盖效果进一步提升, 对生产效益的提高越来越明显 (图1) 。其中静宁县双岘乡一果农创造性地利用全膜覆盖+地表径流灌溉的方法, 是山旱地果园水分管理中典型有效的抗旱措施之一, 近期我们专程对其做法进行了考察, 现将这一做法总结报道如下, 以分享。


干货分享!山地果园全膜覆盖+地表径流灌溉栽培模式


图1“全膜覆盖+地表径流灌溉”效果图


“全膜覆盖+地表径流灌溉”抗旱栽培法, 水分管理由补水和保墒两部分组成, 通过雨季将地表径流引入园内, 增加果园的水分供给量, 通过全园地膜覆盖, 将土壤的水分蒸发控制到最小, 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改善土壤水分的供给状况。

1地表径流灌溉

靠近公路的果园, 在雨季来临前, 将园内土壤进行深翻, 以疏松土壤, 增加土壤蓄水性能, 然后以树干为中心, 整修四方形拦水畦, 畦埂高15~20厘米, 在公路靠近果园处开2~3个进水口, 用土筑拦水埂, 下雨时将地表径流拦截进园进行灌溉 (图2) , 在灌溉时要注意观察, 防止冲毁畦埂及地埂, 一畦灌满后会自然溢流到另一畦, 直到全园灌满为止, 在所有能进水的畦积满水后, 封堵进水口即可。


干货分享!山地果园全膜覆盖+地表径流灌溉栽培模式


图2 靠近公路开的进水口

2地膜全园覆盖保墒

地膜覆盖是静宁苹果生产中应用的最主要保墒措施之一, 根据多年的覆盖经验, 覆盖面积与保墒效果呈正相关, 覆盖面积越大, 土壤水分散失越少, 天然降水利用率越高, 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因而静宁覆膜的宽度越来越大, 由刚开始树盘覆盖, 逐步过渡到栽植行覆盖, 再到全园覆盖的出现 (图3、图4) , 实现了量的变化, 质的提升。


干货分享!山地果园全膜覆盖+地表径流灌溉栽培模式


图3 苹果园全膜覆盖时, 两幅膜叠加时留出缝隙


干货分享!山地果园全膜覆盖+地表径流灌溉栽培模式


图4 苹果园全膜覆盖时, 坑埂全覆盖


多年来, 静宁覆盖用的地膜有白膜和黑膜两种, 试验表明, 白膜春季升温快, 有利树体提前发芽, 覆盖后树体生长快, 而黑膜除具有良好的保墒效果外, 还具有很好的抑草效果, 因而近年来静宁苹果生产中主要以黑色地膜覆盖为主。

静宁为典型的内陆性气候, 季节性降水特征明显, 每年的7、8、9月为主要降雨季节, 这3个月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 冬春季风大, 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严重, 刚开始静宁在普及地膜覆盖时, 以春季覆盖为主, 覆盖效果差, 近年来静宁将覆盖时间前移, 在生产中推行秋冬季覆盖, 有效地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 保墒效果更理想。

苹果园采用全园畦状覆盖时, 一般在秋冬季土壤封冻前进行, 覆盖前要施足基肥, 以保证树体生长之需, 覆盖时要坑埂全覆, 在两幅地膜接茬处重叠5厘米左右, 采用分段压土方法固定, 防止风吹卷起地膜, 留出缝隙, 以利雨季水分下渗。

在果园应用地膜全年覆盖, 雨季来临时, 在山路上用土筑拦水埂, 将地表径流引入园内进行漫灌, 水分可通过地膜缝隙渗入土壤中, 而在太阳照射时, 地膜可很好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可大幅度提高水分利用率, 对果树生长非常有利。同时采用地表径流灌溉, 对防治中华鼢鼠是非常有效的, 一般灌溉一次, 可保证5年内园内没有中华鼢鼠。

本文来自《果农之友》2019年第2期,作者是来自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的王田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