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机天津工厂转战印度 三星靠成本优势能扭转败局吗?

韩联社12月12日报道,三星电子宣布12月31日停止位于天津的手机制造工厂——天津三星通信的生产运作。

三星在公开声明中表示:"作为提高生产设施效率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三星电子已经做出了停止天津三星电子通信业务的艰难决定。"报道称,本次关停波及的员工不仅止于三星通信内部,还囊括天津三星通信研究院、部分三星数据系统公司中负责三星手机物流业务的员工,需要安置的员工数可能超过3000人。

关机天津工厂转战印度 三星靠成本优势能扭转败局吗?

天津工厂是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大本营,年产3600万部智能手机。该工厂2001年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出资90%,天津中环电子控股10%。其生产的智能手机,除销售中国市场外,还远销北美、欧洲等地。

报道称,三星电子的决定是因为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失利。三星手机"不太好"的市场表现有很多数据为证。第一份数据来自赛诺,在1-11月份国内智能手机销量中,三星手机共销售565万台,同比暴跌29%。第二份数据来自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三星2018年第三季度在中国仅出货60万部。第三份数据来自调研机构Counterpoint,2018年第三季度三星的全球市场份额是19%,而在中国市场中则跌出了前六。

撤离中国的计划早就开始实施,这就是外界概括的三星手机一进一退战略。在中国的"退"与在印度、越南的"进"同步进行。,据韩国《电子时报》报道,目前,三星在越南的两家工厂每年生产2.4亿部。今年7月,三星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开设了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工厂,每年能组装1.2亿部智能手机。

关机天津工厂转战印度 三星靠成本优势能扭转败局吗?

曾经,很多人以拥有一部三星手机为骄傲,特别是三星翻盖手机风靡全球。当然,这一切都是功能机时代的神话,到了智能机时代,三星手机被诺基亚、苹果超越,跌落神坛不说,还一再陷入"爆炸门"、虚假广告的旋涡。

回到三星手机一进一退战略,归根结底都是成本主导。2001年,三星选择在天津建立工厂,看重的是中国市场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成本优势,如今三星将工厂搬迁至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看重的依然是更加低廉的人力成本。可惜,对手机行业来说,成本固然重要,但产品才是市场竞争的终极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