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居高不下,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眾所周知,血糖是診斷糖尿病最重要的依據。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因為影響血糖的因素很多,涉及到飲食、運動、心理、用藥等方面。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問題,均會影響到對血糖的控制。一般說來,血糖居高不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血糖居高不下,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01飲食控制不當

控制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不論是l型還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輕重、有沒有服用降糖藥物,均需要控制飲食。血糖輕度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只要注意控制飲食,即可使血糖恢復正常。反之,若不嚴格控制飲食,就是使用再好的藥也無濟於事。當然,控制飲食並不是飢餓療法或嚴重偏食,而是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的量(指“總熱量”,而非“主食”)與質量(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

02運動量不足

有規律的有氧運動能促進肝糖原分解及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能降低血糖,減輕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降糖藥物的療效;運動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器官、組織的血液供應,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增添生活樂趣。反之,運動不足對控制血糖不利。

血糖居高不下,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03選擇藥物不當

糖尿病患者用藥應個體化,需根據分型、體型、胰島分泌功能、年齡、肝腎功能、有無併發症以及血糖譜的特點,選擇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藥物。例如肥胖者宜選擇雙胍類降糖藥,偏瘦者宜選擇磺脲類或苯甲酸類,餐後血糖高宜選用拜糖平,肝腎功能不好者最好不用降糖靈。若選藥不合理,則不能達到降糖的目的。

04藥量不足或過量

用藥量不足,導致血糖不降,比較容易理解。但用藥量過大,結果使血糖升高,則難於理解。這是因為降糖藥用量過大,血糖降得過快太低,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及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所以空腹高血糖患者應警惕“低血糖後高血糖”,減少夜間降糖藥量。

05藥物用法錯誤

降糖藥物種類很多,用法各異。若用法正確效果良好,若用法錯誤,則事倍功半。譬如磺脲類降糖藥最好在餐前10—30分鐘服用,使藥物的作用與餐後血糖高峰同步,發揮最佳降糖效果:如拜糖平應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空腹服效果不好;雙胍類降糖藥可引起食慾不振、胃部不適、腹瀉等,應在餐後服用。

06藥物繼發性失效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藥(尤其是磺脲類)初期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在服用一段時間後療效逐漸下降,血糖不能控制甚至無效,醫學上叫“繼發性失效”。出現這種情況後,病人不可自行調整藥物,應請專科醫生根據病情調整藥物或改用胰島素治療。

血糖居高不下,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07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可簡單理解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其血糖升高一般是因對胰島素不敏感,而不是血液循環中胰島素含量不足所致。此類患者的治療不是刺激胰島分泌或補充外源性胰島素,而應該選擇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等具有胰島增效效果的藥物,通過改善胰島抵抗來提高降糖效果。

08處於應激狀態

高熱、嚴重感染、外傷、手術、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中風)以及緊張、焦慮、憤怒、大喜大悲等情緒變化,醫學上稱為“應激狀態”。此時均會導致體內升糖激素(如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島素釋放減少,削弱胰島素的降糖功能,導致血糖升高。還有生活不規律、過度疲勞也會引起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應儘量避免這些因素。

血糖居高不下,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09藥物干擾

臨床觀察發現,某些藥物會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削弱降糖效果。這些藥物有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雌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等。糖尿病患者若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在選用藥物時,應儘量減少或不用對血糖有影響的藥物,以免降低藥物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