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豬場不用拆,升級發酵床新模式

隨著“公司+農戶”模式的普及,不少人認為該模式能分散養殖集團的環保壓力,但是農戶的環保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如何做好該模式下的養豬環保,作為“公司+農戶”的聚集地,廣西玉林興業縣有著怎樣的經驗呢?

探訪“公司+農戶”集中地

提起興業縣,坊間流傳這裡是“公司+農戶”的天下,該地養豬、養雞都以這種模式為主。興業縣水產畜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最早是溫氏集團在此推廣“公司+農戶”模式養雞,當時農民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而公司在技術、管理和市場方面有優勢,政府也可以通過公司來管理農戶,該模式既滿足了公司的發展需要,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政府也樂意牽線搭橋。之後其他公司也開始進入興業縣發展“公司+農戶”,2005年興業縣獲得生豬調出大縣的稱號。

2018年末,興業縣存欄生豬71.84萬頭,存欄家禽3237.12萬羽,“公司+農戶”模式所養的豬佔了大半。其中,廣西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合作養戶366戶,共存欄生豬36萬頭;廣西揚翔農牧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養戶110戶,共存欄生豬7.2萬頭;廣西正邦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養戶36戶,共存欄生豬2.9萬頭;廣西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養戶29戶,共存欄生豬2.5萬頭;廣西春茂集團、新希望合作養戶3戶,共存欄生豬2800頭。

過去一些公司會給予合作農戶資金扶持,正邦集團在興業縣的業務人員告訴記者,政府對採取 “公司+農戶”模式的養殖公司有要求,如果養殖戶做不到達標排放,公司就不能與其合作,興業縣水產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公司來管理養殖戶確實有一定的優勢。

異位發酵床模式減少糞汙

對於興業縣來說,由於靠近南流江,生豬養殖場的環保壓力不小,不過興業縣政府並不是一拆了之,而是採取了多種措施。

上述負責人介紹,之前興業縣主要是以傳統水衝糞欄舍為主,對水體汙染比較嚴重。政府按照治汙的要求,投入大量資金引導傳統欄舍進行改造升級和搬遷補償。

根據興業縣水產畜牧局提供的數據,興業縣已經投入了2400多萬元用於扶持生豬養殖場生態化改造,其中糞汙資源化整縣推進項目1900多萬,用於支持124家規模養殖場零汙水工藝改造項目建設和1家有機肥廠項目擴建;南流江綜合整治傳統養殖場升級改造項目600萬,用於支持24家傳統養殖場完成升級改造。

該負責人介紹,興業縣最開始推行的是高架網床。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探索高架網床,已經建設了54棟高架網床欄舍,政府補貼了1000多萬。但是經過實踐,發現高架網床並不適合當地的氣候,相比較而言,低架網床比較合適,而低架網床最早是由溫氏在興業縣推行的。

因此,目前興業縣主推的模式是“網床+益生菌+自動刮糞+異位發酵床”,目前通過財政扶持和養殖龍頭企業補貼已經投入幾千萬元,用於養戶豬舍環保設施建設或者改造。並且納入整縣推進項目的養殖戶想要貸款的話,政府可以幫助聯繫金融單位。目前興業縣採取異位發酵床模式的共有400多家。

改造500頭豬舍約需5萬元

對於小散養戶,興業縣特別建立了農村生豬小散養戶示範點,以點帶面推廣實行“小型發酵床+微生物”養殖模式,進村入戶指導散養戶建設小型發酵床、儲液池(沼氣池),實行人工幹清糞、全程不沖水,完善雨汙分流等治汙設施。同時,配合微生物發酵菌種的使用,有效解決農村生豬小散養戶糞汙處理問題,改善農村環境。目前,全縣共有1000多戶養豬小散戶採用該模式養殖。不過興業縣水產畜牧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於一些養殖戶來說,在建異位發酵床時,可能受限於土地問題,比如周邊都是林地,又不能改變土地性質,是個大問題。

與興業縣一些公司合作進行農戶欄舍改造的興業縣智宇農牧設備有限公司梁慶賀表示,目前這種方式不用拆掉傳統的豬場再重建,可直接利用原有欄舍進行改造,根據欄舍的情況不同,改造成本也有差別,500頭規模豬舍全部改造後大致需要四、五萬元,1000頭肉豬存欄的傳統欄舍全部改造後需要10萬元左右,異位發酵床則另算。

興業縣水產畜牧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該縣生豬養殖場重點實施清潔、高效、減排式欄舍改造,配套養殖自動化設施、無害化處理設施、糞汙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等,將傳統豬舍改造成“網床+免溢漏飲水器改造+自動刮糞+異位發酵棚”模式,提升有機肥企業回收和加工豬糞的便利性、可操作性,實現源頭汙水減量、糞便零排放,糞肥易銷售、易利用。下一步興業縣將加大扶持有機肥廠擴能增產建設,與養殖戶簽訂豬糞回收協議,推行養殖糞汙第三方回收集中處理。

作者:楊鵬;來源:南方農村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