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的6种加味,你不一定懂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医家李杲所创,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经典方。曾经有国学大师分享过他一生对补中益气汤的加减,一起来看看吧。

《补中益气汤》的6种加味,你不一定懂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中治疗脾虚下陷的一张重要处方,原方组成药精量小,黄芪五分至一钱,炙甘草五分,人参三分,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各三分,临床使用时常加大十倍。

【方解】

方中参芪合用补元气,补脾气,也补宗气。术、草二药重点在补中焦之脾气,为了防止补中生滞,故加陈皮理气,升麻助芪升脾胃太阴、阳明之气,柴胡舒肝利脾并能升发少阳之气,当归配芪成当归补血汤,能补气养血,当归配柴胡舒肝、养肝、柔肝、利脾。

《补中益气汤》的6种加味,你不一定懂

【补中益气汤加减】

1.禀赋素亏及大病后体质虚弱经久不能康复者,若有中气不接,四肢沉重,纳后饱胀,疲乏无力或不耐作劳者,用补中益气汤,量加十倍,并加入半夏、生姜、竹茹。因病久必郁,郁久生痰,补中益气汤中有陈皮也能化痰,但药力不够。痰不化就像机器生了锈腻,要想机器转动,必须拭去锈腻,欲先脾气转输,必须化停痰。

2.无名低热,其热夜去昼来纳谷不香,全身疲乏,四肢沉重,舌胖,是因转输无力,郁滞化热,其热泛溢于三焦。用补中益气汤,量加十倍,加入山栀10克,俾脾气运转,经脉透达,三焦郁滞之小热,用山栀最效。

《补中益气汤》的6种加味,你不一定懂


3.白带色清质稀无有秽浊腥臭,中气不接,疲乏无力,四肢沉重,纳谷不香,大便时溏。拟用补中益气汤,量加十倍,并加入炒苍术15克,黄柏炭10克,炒车前子15克(包煎),炒山药15克,多有良效。

4.久泻不愈,有补中益气汤主证,用补中益气汤,另加粉葛根10克,炒山药10克,炒车前子10克(包),补骨脂10克。

5.脘部停饮,背部寒冷,有补中益气汤主证,用补中益气汤,另加茯苓15克,桂枝20克,泽泻10克。

6.尿浊反复无有疼痛,尿留瓶中,白浊沉于底部,尿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病时常有疲乏无力,中气不接,纳谷不香,甚则腰腿酸软是脾肾气阳两虚之象。用补中益气汤,量加十倍,加入水陆二仙丹(金樱子15克,芡实米15克)。金樱子树生在山坡之处,健脾益肾;芡实米生于水洼湿地,补肾益脾。两药合用,双补脾肾可以帮助补中益气汤的输转收摄。有是证用是药,无不见效。

《补中益气汤》的6种加味,你不一定懂

肺、脾、肾之阳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成病,方用补中益气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