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華語電影這樣和孩子談生死:永遠向上,永不手足無措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導語

今天,我們特別推薦一部華語電影《生生》,這部影片描寫的是一個小男孩與一個患癌症晚期的陌生奶奶的相遇,在彼此生命留下的點點滴滴。

這部影片以自然、溫馨的方式帶孩子討論死亡,現實生活中,導演自己也面臨人生的生死必修課,拍攝《生生》讓他提出問題、也尋找答案。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如果最後都將離別,還要不要付出感情?當生命只剩下100天,你會做什麼?孤單的小男孩、人生遲暮的網紅奶奶,在電影《生生》中的相遇,將生與死的議題溫柔的搬上大銀幕。

《生生》由臺灣導演安邦拍攝,入選2018年公視國際兒童影展片單,也成為今年三創親子影展的開幕片。

一般來說,我們儘量不讓孩子走到這麼憂傷的情境,可是它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難得有針對兒童的電影談這一塊,這部片是個很勇敢的嘗試。

《生生》劇情講述男孩生生的哥哥去世了,逃避在工作裡的媽媽決定搬家。

生生擔起整理哥哥遺物的大任,孤零零的他老是往外跑,無意發現哥哥手機經常觀看的直播老奶奶——莉莉。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香港影后鮑起靜飾演的網紅奶奶莉莉,與童星吳至璇飾演的孤單男孩生生建立忘年之交)

而莉莉奶奶被醫生宣判只剩3個月可活,她不顧女兒的反對,拒絕化療,要任性的活過100天。

駕著自己的老出租車,開到哪、玩到哪,還直播冒險過程,成為網紅。偶然相遇讓一老一少成為朋友,一同發現生活的樂趣,也學習和家人重新建立關係。

《生生》呈現面對生死的4種態度:逃避消極的生生母親、好奇死亡到底是什麼的生生、活在當下的奶奶和對於死亡一步步去接受的奶奶女兒,4名實力派演員展現時而含蓄、時而飽富情感的演技。

導演說:《生生》有他們4個人表演,呈現的影像比我想象中的好很多。

1

拍電影,尋找生命的答案

36歲的安邦,人生已歷經幾次死別,從小學時班上同學意外過世,在遺體告別儀式上看到同學媽媽哭到拿氧氣罩,卻不懂為什麼,母親跟他說長大就懂了。

到大學時期爺爺過世,當時他下課後就去花店,挑一束最漂亮的花到爺爺的靈堂,每天更換、跟牌位說話,但這也是來不及了,不如生前多相處,他覺得遺憾。

童年面對死亡的茫然無措,成為安邦拍攝《生生》的初衷,如果有機會能坐下來聊一聊,才不會在真正碰到時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想做一部電影,用它來告訴小時候的我、或現在的小朋友,怎麼談、怎麼看待死亡。

不像經典祖孫電影《有你真好》,孫子被送回鄉下和親外婆一起生活。在這部片裡,小男主角生生與莉莉奶奶並無血緣關係,

安邦說,這樣的設定,是希望能更貼近當代人與人間的連結:

“我們希望他們可以有情感的交流,但又不想是傳統回鄉下跟奶奶生活那種。安邦發現,現在孩子靠網絡跟陌生人交流。

如果需要一個陪伴者,陪生生上這堂生命課,比較靠近現實的狀態,好像是透過網絡認識一個陌生人。 ”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2

寫劇本太入戲每天都想死

拍攝、製作《生生》期間,最困難的是劇本階段,安邦整整寫了一年半,自我推翻無數次,莉莉奶奶的角色原型,曾設定為愛打麻將、愛偷竊、撿拾路上傢俱等不同個性,最後才決定是網紅奶奶。

安邦說道:“有些資料的佐證跟參考,個性塑造是抄我媽媽,像她很想搞懂年輕人的世界在幹什麼,叫我加她臉書,奶奶其實也是希望用網絡跟女兒搭上線,另外現在有許多網紅老奶奶,讓我發現老人家的想法,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這麼悲傷。”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在多部戲劇扮演母親、有國民媽媽之稱的演員嚴藝文,在《生生》飾演女兒,與鮑起靜是關係緊密卻又有點尷尬的母女)

設定好角色,編寫心境卻遇上困境。那一年半都是處於低氣壓,導演回憶,他將自己融入角色之中,以奶奶的角度活著,卻發現看不見希望每天早上起床都好想死:

生活好像還可以繼續下去,但沒有新的事情發生,老公過世、女兒不在,好無聊,就等死了。

入戲太深,也讓他的劇本進度停擺。

在這期間,他去安寧病房考察,看看生命走到盡頭的病人。莉莉奶奶的形象在安邦腦海中,一直都是活潑樂觀,不輕易流露悲傷,直到一位醫院營養師與安邦分享她的故事。營養師的母親罹癌時,每天看起來都很樂觀。

過世後,醫生才跟營養師說:你媽媽那時候跟我說,她很害怕。營養師十分驚訝,以為母親都看得很淡。不管是誰,對死亡都有陌生的恐懼,安邦聽到這個經驗,筆下的莉莉奶奶才又更像人一點。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電影中一場莉莉和女兒在醫院的衝突,將莉莉奶奶的恐懼表露無遺,莉莉奶奶拒絕女兒特地南下的照顧,傷心又憤怒的女兒開始責怪母親的自私。

原本雲淡風輕的奶奶當下也崩潰,明明害怕面對死亡,卻不想成為家人的拖油瓶,母女倆情緒大爆發,揭開一直不願正視的畏懼死亡面貌。

3

重病父親最關心的不是自己

如果自己生命只剩100天,會想做些什麼?安邦笑了:我比較自私,想把錢花光,也希望我愛的人跟愛我的人都儘量可以在我的身邊。

坦言自己不像奶奶那麼偉大的獨自面對。現實生活中,安邦的重病父親,即使被診斷出敗血症有生命危險,第一個反應,竟是問他要不要先去吃飯。

“我就想說你現在是病人,幹嘛管我們要不要吃飯,其實會生氣,他們那一輩好像有種欲拒還迎的禮貌,即使親如家人,還是有一點距離感,我可能沒辦法做到這樣。”

安邦的父親是退伍老兵,但是沒有終身俸,當公交車司機養活家庭。安邦小時家境不好,母親想盡各種方法養家。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我覺得那個時代的女生都很聰明,媽媽為了邊帶小朋友還能邊工作,就去幫傭。

童年與兩個姐姐坐在僱主家裡,看著媽媽擦地、或幫著一起在大廣場打掃,小時候覺得我好命苦,我們家為什麼那麼窮,後來爸爸中風,媽媽壓力更大,一邊開出租車一邊打掃,我開始覺得媽媽好厲害。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安邦(右2)的父親是河南人,常常講當兵逃難時的故事給孩子們聽,雖然父子年齡差了50歲,感情依然緊密)

長大後他才發現,這樣的家庭,有另一種難能可貴的幸福。很多人是離婚單親、還有家暴,我們家雖然這麼苦,但有共患難的感覺,

他說,長大後家中相對穩定,但面臨父親生病,這又是另外一種需要面對的困難,即使團結,有時仍會有爭吵。

悦读 | 这部华语电影这样和孩子谈生死:永远向上,永不手足无措

畢竟面對一個人要死掉,很多情緒會出現,他說。

人生的生死必修課,年輕時接觸得少,隨著歲數增長,像升學考試般愈來愈多、也愈難。父親癌末,死亡在安邦家中隱晦卻不得不談。

有時候,你會故意在咖啡廳多待個1小時,媽媽跟我也知道要回家陪爸爸,但也會覺得害怕。談到尋找放塔位的後事,母親不明說,只用那個代替,我就會想,死亡在我們家是那個啊!

4

想告訴孩子,不要把情感都關起來

也因此《生生》對角色的安排,正是安邦自己對生死的探討。“老實說我覺得這部片對小孩子有點殘忍。”

最殘忍的地方是,一開始小朋友在網絡上就知道奶奶會死掉,也帶出他想詰問的另一題:如果知道終將面臨死別,那還要不要投入這段感情?

少年時他曾有個很天真的想法,認為既然都會別離,那就不要跟太多人深交。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既然來到這個宴席上,就要吃到飽再離開!

電影中,莉莉奶奶對生死的看法,正是安邦現下的心境:我想要告訴小朋友,以後長大的人生,可能會碰到別人死掉或你死掉,可是不要把情感都關起來、不要吝嗇付出你的感情。

多年的生活體驗,加上父親即將離開,這堂沒有結業期限的生死課,安邦道出體悟:看著身邊的家人在老化,突然覺得什麼事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就是今天。

活在當下雖然老生常談,直至如今,他才積極去面對: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的終點都在那裡,我會覺得這比較重要。

來源 | 少年商學院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悅讀 | 一位高三家長的演講火了!人生很長,不必慌張。

悅讀 | “打假”10條教育常識,哪一條你中槍了?

悅讀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出爐:一個“包子”戳痛每個媽媽的心

悅讀 | 人民日報整理的50首中小學必備古詩,馬上開學了,快讓孩子讀一讀!

悅讀 | 老師,你的“偽養生”,真的會害了自己......

悅讀 | 地鐵上,這對母子一夜刷屏:敢這樣做的媽媽,怎麼可能教出熊孩子?

悅讀 | 新的2019年,要做個這樣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