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 年,一位廈門人駕機從倫敦飛回廈門 “實亞洲各國之光榮”

今天,從英國倫敦飛至中國廈門只需要10幾個小時。1929年,廈門人陳文麟駕駛“廈門號”從倫敦飛到廈門,用了60天的時間,實際飛行28天。也許我們會覺得陳飛麟飛得太慢了,可是如果時間倒流80多年,我們就會知道,陳文麟這次跨洲飛行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正如1969年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羅號”登上月球,在月球上邁出的一小步對人類的重大意義一樣,1929年陳文麟駕駛“廈門號”飛越太平洋,飛行3萬多里,穿越歐亞十幾個國家,對中國也具有同樣重大的意義。

20世紀20年代末,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飛機為何物。宋美齡與陳納德的“飛虎隊”還遙不可及。1929年初,廈門海軍航空處籌備員陳 文 麟受命赴英國購買飛機4架,分別命名為“廈門號”“江鵜號”“江鷂號”“江鶘號”。正是此行,圓了他跨洲飛行的宏願———1929年3月4日,他偕同丹麥籍飛行員約翰遜,駕駛“廈門號”飛機回國。“廈門號”飛機原計劃用時3個星期飛抵廈門,不料起飛不久,就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突發機件故障,幸好僅離水面60英尺,立即飛回倫敦修理,到3月13日才修好。第二天重新啟程,經德國的漢堡向亞洲飛行,沿途飛越和停留捷克的波希米亞、奧地利的維也納、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南斯拉夫、希臘、土耳其以及阿拉伯國家的一些城市,到過印度的加爾各答、緬甸的仰光、暹羅(今泰國)的曼谷、安南(今越南)的河內,於5月10日進入國境。“廈門號”返國途中曾有兩次險情。第一次是飛渡波斯一望無垠的大沙漠,連續飛行15個小時,汽油將耗盡,險些機毀人亡。第二次是在印度境內遇上45分鐘之久的狂風暴雨,機件損壞致發動機漏油,幸而懂得修復,未至出險。陳文麟到達緬甸仰光後,又患上瘧疾,治療多日始告痊癒,因而延遲了回廈日期。5月10日上午,當“廈門號”飛機進入國境到達廣州灣上空,氣候突變,風雨交加,被迫緊急降落於廣州灣。12日上午10時,“廈門號”飛機離開廣州徑返廈門。起飛前,陳文麟在機場接受新聞媒體採訪。他介紹說:“廈門號”飛機是英國愛維羅公司製造的,阿維安式雙葉雙座位,裝有克里魯斯式馬達,馬力在85匹至95匹之間。他還告訴記者,從離開倫敦到達廣州,已60多天,經過歐亞各國的一些大城市,幾乎都有停留休息、遊覽,實際飛行是28天。途中飛機損壞6次。12日下午2時40分,“廈門號”飛機從東南方向進入鷺島上空,旋即降落在島東北部五通鄉航空學校機場,“掌聲四起,爆竹大作,歡聲震地。”各界代表“趨前圍機”,“與會者數千人”,其中還有英國駐廈領事及其夫人。廈門警備司令林國賡在致歡迎詞時強調:“今日為歡迎自英長途飛行回國之陳文麟先生,其意義與普通應酬不同。因歐亞間數萬里長途飛行,在亞洲實為首創,此不僅我廈門光榮,實亞洲各國之光榮。以前各國謂我中國無人才,為不肯犧牲故。陳君飛行數萬裡,具大無畏精神,不只犧牲財產與精神,其不避艱難危險,尤足欽佩……”

陳文麟駕駛“廈門號”從英國飛回中國,創造了跨洲飛行3萬多里(15680公里)的壯舉,國際輿論評價他是“成功完成國際飛行的第一個中國人”。

1929 年,一位廈門人駕機從倫敦飛回廈門 “實亞洲各國之光榮”

“廈門號”飛機

1929 年,一位廈門人駕機從倫敦飛回廈門 “實亞洲各國之光榮”

《江聲報》1933年10月23日刊登陳陳文麟駕機歸來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