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高考综合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一是促进和优化高校科学选才;二是引导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三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2017年8月,浙江、上海完成首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市的试点是否达到了改革的初衷目标?在试点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下面以西安交通大学的相关数据为例,分析高考综合改革目标的达成度,以期为后续省份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高考综合改革成效分析——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作者: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訾艳阳,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招收浙江、上海新生摸底测试成绩比较

从西安交通大学2014—2018年招收的浙江、上海理工类新生入学摸底测试成绩分省排位来看(见表1),在生源质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2017年招收的浙江、上海新生的摸底考试成绩有所下降。

对比尚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安徽、湖北2个高考大省,可以看出,未实施改革省份的学生水平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

浙江、上海新生成绩不稳定的原因何在?

从招收的2018级上海新生的成绩又有所提升可以分析得出,影响因素主要是考生对新高考模式准备不足造成的。

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西安交通大学2016级、2017级浙江、上海学生本科一年级末学习情况比较

从西安交通大学2016级和2017级浙江、上海学生本科一年级末的学分成绩和必修课程不及格率(见表2、表3)的情况看,相较于参加“老高考”录取的2016级浙江、上海学生,参加“新高考”录取的2017级学生的学分成绩有所下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不分文理科后,学生进入西安交通大学这样的理工科高校学习的挑战性有所增强。

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表4的数据显示2017级浙江学生的大学物理成绩比2016级有提升,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西安交通大学在浙江投放的大部分理工类招生专业均要求选考物理,选择了物理科目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理科学习能力,这点充分说明

高校对学生选考科目要求的重要性

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根据以上西安交通大学录取的近几届学生入学后成绩的简单对比,可以看出高考综合改革的目标达成度有喜有忧:

考生选择权的增大,提高了人才选拔的精准度,倒逼高校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和沟通,调整和优化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这些都是积极和乐观的。

与此同时,学生和中学对新高考模式的准备不足、走班制对中学师资的供需冲击、学生和家长选择选考科目和高校时的急功近利、高校应对新高考模式表现出的招生能力不足等问题都充分暴露出来。

思考和建议

根据浙江、上海首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结合已有招生数据,从高校角度,对本轮高考综合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高考改革应始终着眼于教育强国建设,从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设计改革方案。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将物理作为选考科目对待,非常不利于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国家未来科技人才的影响难料,因为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它更是一门培养思维的学科,在科学发展史上,是物理推动数学的发展,从物理分化出化学、天文学,甚至发展出哲学、宗教、艺术等,物理学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高考改革的成效评估应遵循“后件验证前件

”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应更多地听取高校、中学的意见。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确定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选考3科作为高考总成绩的一部分,即让学生在高中一年级就选定专业方向,助长了“功利意识、分数为王”的不良风气,对中学和大学的人才培养均带来负面影响,并不足取。

第三,高考改革应真正实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本轮高考综合改革虽然提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但是对“综合”和“多元”的限定还比较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录取机制远未达到。未来的高考改革可以探索分级分类考试,应允许有条件的高校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允许一流大学在高中设置AP课程,将招生自主权真正交给高校。

可供借鉴的经验

物理成为必选科目的趋势

上文中,西安交大的两位教授提出了物理作为必选科目的建议。实际上,教育部在2018年9月即发布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

在指引中,共有19个专业类必考物理,占总专业类数的20.4%(对比2017年上海高考的数据:8404个专业中只有8.2%的专业必考物理)。

对于教育部所划定的底线,各个高校几乎没有选择自由,除非作专门说明。

要求必选物理的专业类如下所示:

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从12个门类来看的话,必考物理的19个专业类分别来自理学(5个)、工学(13个)、管理学(1个)。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9个专业类必考物理,这还只是《教育部指引》划定的一条底线,各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要求时,将有更多的专业类被限定为必考物理,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专业

选科对大学可选专业的影响

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

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有3 门科目要求、有2 门科目要求、有1 门科目要求、不限制选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关的选科数据,整理了3+1+2模式12种选科组合可报专业、不可报专业的的简要信息,以供高一学生和家长在预选科时进行参考。

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的组合,将来大学里99.4%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如果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只有52.9%。

其他的学科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不选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在大学专业选择范围上都不会太受限。

新试点省份更多采用“3+1+2”模式

2月2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这8个省市目前已有多所高中让学生进行了预选科。

但值得高中生和家长注意的是:为了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其中3省市已确定采用“3+1+2”模式。

重磅好文:从西安交通大学近5年新高考招生,来看高考综合改革!

结语:打铁还需自身硬

无论高考改革怎么改,最重要的,仍然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小车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语数外三科的学习。

夯实基础,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提升学科成绩。得语数外者得高考,三门主科一科也不能轻敌。

同学们重中之重就是学好语数外,语数外考得好高考的分数才会高,其它科目有很多的可能性。

二是尽早确定选考科目。

第一,在高一全科体验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优势学科,这需要首先是物理与历史学科的选择,也就是偏理与偏文两个方向;其次是其他科目的四选二。

第二,做好生涯规划,通过探索和体验,在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客观环境条件以及充分了解和掌握包括高考政策在内的各种资讯等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方向,从而选择专业发展路径,在确定大致专业方向之后,再倒推学科组合。

新高考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高考强调教育的“选择性”,带来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以及更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意味着同学们除了要努力学习,提升学科成绩和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还必须从进入高中,甚至更早,便要加强探索和体验,学会选择,做好“抉择”和“规划”。

来源:高考直通车综合自中国考试、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