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說到古蹟,在山西隨便一座城市走一圈都能發現不少,尤其是大同、晉中、晉城等城市。

在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鄉村有一片超大的建築群,名字叫皇城相府。這片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有自己的城牆和城門樓,看起來就像完整的古城池,其氣魄和豪氣程度令人讚歎!

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皇城相府的前身是中道莊,創建者為陳昌言,他是明代崇禎庚午年間的舉人,四年後又成為科進士。陳昌言最初只是任職知縣,後因能力過人而升任為御史,他為官期間贏得頗多讚頌,不過終因過於勞累而辭職歸鄉。

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中道莊於明代崇禎六年,也就是1633年興建,其時時局動盪,民不聊生,中道莊的興建,主要功能是避戰亂、防流賊,因為這個原因,建築物在構建之時就充分考慮到防禦性能。

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中道莊發展成皇城相府,源於陳家出了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陳廷敬。

陳廷敬是陳昌言的侄兒,也是康熙皇帝的老師,同時還是《康熙字典》的總閱官,深得康熙器重。到清代,陳家的宅第已經發展成由內城、外城、紫芸阡組成的豪宅,這都是陳延敬所種下的因。

因為康熙皇帝曾經兩次下榻老師的故居,因此稱作“皇城”,陳廷敬曾經官至宰相,它的故居名稱合起來的稱呼就是皇城相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難怪陳府修得如此氣派。

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皇城相府內的建築多為北方合院結構,從中還能看到窯洞形狀的房門。

皇城相府不像普通的豪宅,只修建了圍牆將府邸與外界隔開,而是修建了堅固的城牆。當時的中國民宅和官宅,基本找不到相似的建築。

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登上皇城相府的“城牆”,相府內外風光盡收眼底,城牆還是極佳的瞭望臺,派人在上面鎮守,可以很好地拱衛“城”內的安全。因為特殊的建築形制,皇城相府被民間稱為“小故宮”。在一些相對偏僻的邊關地帶,一座城池的佔地面積甚至還不如皇城相府呢。

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一座皇城相府,風光的並不只有陳廷敬和陳昌言兩人。在清末到乾隆年間,這裡一共“批發”出數十位國之棟才,其中舉人有19位,有9人中了進士,6人入了翰林院,貢生則一共出現41位。之所以出現這麼多賢才,一是陳家的基因好,二來是良好環境的薰陶,這也印證了“強者越強”的不變真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富貴榮華通常可以福及三代,難得的是陳家的榮光已經超過了三代。

山西晉城鄉下出現大型豪宅,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

御書樓、中道莊、鬥築居、藏兵洞、紫雲阡等建築是皇城相府的地標,不過最應該著重參觀的是河山樓。這座碉堡式建築是陳昌言和他的兩位兄弟合力建造的,樓的高度達到30多米,只在南向設了一個拱門,在這座建築未完工之時,流寇便來侵犯,當時陳氏家人和附近的村民一共800多人棲身樓內,最終完全脫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