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刚刚,朋友给我发微信问我:看了那个骑车逆行的小哥没有,成年人奔溃真让人心疼哦!接到微信的时候,我真沉静在工作的海洋中,根本没时间看新闻。等到晚上回到家的时候才开始围观这个事情。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这个新闻是说

杭州一小伙骑单车逆行,交警把他拦下后,小伙接到一个电话,没想到打完电话,小伙子摔了手机,彻底崩溃了。

“我压力好大”

“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

“我女朋友要我送钥匙”

“我其实不想这样的”

一般发生这样的事情,网友们都会对事件有所分歧,然而,这次的观点却出奇的一致,都在安慰这个小哥。

对小哥的理解,何尝不是对自己的理解。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难熬的日子,总有一些人无法想象的心酸。只是我们早已习惯把情绪调成静音,不再轻易在人面前哭泣。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最近在朋友圈有个热文《成年人的奔溃守则》

说的是成年人奔溃之前还要理性分析,

讲究什么是可控、能接受的奔溃成本,然后再决定懂事、高情商、不影响他人的奔溃。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

一个男人坐在路边捂脸痛哭,

桌子上是几个空酒瓶,人来车往显得他好像被全世界抛弃。

我们不知道他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只是看着就忍不住觉得心酸。

这其中有无尽的委屈我们一看就能知道。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一个大男人,坐在寒冷的雪地里,一边啃面包,一边流泪。

没人知道,此刻他在忍受什么。

没人知道,在此之前他克制了多久。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还有前一段时间在华山栈道上自己解锁扣跳崖的男子,在跳崖后不久尸骨就被找到了。

在网上传出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

在往下跳千一刻,他贴心的看了左右两侧贴壁通过的游客们,确定自己不会碰撞他人后,一跃而下,像是做上下楼般简单的事情。

这样的“懂事”,我们不知道他是承受了多少次奔溃,心理重建,才会做这样的决定。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活在这个世界是件太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是各种枷锁束缚着你,稍微动一下,就会冒出血来。

作为普通成年人的我们,不顺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日常

临时接到老板追加的任务,赶不完的deadline;

无理的甲方,否定了你所有的辛苦努力;

再遇到水逆情况,比如上班塞车,文档没保存电脑就死机了,叫了外卖没筷子,挤地铁被“咸猪手”.......

在那些全世界都与我们作对的日子里,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撑过第几关,甚至不知道会因为哪件事情奔溃。每天都在心里默默想着:我要辞职,要自由。

光是维持一份普通的工作,平凡的生活,就已经拼尽全力。

也许在外人看来,你已经有让人羡慕的生活和工作,委屈仿佛就是一种无病呻吟的存在。

满地鸡毛的生活,没有人比你更懂。

网络博主曾经发起过一个话题:你有什么不敢让父母知道的事?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评论最高5w赞的评论是这样的: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这样的人太多了,有时候你看见一个人笑得很甜,很大声,但其实她的内心早就崩溃不已。

有时候你看见他正在沉稳地开车,但他脑海里想的是“还不如死了算了”。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曾经在一期《奇葩说》里,柏邦妮说:心里有很多苦的人,要多少甜才填得满啊? 马东说:你错了邦妮,心里有很多苦的人,一点点甜能就填满。

我们在崩溃前夕,应该给自己一点点“甜”

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最大的焦虑来源:下个月会更好吗?信用卡能还上吗?工作会有前景吗?还能和前任复合吗?

这些问题,很少能够马上就被解决

焦虑永远没有尽头,可是,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把自己从担忧和不确定中拯救出来。

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忧虑,不被当下的外界环境而左右,不沉溺于过往而被牵绊

想象自己是一个80岁的老人,因为人生中曾放弃和逃避过无数困难而后悔不已。当我进入那个老人的心态中之后,我会对自己说,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可以再年轻一次。

然后睁开双眼,我已经再年轻一次了

太宰治在《晚年》这本书里写到,

我本想这个冬日就去死的。可正月里有人送了我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作为新年礼物,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那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找到一些寄托,也是给自己一点点甜的方式。成年人的自愈,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难。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奔溃


就像李诞说过的: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