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一刀、一椅、一推、一人,朴素整洁的方寸之地,

却是马鞍山街头理发匠的江湖。


如今,在马鞍山的大街上,大大小小的美发店星罗棋布,门口的霓虹灯旋转闪烁,醒目的招揽着过往行人,也在展现着时尚和潮流。

然而,还有这样一群人,占据街头一隅,仅持着简陋的理发工具,将这最传统的手艺发挥到极致。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记忆中的理发店,总是伴随着推子“滋滋”和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以及铁制座椅扶手那凉冰冰的触感。

小时候跟着爷爷一起去北湖理发,这里的老师傅都认得他,往嘎吱作响的生铁凳上一坐,抻腿,躺倒,不多时,爷爷脸上就多了一圈细腻洁白的泡沫。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几分钟之后,一位焕然一新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我眼前。在孩子眼中,刮胡子前和刮胡子后的爷爷,就是两个人。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而现在,别说是可以提供刮胡子服务的理发店没有了,就连那种老旧的理发店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童年的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化。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直到有一天再次路过北湖,无意中看到了这家颇有年代感的理发摊。童年“滋滋”声、“咔嚓咔嚓”声的记忆席卷而来……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位于北湖的这家理发店,在长途汽车站旁边的巷口进去50米酒到了,一眼看过去,你会觉得时光仿佛在这里开了一个隧道。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没有门面,没有招牌,只有一个在这里站了27年,穿着白大褂的王阿姨。一把躺椅,一个脸盆,装着热水的水壶,就是这里的全部。缺了一个角的小盆,被多年的时光磨出了岁月的痕迹。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走进这里,可以躺下来的转椅、打磨到黑得发亮的备刀片、拖着长长尾巴的电推子、熟悉的肥皂味……一切的一切都在映衬着两个字——老店。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这的确是家老店,“我在这开店27年了,我都快70岁了

。”王阿姨一边给客人剃着胡子一边和我们说道。“开始在这里摆摊给人家剃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没钱搞门面,只能在路边支起板凳”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算一算,迄今为止,这个摊子已经27岁。

27年,一直都是位置,不管客人由少变多还是由多变少,它始终在这里。

工具换了好几拨,唯一不变的就是那台生铁铸的理发椅,踏脚上的字样已被多年来往的顾客们踩得模糊不清。扶手也被王阿姨用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尽管这里看上去陈旧又老气,但来这儿的人并不介意这一点,他们在乎的,都是那一份熟悉的体验感。

“师傅,剪头还是刮胡子?”

“刮个胡子,再掏个耳朵。”

“好的,坐好躺着啊!”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没有推销的压力,在这里,顾客和理发师之间早已完成利益转换,而是变身街坊,同你拉家常的时间,不知不觉就把头发给剪好了。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今年快70岁的王阿姨,是当初的下岗职工,46岁爱人过世后,独自一个人撑起了这个理发摊,同时也撑起了自己小小的家。“我的命不是很好,老伴走的早,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就是靠3块5块给人剃头养大的。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王阿姨的手特别吸引人的目光,常年的工作使得她的手比一般女性的要粗很多。“你看我天天戴着帽子,不是爱美,太阳有时候晒的人受不了,刮风下雨我都出摊的,撑个雨布,等到一个人来那就是3块钱诶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王阿姨的手虽然粗糙,但是干活十分熟练。开水瓶里倒出热水,拿出加热后的毛巾,往顾客脸上一搭,从额头到脸颊,不仅仅是胡子,脸部多余的杂毛通通给你修整得清清爽爽,讲究!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那一刻什么都不用想,唯一需要想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上帝就好!

现在张爷爷已不住附近,偶尔出来办事路过,就专程来这里剃头、刮胡子,5块钱剃个头,3块钱剃个胡子,十来分钟就好。“自己刮,还是没这里刮得干净。”张爷爷刮完胡子后摸摸脸颊对着镜子说道。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像张爷爷这种老主顾,剃头一般都附带刮胡子,掏耳朵!现在会给人掏耳朵的理发店,已经很少很少了。来理发的客人说起这段话时,眼睛都在放光。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这里是个记忆胶囊,也是实惠的代表。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作为坚守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匠,如今依然还在这里,每天早上7点半,下午5点半左右就收摊走人。二十多年来都是这样。“现在来这里理发的多是那些四十多岁的人了,或者是像我这个年纪的,年轻的基本没有了。”

王阿姨也心知肚明,等这些人不来理发的时候,她就真正的失业了。

王阿姨总穿白大褂,也叫工作服,除了让客人体面,自己也要看上去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从她学这门手艺开始的时候,也吃了不少苦。从顾客剪头到刮胡子、修剪鼻毛、掏耳朵等等这些,全由一人完成。要完成这些工作,基本功必须得扎实

练成这些,才可用好精钢制成的剃刀,师傅才敢放心把客人交给你。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剃头修面,关乎顾客的脸面,整套做下来,整个人犹如改头换面,对顾客们来说,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可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忌惮着这里的卫生情况,忌惮着刮刀在脸上游走会不会稍有不甚,于是,这项传统的手艺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如今,王阿姨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说再过两年自己可能也就干不动了,不知道到时候,那些习惯老式剃头的人们又上哪里去怀旧呢?

只愿时光放慢脚步,让我们再多看它一眼!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时光在这里停留

留住了一些老马鞍山人的美好回忆

留住了孩童关于理发最初的记忆

它之所以能让人们念念不忘

除了它对手艺的要求

还有咔擦咔擦声中

人们对生活的那一份讲究!


【老手艺】马鞍山这家开了27年的理发店,即将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