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動變速箱的擋位越來越多,好處是什麼?

很多朋友都聽過排量不夠、擋位來湊的說法;但實際上應該是動力不夠、擋位來湊才對,這種說法才是準確的,對於動力本身就不足的車子而言,更多的擋位可以彌補自身動力不夠強的劣勢,讓車子在速度偏高時,依然有擋可以降,只要還能降下來擋,那麼車子還能夠表現出一些加速能力來,即便自身的動力不足;實際上擋位多可以讓各個擋位之間的銜接變得更加順暢自然,也能降低發動機的升擋負荷、壓低發動機轉速,既有一定的加速能力、又控制了油耗;動力不足、擋位少,加速性能會很差,給發動機造成的負荷也極大;就好比山地自行車前3、後9可以組成多達27個擋位,目的就是來給我們省力,讓我們膝蓋不至於痠痛,如果我們騎不能變速的自行車爬坡一定會很辛苦,因為我們的動力不夠,所以擋位越多越能掩飾身體不好的朋友沒勁的劣勢,變速車的出現讓一些體格差的人同樣能蹬的飛快,這就是多擋位的好處!

為什麼自動變速箱的擋位越來越多,好處是什麼?

畫的雖然不好,但很容易說明多擋位的好處

其實看到這幅圖很多問題就都能想明白了,兩組樓梯同樣的高度,一組4個臺階、而另一組8個臺階;如果讓一個身高很矮的老人分別上這兩組樓梯哪個更容易?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肯定是上這8個臺階的樓梯更容易、更快、也更加省力;如果讓這個老人上那組4個臺階的樓梯是很困難的,每個臺階的高度都趕上他的身高一般了,所以強行讓他老人家上這組4臺階的樓梯也能上去,可結果就是更費力、更慢、還可能導致身體損傷;4臺階樓梯可以理解成一臺4AT的變速箱、8臺階樓梯可以理解成一臺8AT變速箱、而這個身高偏矮的老人可以理解成一臺無論是排量、動力都很低的發動機;所以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使用8AT會更加省力,而省力則代表省油;而省力也可以理解成剩餘的力量更多,也可以理解成有餘力衝刺一下,也就是說加速度的表現要更好!

為什麼自動變速箱的擋位越來越多,好處是什麼?

擋位少,升擋後車子扭矩下降嚴重;

對於小排量、動力差的發動機來說,自身的扭矩,功率都不高,如果沒有足夠的擋位來實現充足的銜接,每次升擋後的動力表現都會疲軟(相對於擋位更多而言);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某日系4AT變速箱4個擋位的齒比分別為一擋4、二擋2、三擋1.5、四擋1;朋友們都清楚自動變速箱的升擋轉速在1800-2000轉左右升檔,而上述的4AT變速箱1擋齒比是2擋齒比的2倍,所以當這款4AT由1擋升2擋的時候轉速瞬間跌至900-1000轉,整整丟了一半的轉速、使得發動機輸出的扭矩大幅度降低,會產生很明顯的頓挫感,聯想一下上面的那組4個臺階的樓梯,剛爬完1個臺階,馬上再爬1個臺階,是不是很累?發動機累動力就差、油耗就高;如果是8AT變速箱,2檔的齒比可以是3、3.5都可以,因為它擋位多,足夠它把齒比線性的降下去;而4AT變速箱就做不到了,4AT的1擋減速比4,而2擋齒比如果弄個3.5,那麼3、4擋的齒比沒法去做了,間隔大了依然會出現大幅度丟轉速導致扭矩不足的問題,而如果間隔小了甚至做不出直傳擋(這款4AT變速箱本身就沒有高速擋,直傳擋到頭),所以對於4AT而言動力銜接很難做得順暢,當然對於大排量、高功率的發動機來說,可以利用自身的性能來克服這個問題,但小排量發動機就沒有這麼容易克服載荷而順暢提速了,所以排量越來越小,擋位就不能少(少了開起來就不舒服)!

為什麼自動變速箱的擋位越來越多,好處是什麼?

多擋位自動變速箱

排量低、動力差、擋位少的車子很可能在需要降擋超車的時候無擋可降。。

自動變速箱的降擋其實就是模擬手動變速箱的思維邏輯,同時要配合發動機的運行機制,並不是變速箱想降就能降;咱們拿採埃孚的9AT為例,9擋齒比為0.5(高速擋),當某輛配備採埃孚9AT的車子在高速上以110千米的時速巡航,此時的轉速大概為2000轉左右(渦輪機頭轉速甚至更低),當深踩油門急加速時,它可以直接降到5擋(5擋齒比為1),轉速瞬間升至4000轉以上,此時這輛車通過連降4擋獲得了較高的轉速、扭矩,從而輕鬆加速、超車;而如果是上面列舉的4AT變速箱,高速110km勻速巡航時變速箱為4擋、發動機轉速為4000轉左右(4擋齒比為1),當它深踩油門急加速時,想降擋至齒比為1.5的3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發動機的轉速上限不夠!齒比為1的4擋4000轉如果真的降擋至齒比為1.5的3擋,瞬間會把發動機轉速升至6000轉以上(3擋齒比是4擋的1.5倍)、甚至拉出紅線區,所以TCU不會執行降擋命令,所以對於四擋車而言,此時根本無擋可降,只能依靠給油利用發動機轉速的攀升來實現車速的緩慢上升!所以擋位少的車子降擋特性不明顯,即便是在發動機轉速低時可以實現降低擋位,但往往由於各個齒比之間差異巨大,導致降擋後轉速可上升的邊界很低;人家9AT降擋後可以爬個幾千轉再升擋,而4AT即便降擋了通常爬個幾百轉就不得不再升擋!

為什麼自動變速箱的擋位越來越多,好處是什麼?

自動變速箱升降擋邏輯

是不是擋位越多越好?

擋位少了不行、擋位太多也不行,尤其是對於這類排量小、動力差的車子來說,擋位太少車子開起來無力、燃油經濟性差(尤其是速度偏高的情況下,由於最高擋位齒比偏高,無法大幅度降低發動機轉速);而擋位多了也同樣存在問題,要知道自動變速箱的升、降擋都是需要時間的,動力差就需要各個擋位不斷的銜接配合,一會升、一會降,一大堆齒輪組不斷的運動,耽誤時間、還容易導致損壞;尤其是那些換擋邏輯本身就不清晰的自動變速箱,在這種擋位非常多,高頻次升來、降去的情況下,邏輯性會變得更為混亂,而廠家的工程師設計起來也是困難重重的,一共就那麼一點功率,又得保證動力性、又得保證燃油經濟性、升降擋還得平順,有這樣的好事麼?所以對於那些車子極重,動力很低的車子,即便配備了多擋位變速箱往往開起來也令人不爽。

為什麼自動變速箱的擋位越來越多,好處是什麼?

變速箱閥體

總而言之擋位多絕對是有好處,因為可以將高速擋的齒比做的更低,在車輛高速巡航時可以壓低發動機轉速,實現更好的燃油經濟性;但擋位不是越高越好,說實話鄙人覺得8AT甚至9AT已經夠用了;擋位更多可以讓動力銜接的更平順,尤其是對於小排量、動力差的車子來說,更多的擋位可以讓它的提速表現的更好一些,至少會顯得更有力量,不會導致每次升擋後轉速丟的太多,防止扭矩大幅度降低後的無力感;同樣也保證了在超車需要降擋的時候有擋可降,防止由於齒比差距過大導致的發動機超高速運轉;所以這些小排量、低動力發動機需要擋位更多的自動變速箱來彌補其動力不足的劣勢!所以排量不夠、擋位來湊這句話從本質上看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自動變速箱的擋位越來越多,好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