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异物 情亦犹人 小莺《小谢》

虽为异物    情亦犹人        小莺《小谢》

陶望三,河南渭城人。大家族的后裔,到他父亲的一代,已经破落不堪。望三聪明,学业长进,为了一心攻读,租赁邻居姜员外的老宅,老宅楼宇连垣,草木幽深,废弃了多年,只有一个老家人驻守在门房。

望三洒扫庭除,摆设书案,一转眼,书本渺然,仔细寻找,却被压在了床头枕下, 正诧异间,两个姑娘飘渺婀娜出现在了面前。

一个宫发髻高挽,凤眉圆眼,丰腴妩媚,十六七岁的样子;一个袅袅娜娜,亭亭玉立,娇羞色赧,十七八的神态。

丰满的美女说道:“我们俩是墙外松林之鬼,喜欢这里宽敞幽静,居住久矣,不喜欢你来打扰”。苗条的美女笑道:“你要是在这里长住,我们俩就天天骚扰,叫你意乱心烦”。

望三大笑道:“人神之殊路,各不相扰!我们定立一个君子协议:互相遵守,秋毫无犯。我只要一室一灶一床一椅一个书案;其他的,这里若大的楼宇,房间无数,都归你们,不好吗? ”

虽为异物    情亦犹人        小莺《小谢》


胖的说:“我叫周小谢,她是姐姐,叫李小莺。也不是厌烦生人,就是担心男女一院,日久生情,意乱情迷,心生亲近。我们这鬼的阴气妨碍了你们活人” 小莺说:”寂寞的坟墓,千百年来,谁人堪之,看见了你们男人,不只是稀奇好奇呀“。

陶望三笑道:”我是铁石心肠,坐怀不乱“。

梆子响,二更天,望三熄灯睡觉,刚刚打盹,小谢拿草叶捅鼻孔,望三鼻子奇痒,一个喷嚏,把两个美女吓得遁避。刚刚睡去,耳朵像是虫子爬,朦胧中用手摸摸,是一根小纸碾。望三索性点灯再读,两个小鬼头在墙角窃窃私语。 望三笑道:”我可不怕你们,现在,我们相持到天亮吧“。

上午,望三低头翻书,每次只一页。小谢 看着,要帮忙翻书,一次给翻了几页,望三只得用手压书本,专心致志 。望三往砚台加水研墨,小莺抢了水壶,倒了满满的一砚。

望三笑道:”既然你们两个都有帮助我的心思,给我煮粥好吗?两个女鬼你争我抢,烧火的,洗米的,一会儿,米饭飘香,争相一个盛饭,一个拿筷子。

望三笑道:“我现在开一个私塾,来教你们识字:”人口手目,山石田土“两个鬼头咿呀学语,幼稚可爱。须臾,又教写字,小谢写的工整,得意洋洋,小莺满纸涂鸦,痛哭欲啼,望三好言安慰。没有多久,两个小鬼头学习得如醉如痴。

从此,人鬼和睦相处,坐着,小鬼给望三揉肩,卧着,小鬼给望三捶背。小谢又领来弟弟三郎,拜望三为老师。满堂书声朗朗,一室纸墨馨香。一年有余,都能作诗对句,互相批评圈点。书斋融融,学术大进。三年期又到,国家大考,望三跃跃欲试。与同学交流文章,准备路费。

门前来了一个老翁,鹤发童颜,自己说是云游的道士,也要借宿在这空旷宅第,望三也喜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热情欢迎,买了鸡鸭鱼肉果品蔬菜,招呼小谢小莺厨房收拾。道士对望三说:”两个小鬼丫头都是好鬼,你要善待。你这次考场之行不吉,不但所谋不遂,还有牢狱之灾“。望三说道:”受困久矣,愿望出士为官,就是名落孙山,也能熟黯考场的经验“。

虽为异物    情亦犹人        小莺《小谢》


望三欣然赴京,考场洋洋洒洒,挥斥方遒,不意料文章有了针砭时弊之嫌,被收监投狱。手中无钱,更无亲进亲戚送饭,饥寒交迫,乞丐一样,乞讨同牢的罪犯,天天饿得两眼昏花,性命岌岌可危。

一天昏睡中,听见小谢的呼唤,扶栏杆起来,小谢痛哭道:“你走后,道士指示我们前来讨饭来给你送饭,半路小莺被恶狗咬伤,寄宿在寺庙,弟弟三郎去州衙给你喊冤叫屈,官府认为是同伙,诽谤社会,也身陷囹圄。今天,我急急忙忙,还被荆棘扎伤了脚心?”望三低头,看见小谢血流淫地。

一天,小谢送饭,告诉望三,小莺在寺庙,被庙门前的狮子塑像劫持走了,去充当妾滕,小莺宁死不屈,正被囚禁。

又一天,小谢来到,面露微笑说:“州宰大堂审问三郎是否与你是亲戚关系,,三郎说没有血源瓜葛,只是情同手足的朋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州宰命令大刑逼供,可是衙役一棒下去,三郎已经渺然,州宰自己却挨了一棒。州宰醒悟三郎是鬼,此案是冤案,已经下令释放你啦“。须臾,狱卒来到,释放了望三。

回家途中,小谢说:”小莺现在仍然身陷恶魔囹圄,庙宇归城惶管辖,我得去城惶庙告状。“遂告别。

望三义愤填膺,来到囚禁小莺的寺庙,三石二棒,捣毁了门前的狮子塑像。寺庙中的神仙出来,对望三说:”我对麾下管束不力,塑像成妖,成了祸害,我会去降俘,深深道歉“。

望三到家,小谢小莺已经捷足先登,大家唏嘘洒泪,又喜乐开怀。晚上,望三双拥两个小鬼,笑道:”我是拥抱两个佳人,愿意同生同死,从此寸步不离“。

一天,道士光临书房,对两个小鬼说:”明天有一个机会,门前将过一伙送葬队伍,是一个豪绅的女儿没嫁夭折,我给你们两个小鬼各一条符箓,你们在屋里等待,听见哭生,你们立即吞符箓奔出去,先头触棺材的,就能够借尸还魂“。

第二天拂晓,同邑张乡绅的女儿猝死送葬,哭声传来,小谢,小莺急忙出奔,可小谢忘了吞符箓。小莺触棺材,随之进入,棺材里的少女立即呼喊开棺,说:”我是几百年前县令的女儿,夭折葬于姜家老宅附近的松林,现在借尸还魂。名字叫小莺,想嫁陶望三“。张乡绅大喜说:”不论叫什么,还不还魂,你的肉体还是我的女儿,陶望三就是我的贤婿。大吹大擂,入赘娶, 姑爷。

新婚夜,小谢来到,在洞房的角落哭哭啼啼,望三与小莺心大不忍,好言安慰。

第二天,望三夫妇来请求道士,救助小谢。道士说:“百里地外,有一个前几天埋葬的姑娘,现在是隆冬,身体不会朽败,你们只要能偷来尸体,我就再行法术”。

夜晚,一伙人偷偷掘坟盗尸,放于望三的书房,道士施术。

姑娘苏醒,说:“沉睡了百年,我小谢今天才睡醒”。

大家鼓掌欢笑。按照顺序,小莺为妻,小谢为妾,和睦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