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在中国云南西南部,中缅边境的阿佤山群峰中,有一块被云雾环绕,山峦环抱,绿荫环绕的地方,依稀可见茅屋丛立,错落有致,竹楼静耸的翁丁古寨。随着百年岁月的流逝,翁丁古寨宛如亘古不变的标志,在山水之间诉说着佤族古村的风土人情,让我们聆听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非常感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云南古村之友志愿者团队牵头人欧阳志勤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由他们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翁丁村环境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些年在翁丁古寨开展的一些保护工作。

课题由来

大家都知道,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有6799个传统村落,其中,云南省共有709中国传统村落,占全国总数的10%。2016年以前云南省传统村落位居全国第一,现在是贵州省位居第一。在云南省境内分布传统村落最多地区是保山、红河和大理。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翁丁古寨的情况

翁丁古寨是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2004年开始旅游;2006年被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也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村;今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村,同时翁丁也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打造的旅游村寨,也被列入中国的避暑小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老屋保护行动的特色村落项目,翁丁拥有各种光环和荣誉。

佤族古老而神秘的信仰是万物皆有灵,在他们的观念当中,一切物种和自然现象都是有灵魂的。佤族先民不仅创造了整个悠久的文明,而且创造了佤族特有的图腾。如今的佤族人仍然在这里和祖先过着相差无几的生活、生产活动,当地居民的言谈举止依然保留着佤族的特色,是一笔活的生态文化资源。

翁丁建筑

全村的建筑也基本保持着竹木草顶结构的干栏式和落地式的农舍,远远看去就像傣家的竹楼。进入村寨还是感觉有明显的差异,现在仍然用茅草做顶,顶用竹插搭成的。

简单、朴实、粗犷,是佤族人质朴的性格在建筑上的反映,佤族一乡而居,房子之间相隔距离不远,建筑下面堆杂物或养家禽。

在翁丁古寨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它的寨桩,寨桩位于佤族村寨的正中央,是每个佤族村寨必备的图腾。每逢重大节日,全村人都会围着寨桩通宵打歌。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翁丁木鼓

木鼓为佤族独有的乐器,它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原始的鼓。木鼓的基本功能是打击的乐器、祭祀时的仪神、打战时的报警,有时也用于娱乐,深层层面是激励人的情感,使集体对它产生一种崇拜。不仅如此,木鼓是一种象征的实体,它是内在的力量,原始的信仰,民间信仰中趋利避害的灵力,这种力量使它们拥有神圣性、规范性,所以木鼓是佤族通天的神器。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木鼓是佤族母亲的象征,是佤族的母亲,是佤族先明建立的心灵安护所。在保护的过程中,当地的老百姓说如果他们心中有烦闷的事情,就会到木鼓房去和他们的祖先,他们的母亲诉说心中的不愉快或痛苦,来消解心理的压力,所以木鼓房也是他们心灵安抚的场所。

拉木鼓是整个村落都要参加的一项盛大的活动,在佤历格瑞年(公历十二月)开始时,木司鸣枪并击鼓召集村落村民聚集参加祭奠和漂流活动,制作木鼓及搬运要六到十天。现在,旅游开发后,拉木鼓已成为一项表演性质的活动。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翁丁特色

翁丁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生物多样性,它拥有它的神林。在它周围生长着百年参天大榕树,整个村落都在群山包围当中,有一片林子就是它的神林,被誉为神的化身和栖息的地方,他们能保佑村寨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佤族人们对神明是非常拥护和爱护的,林内的枯草落叶他们也忌讳去捡,如果动了其中的一草一木,就会惊动神林,给他们的亲人带来灾难。

神林与翁丁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神林可以说是翁丁生活的家园,如:在婚嫁之日,在神林祈求和和美美,白头偕老。小孩周日之时,祈求孩子的健康平安,在生病的时候祈祷健康;在有人去世之时,也需要向神林祈祷亡灵逝者的安息平息。

翁丁丧葬

丧葬也是翁丁比较有名的文化,丧葬是佤族家庭乃至一个村落的一件大事,听到报丧的枪声,锣声,或者死者家人的哭声,村寨都会前来吊唁,帮助料理丧事。佤族有祭死不祭生的习俗,子女必须记住父母死的日子,每年祭祀的日子注意一些忌讳:不出远门,丧葬习俗中有和谐文明生态的理念,生命就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每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放下死者,去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未来,现代人如果把生命看成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就能够从死亡的恐惧中,从追求永生的不可能中解脱出来,在创造中不断地提高生命的质量,提升人的价值。


开展的翁丁保护工作

目前翁丁古寨保存着许多我们现代丢失的文明,佤族同胞敬畏自然,感恩祖先,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维护生态平衡,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如今生态环境的危机主要是由于示范的人类引起的,而它的根源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文化观念出了问题,为此我们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遵循:环境保护是靠宣传起家,必须要从环境的宣教开始,让老百姓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课题组先从宣教开始,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翁丁古寨开展一些环境保护的宣教活动,编辑设计和制作有关的环保材料,组织当地有关部门一起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在翁丁拉开了保护环境的启动仪式,通过这些活动让老百姓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环境保护家喻户晓。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书籍作为作者智慧的结晶,有利于促进人深入思考,可以使人开阔眼界,目前为止翁丁村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培养村民学习热情,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促进村子的发展,发动社会力量一起建造了关于环境保护的书屋,给孩子提供读书场所,通过书屋让大家交流沟通,激发孩子上进,让孩子拥有知识和了解知识。在古村之友的带动下,组织大学生和村落杨氏后裔一起众筹,一起制作杨氏家谱,让杨氏家谱和翁丁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加以传承。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翁丁面临的问题

农耕文化的精神就是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猪是祭祀主要的祭品,特别是丧葬中,老人不在了,必须要有母猪,所以家家都要养猪,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猪。猪污染的问题也是非常让人头疼的,养猪非常污染环境,是我们课题中比较需要解决的事情,我们就在翁丁古寨试着进行生态猪圈项目。我们在翁丁古寨里,运用国家的资金,做了两个生态猪圈,效果还不错。将猪的粪便,用于粮田,肥沃土地,比较环保生态。也让老百姓知道农耕文明应该这样运行,以此减少他们的开支,增加他们的收入。

农村庭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由人类长期适应利用和改变环境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庭院是农民的家园,是农民生存繁衍,传宗接代的圣地,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创建幽静庭院,生态猪圈,种植竹子,实用性瓜果,让老百姓从事纺织业,走生态优化历史,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让翁丁村民看优秀案例,投入翁丁的美好建设中。

如何保护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古寨?

真正把翁丁古寨发展好,要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例如:可以多开展让大学生志愿者去翁丁支教的活动,反响很好。

翁丁古寨是生态环境非常好,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地方,从上到下,都非常关注,保护与开发是当务之急。

在微信搜索服务号“爱乡宝”,回复“翁丁”可以回听课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