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被廢,康熙選了胤禛,可為啥八賢王胤禩沒得到皇位?

眾所周知,康熙皇帝統治晚期最重要的一個事件就是九子奪嫡,這件事康熙皇帝處理的並不好,引起了皇子之間極大的內耗,最終是四阿哥也就是胤禛成功繼位,可是,鬥爭中另一位號稱八賢王的八阿哥胤禩為何沒有被康熙帝認可呢?

其實說起來原因有三,康熙帝在這些阿哥的選擇標準中一看出身,二看能力,三看人品。

先說出身,這是胤禩不能得皇位的直接原因,胤禩的生母良妃出身內管領(辛者庫),在清代,辛者庫是罪籍人員洗衣服的地方。所以,這就說明良妃的出身很卑微,而在她之前,還沒有哪個辛者庫出身的女子能夠被封為妃子。

太子被廢,康熙選了胤禛,可為啥八賢王胤禩沒得到皇位?

這是康熙皇帝看不上胤禩的地方,也恰恰是其他勢力支持的地方。

至於為何,我們就要先講一講清朝的權力的組成。在清朝之前,中原王朝已經從貴族政治中脫離了出來,而在清朝統治時期,卻把貴族政治又帶回到中原,八旗貴族對於清朝的統治有極大的影響。

所以,在康熙皇帝第一次廢掉太子胤礽,同時宣佈也不可能立大阿哥為太子後,八旗貴族們又把胤禩推到臺前,原因也是因為這個。胤禩出身低,母家沒有勢力,將來好控制,其他的鈕祜祿氏、葉赫那拉氏和佟氏出身的,勢力太大,選了將來也得不到好處。

對於貴族們的這套把戲,康熙皇帝實際上是洞若觀火,所以對於胤禩,他不表態,處在一個模稜兩可的狀態。

太子被廢,康熙選了胤禛,可為啥八賢王胤禩沒得到皇位?

再看能力,說實話,這才是康熙皇帝最看中他的地方。胤禩自幼深受康熙皇帝喜愛,十七歲就被封為貝勒。文能賦詩,武能騎射,關鍵是人緣還挺好,不論和八旗子弟還是漢人都能處的來。一句話,胤禩能力很強,康熙對他很信任。

然而胤禩卻並沒有領會康熙皇帝的意思,在康熙心目中,胤禩一直是太子將來登基後重要的輔佐大臣,而不是皇帝。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大阿哥覺得繼任無望,就想找胤禩替代自己,所以就在康熙面前極力推薦。可不成想大阿哥智商確實低(也可能故意陷害),不僅揚言要替康熙殺了太子胤礽,還說胤禩曾經被相過面,是大富大貴的兆頭。

這兩句話在康熙眼裡,都是碰到了禁區。第一個擺明了要和康熙作對,太子是康熙立的,暫時被廢也罪不至死,就算是死也輪不到你在這裡指手畫腳,你大阿哥算是哪根蔥?

太子被廢,康熙選了胤禛,可為啥八賢王胤禩沒得到皇位?

第二個直接把胤禩坑了,即使這是大阿哥自己說的大富大貴,但在康熙看來,就是胤禩慫恿大阿哥說的,他自己不老實,不僅對太子之位有非分之想,對康熙自己也不安分,之前的好感立馬就沒了。

康熙當即把皇子們叫到乾清宮,在眾皇子面前大罵胤禩居心叵測,圖謀不軌,令左右把他押下去治罪。而那個算命的張明德也被凌遲處死。到這裡,胤禩要當皇帝是徹底沒戲了。

而後來,胤禩利令智昏非要拉幫結派和太子黨對著幹,直接讓康熙對他厭惡到了極點。

在這裡還要提兩個觀點,太子胤礽在歷史上並不昏庸,其實是相當有能力的(康熙皇帝不傻),而且出身很高,當皇帝的話能壓得住場子。至於因為圖謀不軌被廢,後來證明他只是被冤枉,這點和康熙王朝裡的情節很像。

太子被廢,康熙選了胤禛,可為啥八賢王胤禩沒得到皇位?

反倒是八賢王胤禩,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智比諸葛亮的人物,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弄清楚自己在老爸那裡的定位。在太子被廢,大阿哥沒希望的情況下,強行出頭,讓康熙對他失望至極。

說實話,康熙心眼裡給阿哥們畫的禁區很簡單,一是不要要和太子對著幹,但你可以選擇和他合作,以後輔政,這是活路;二是不要對皇位有非分之想,這是死路。可悲的是,這兩條胤禩都碰了,所以在康熙眼裡,胤禩就成了敵人,連輔政大臣都算不上了。

為了瓦解胤禩的勢力,康熙採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十四阿哥胤禵是胤禩陣營裡的人,康熙就安排他全權處理西北戰事,讓他風光一時,大有蓋過胤禩的架勢。最後成功的讓胤禵和胤禩心生嫌隙,削弱了八爺黨的勢力。

太子被廢,康熙選了胤禛,可為啥八賢王胤禩沒得到皇位?

至於後來胤禵為什麼產生康熙要給自己皇位的錯覺只能說他政治覺悟太低了,自己只是一個棋子而已,所以最終,胤禩的小圈子不攻自破,即使不破皇位康熙也不會傳給他。

總的來看,康熙的邏輯很簡單,太子是我立的,你們幫他則生,反他則死。最重要的一點還有皇位我可以給,但你卻不能要。這也是胤禩失敗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