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70年代曾經有一個手抄本叫《一隻繡花鞋》

曾經有一個手抄本叫《一隻繡花鞋》,有一個小夥叫張寶瑞。。。

舊影:70年代曾經有一個手抄本叫《一隻繡花鞋》

70年代文壇空前簫條,正式出版的小說是寥寥無幾,人們的文化生活極為貧乏單調,“手抄本文學”因此不脛而走,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許多連作者姓名都不清楚的手抄本從城市到農村,很快佔領了地下文化的陣地,其中小說《一隻繡花鞋》,融合了偵探、懸疑、恐怖色彩,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效應,《一隻繡花鞋》的故事就像一個幽靈在中國的民間已經遊蕩了半個世紀,一個秘密的組織,一座深宅大院,一間神秘莫測的房子,一天深夜,窗臺上忽然出現了一隻繡花鞋,於是,驚險的迷霧便飄浮而來。

舊影:70年代曾經有一個手抄本叫《一隻繡花鞋》

作者張寶瑞是“老三屆”畢業生,1970年正在北京鐵合金廠當爐前工,他文學天賦很高,口才極佳,因為三班倒、總上夜班,特意犯困,作為班長,為了調動大家幹活兒的積極性,張寶瑞就給他們講故事,從1971年開始,張寶瑞就將他給工友們講的故事寫為小說《一隻繡花鞋》,當時他只有18歲,張寶瑞在敵特的世界展開想象,幻想和建構另一半的“世界”,小說講述的是1948年國民政府崩潰前,曾經秘密成立梅花黨,皆在打入中共內部,十年後,核潛艇設計圖外洩,老虎灘出現偽裝女士,火葬場鬧鬼,銷聲匿跡十幾年的梅花黨又開始行動,而梅花黨的接頭信物便是一隻繡花鞋,1974年,張寶瑞將這部12萬5千字的小說用圓珠筆公公正正地抄在日記本上,有意識地拿給人們傳閱。

舊影:70年代曾經有一個手抄本叫《一隻繡花鞋》

張寶瑞和金庸

傳閱中的一幕讓張寶瑞記憶深刻,一名叫魏彥傑的工友仔細翻看小說,大風捲起爐灰,在他衣服上鋪了厚厚一層,他全然不顧,儼然成了一個“土人”,這一幕常給張寶瑞帶來創作的動力,在一支支簡陋的圓珠筆,一盞盞搖曳的油燈,一本本印有天安門圖案的日記本中,越傳越廣,一次,張寶瑞見到《一隻繡花鞋》的傳抄本,因為在傳抄中本不同的人加工,經過幾千萬人的“改編”後,小說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文革後,《一隻繡花鞋》從地下走到了地上,得以正式出版,2003年,據此改編的電視劇《梅花檔案》在全國播出,收視率名列第一,直接帶動了紅色懸疑影視劇製作和播出的熱潮,張寶瑞也在恢復高考那年,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現在在從事文學創作。

舊影:70年代曾經有一個手抄本叫《一隻繡花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