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幹了一件連唐朝史書都不敢寫的事,到底是什麼事?

悟空八卦歷史


歷朝歷代之中最不被看好也最難辦的一個差事就是諫官,如果君王非常開明他們的日子還是可以過得,但如果反之,諫官每一句話都要斟酌再三。


然而古代還有一個官職甚至比諫官還要辛苦,那就是史官。因為在當時並沒有機器可以記載,所以就有了史官。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像是照相機一樣,將客觀事實給記錄下來。雖然只是寫寫字,但是這可是一門苦差事,就算是再開明的皇帝也會有犯錯的時候,誰希望自己的過錯讓後代知道呢,這個時候就看史官是否可以堅持真相了。

鐵骨錚錚的史官,不屈服於權利

在春秋時候就有這樣一位史官,當時齊莊公與一個大臣的妻子私通,被這個大臣所知道,大臣心中不甘,就在府中將皇帝給設計害死,事後立了主公的弟弟為君。

當然這件事情並不能被記錄下來,但是當他一看史官的竹筒之後,差點氣暈,這個史官竟然明明白白的寫著,哪一天,在府中殺了齊莊公。


於是大臣就勒令他修改,沒想到這個人一直堅持,不肯做修改,於是這個大臣就把他殺了。

根據當時的子承父職,他死後他的大兒子也開始做史官,但是對於父親堅持的事情他也堅持不改,大臣又把他給殺了,接著二兒子也來當史官,到了這個地方還是不肯屈服,也被殺了。

最後三兒子來當史官的時候也是寧死不屈,大臣無奈只能是拂袖而去。

這樣的史官令很多人佩服,應該是古代史官的模範,但是這樣的史官並不多見。

李世民乾的這件事,唐朝史書不敢寫

在唐朝的時候對於李世民的一件事情當時很多史官都不敢說出真相。當李世民還是皇子的時候,他已經帶兵數年,相比較哥哥李建成他似乎更加的能擔任皇帝。

但畢竟他不是長子,直到有一天負責占卜的人發現有秦王要掌管天下的徵兆,當時皇帝也非常的驚訝。

李建成也是很生氣,想要把他的兵權給奪走。當時皇帝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還是支持太子的,想要把他的兵權給撤回來。

但是還沒等到這件事情落實,李世民就在玄武門發動了事變,將自己的太子哥哥還有弟弟李元吉給殺害了。

這一切在內宮的皇帝也是不知道的,當知道一切的時候也已經太晚了,沒有辦法李淵只能是立他為太子,自己也在兩個月之後迅速退位。

他登上皇位的經歷並不光彩,但是之後他所做的更是讓人不恥,他強行將自己弟弟李元吉的妻子霸佔了,楊氏生來傾國傾城,讓人挪不開眼睛。

而且他對自己的哥哥,弟弟的後代也是毫不留情,全部斬殺,一點威脅也沒有給自己留下來。

對於這一個事情當時的史官都不敢亂寫,只能說是太子失德,所以他才會發動叛變,最後自己當上皇帝。

一直到了唐朝滅亡,才敢有人開始記錄這件事情的真相。

對於李世民,很多人說他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晚年的時候在皇后去世之後開始服用丹藥,沉迷酒色,過起了荒淫無度的生活。這也是導致他早逝的一個原因。而在我們現在認為他非常敬佩的魏徵,在魏徵都已經去世了之後他還把他的屍體給找出來鞭打,這是有多大的仇恨才會這樣做呢?當然不能因為這些就磨平他在上位的時候所做的貢獻,他也是唐朝巔峰的推動者,只是從春秋時候的史官一家的所作所為,和唐朝史官這兩件事情來看,還真的讓人佩服當時齊國的史官一家。


小小嬴政


中國有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出了幾百個帝王,許多帝王為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不惜大開殺戒,他們的皇位上都沾滿了親人的鮮血,因此帝王之路都是嗜血、冷酷、非人性,唐朝的李世民和明朝的朱棣都是通過血腥的殺戮爬上皇位的,可是朱棣的那段歷史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詬病,而李世民卻將自己的那段歷史洗得乾乾淨淨的,而且他還幹了一件令人不齒的事,連唐朝的史書都不敢記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件事是與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一脈相承的。

在公元626年,唐朝的太史局(有的朝代稱欽天監,是專門負責觀測天文現象)夜觀天象,發現太白金星兩次在秦地上空出現,說明秦王有帝王之相(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他們急忙告知高祖李淵,李淵 也很震驚,明明太子李建成是正統的接班人,現在還輪不到他李世民。

於是就派人找來李世民,想收回他的兵權,再給他安排個閒職打發了事,以防他們兄弟倆為了皇位禍起蕭牆,李世民是多麼精明的人,他早就聽出了父親的言外之意,他急忙轉開話題,說點令李淵吐血的話題。

李世民告訴李淵,李建成、李元吉和後宮的妃子有染,就是說他們把你的老婆給睡了,李淵一聽可氣炸了,小兔崽子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他決定第二天把他們都找來,三人對質。


李世民暫且躲過一劫,他知道父親是不會偏袒自己的,如果李建成繼位登基也不會放過自己的,因此他決定先下手為強賭一把,要奪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天,李世民帶了2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附近,李建成、李元吉並不知情,他們只帶了幾個人就過來了,雙方一到達就廝打起來,外面東宮太子府的人馬聽到裡面打起來了,知道情況不對,就想帶著人衝進去。

李世民的部下守住大門,對他們說,這是人家的家務事,我們外人參合進去不太好,他們就只好待在外面。

在裡面雙方正打得熱火朝天,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想開溜,又被尉遲敬德射死,外面太子府的人馬知道太子凶多吉少,就要往裡衝,李世民的部下死死守住大門,雙方形式一度失控,正在這危急時刻,李世民拿著李建成的頭顱站在了城牆之上,士兵才停止進攻,這場戰爭才結束。


李淵知道大勢已去,木已成舟,只得交出軍政大權,三天後,立李世民為太子,二個月後,正式退位,禪位給李世民,就這樣李世民的這場賭局賭贏了。

唐朝成了李世民的天下了,沒有多少人敢說真話,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那些沒有節操的史書撰寫者們就開始歪曲汙衊李建成、李元吉兄弟:

“ 建成幼不拘細行,荒道嗜酒,好畋獵”,“帷薄不修,有禽犬之行,聞於遠邇”。“巢刺王(李元吉)性本兇愎,志識庸一卜,行同禽獸,兼以棄鎮失守,罪戾犬多,反害太宗之能”。


李世民在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後,連他們的孩子也不放過,將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全部殺死,將李元吉的兒子全部發配,李世民還霸佔了他的妻子楊氏。

李世民將玄武門血腥奪權怪罪於李建成的失德,僅僅是輕描淡寫,對於他殘殺 李建成兒子的殘暴行徑更是隻字不提,隱藏得深深的,直到後來唐朝滅亡之後,才有人把這段歷史記載到史書上。


正是因為有了“玄武門之變”,才有了李世民的皇帝之位,才有了貞觀之治和盛世大唐,李世民作為唐朝最有才華的皇帝,他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後世的一致認可,雖然之前李世民皇帝的位子得來不正當,但是也不可否認,他的確是一位好皇帝,敢於挑起天下的責任。






遺產君


不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嘛,我自己就不做臆想了,我要表達的是朱熹和其他史學家的觀點,朱熹認為玄武門之變的記載都遭受了唐太宗御用文人的精心篡改。


第一個疑點,公元624年楊文幹謀反事件李建成是否真的參與進去了,其罪名是否來源於李世民及其幕僚的織造?

當然由於沒有事實證據,這種猜測也只能停留在猜測上。有若干證據表明太子建成很可能是被冤枉的,史學家李樹桐認為傳統記敘都是由太宗支持者特別是許敬宗精心編造出來的,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根本看不出李建成有任何需要造反的動力,在京城的力量太子府和齊王府聯合起來是佔據優勢的,而且他們還有大量妃嬪可以在高祖那裡吹枕邊風,而李二的根據地是在洛陽,而且當時李淵也根本沒有一絲一毫有廢太子的偏愛傾向。


如果李建成真要謀反,也不會半途而廢,不會像正史記載的那樣——武德七年六月,高祖幸仁智宮,留建成居守。建成先令慶州總管楊文幹募健兒送京師,欲以為變。又遣使齎甲賜文幹,使至邠州,懼罪,馳告其事。

第二,就是由於唐史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描繪得太蠢,甚至前後矛盾,因而讓人感覺不太真實。

《舊書·建成傳》——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很明顯,李二這種人精怎麼可能敢去吃李建成的酒席。

第三,在楊文幹謀反之際,李淵是否真的召集李二並對後者說過這樣的話——“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廢建成,封作蜀王,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爾。”


但後來謀反被平定後,李淵又改變了承諾,繼續讓李建成當太子,這樣出爾反爾豈不是擺明了嫌自己兒子之間矛盾不夠大嘛。

第四,就是高祖知道李二早上要來參奏兄弟,卻還有閒情逸致跑去泛舟?

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道——“太宗奏建成,元吉,高祖雲,明當細問,汝宜早參”,及次早建成入朝,兄弟相遇,遂相殺。

程可久說——“既許明早理會,又卻去泛舟,此處有闕文,或為隱諱。高祖見三兒要相殺,如何尚去泛舟?”

當然。對於人民來說,管你得位正不正,只要有才能施任政大家都認可。


普魯士之魂


史書不敢實事求是的詳細記載李世民的事多了。

說起李世民,人們第一印象就是千古一帝,開創了“貞觀之治”,創造了全世界封建社會的巔峰王朝。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李世民也有許多不能示之以人的“小”。其中李世民登基過程中做的幾件事,連史書都不敢記載,而我們能夠看到全賴後世的史學家的深挖細究。

那麼李世民做了什麼事是當時史官都不敢記載的呢?下面咱們就來扒一扒。

李世民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弒兄逼父。

李淵太原起兵,加入反隋洪流。不得不承認前期李世民的軍功要大於李建成和李元吉。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率軍打下來的,這給了李世民非分之想。

但是唐朝建立以後,李淵有意培養李建成。雖然封了李世民為天策大將軍,但是李淵也在一步一步的瓦解李世民的軍事力量。

李淵佔領長安後,授任李元吉為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不久,進封齊公,總領十五郡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

武德五年(622年)十月,李元吉被任命為領軍將軍、幷州大總管,奉詔再次征討劉黑闥。

本來這些事都應該是李世民做的,李世民看到軍權被分化,感覺登基無望,繼而鋌而走險,在玄武門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本身李建成對李世民也有防備,但他萬萬想不到李世民會親自痛下殺手,從而命隕玄武門。


這裡就有一個疑問:玄武門是皇宮宮門,雙方在此廝殺,位於皇宮的李淵竟然毫無動靜?按照史書記載,當時李淵正在湖上泛舟。

這史書是李世民修改過的,這就有點畫蛇添足了:幾個兒子在門外殺得昏天黑地,當父親的竟然在院裡划船?任誰也不相信此記錄是真實的記載。

這一天是六月初四,八月初九,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短短兩個月,李淵為什麼這麼快就禪位了?禪位之後,李淵又活了九年,說明當初他讓位的時候身體無病無災。

箇中緣由史書沒有記載,也許記載了被李世民刪了。



也許是因為弒兄逼父,惹了天怒,或者內心有愧,後來李世民夜夜惡夢,夢見李建成索命,只好找來當初玄武門最賣力的尉遲敬德和大唐第一單挑王秦瓊來給他把門,這才能睡個好覺。這也是現在門神多是秦瓊尉遲敬德的原因,把正牌門神神荼鬱壘都替換了。



也許是因為弒兄逼父,心中有愧,李世民不得不為政事勤勉盡責,開創貞觀之治,以堵天下悠悠之口。

也許是因為弒兄逼父,心中有愧,李世民掌權之後,沒有大開殺戒進行大清洗,反而重用了太子一黨,比如魏徵。


別酒怯流年


李淵建唐時,按照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在後來的統一全國大戰中,李建成是儲君需要協李淵處理政務,所以關鍵性的大戰都是李世民浴血奮戰,從而立下了赫赫戰功。
(李淵劇照)


李世民戰功顯赫,一方面使他產生了覬覦皇位的政治野心,另一方面必然引起李建成的疑忌。而李建成的疑忌,又增強了李世民“功高不賞,兔死狗烹”的恐懼,也越發要奪取最高權力。一場爭權皇位繼承權的血腥宮廷鬥爭再所難免。於是李世民就策劃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6月3日(農曆),李世向父親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他們二人還要殺我,從令以後,就可能永遠見不到父王您了,而我也不想在地府裡見到他們!”李世民一臉的委屈,像小孩子撒嬌一樣,被人欺負了就想到找大人給做主、出氣。

(李世民劇照)

李淵很是驚訝:“我兒莫怕,為父給你做主,明天我要親自審問他們,你怎麼不早告訴我呢!”李淵很自信的告訴李世民,無論做為一家之主,還是一國之君,他都有絕對的權威。但是李淵並不明白,此刻是李世民利用他權威佈置了一個引蛇出洞的計謀。

第二天,李世民帶領長孫無忌等一幫人在玄武門設伏,等待李建成、李元吉一同到來,好送他們上路。

據說,在這之前,張婕妤已經探聽到了李世民的意圖,於是飛報李建成。李建成趕忙找來四弟商量對策。

李元吉說:“我們最好的先別上朝,按兵不動、靜觀其變。”李建成說:“我們防備嚴密,萬無一失,應該一塊兒上朝,去打探消息!”於是兄弟倆一起出發。


二人來到臨湖殿,發現形勢不對,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騰騰殺氣,想馬上退回去,為時已晚。只見李世民飛馬而來,一箭將李建成射死,李元吉想逃跑,尉遲敬德手急眼快,一箭結過李元吉的性命。這時東宮猛將薛萬徹等人率兵趕到,馬上與秦王府人展開激戰。尉遲敬德向薛萬徹出示了兩位主子的人頭,薛萬徹等人撤退,但還有一部分人,在舍死拼殺。

而這時,李淵正在太極湖的海池中和妃嬪們划船嬉戲呢,李世民讓尉遲敬德進入侍候。

只見尉遲敬德手持長矛、威風凜凜、渾身是血,如同活閻王一樣來到李淵身邊。李淵大驚失色問道:“外面是誰在作亂?”

尉遲敬德回答:“太子、齊王判亂,已被秦王的士兵斬殺,怕驚了聖駕,派我來保衛。”

高祖李淵對裴寂等人說:“真是想不到回碰到如此事情,那麼應該怎麼處理呢?”裴寂默然。因為他是太子的人,此時也是騎虎難下。


這時,一旁的蕭瑀、陳叔達二人說話:“建成、元吉本來打算造反,對天下又沒有什麼功勞,還忌恨秦王功高望重,二人合夥狼狽不堪。現在秦王已經把他們誅殺了,如果皇上想平安無事,只有把秦王立為太子,將國家大政交付予他,就相安無事了。”

二人不愧是秦王府的人,知道主子已經得勢,他們腰也挺直了,說話也底氣十足,大有威脅的意思。

李淵說:“這也是我一向和心願啊!”心中既無奈,又淒涼,但必須裝出一臉無辜。為保命,李淵將政治家的機智發揮到了極致。

尉遲敬德又說:“太子餘黨還在負隅頑抗,請皇上下令,將宮廷內外一切朝臣武官都服從秦王管理,這樣眾人才能安定下來!”李淵一一恩准。


後來,李世民受到父親的召見與安撫,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父親的腳指頭,慟哭良久。可能是李世民真的害怕了,內心需要釋放。

第二天,李世民將10個侄子處死。第三天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去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是難得的治國之君,在其統治期間,知人善任,察納雅言,執法慎刑,重農恤民,使國家形成了人人稱道的“貞觀之治”局面。然而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自我的鞭策,因為李世民要向世人證明一點,唐朝應該以他為幸,玄武門之變是歷史正確的抉擇與安排。所以他要告訴世人一個道理,如果質疑他皇位是否合法,那是一個愚昧無知的表現。言外之意,李世民沒有錯,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在順從天命。

那麼,唐朝史書敢不敢把玄武門之變寫入其中呢?

雖說歷史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真相永遠無法掩蓋,因為小姑娘的天真是大人學不來的。唐朝史書當然會寫入玄武門之變的整個事件,但是怎麼寫,李世民說了算。

(唐太宗畫像)

貞觀三年,李世民下令在中書省特置秘書內省,專門負責修撰前五代史,同年潤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將史館移入禁中民,設於門下內省北面。由宰相監修。從此以後,原著作局不再有修史職責,史館成為皇帝直接控制的門下省的一個常設機構,專門負責修撰當朝國史。

這就說明,李世民欲蓋彌彰的意圖明顯,所謂的五代史、前朝史只不過是個幌子,當朝史才是目的,而且逐字逐句都經過李世民的審核與批註。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封建社會的帝王們所幹的見不得人的事多了,幾乎人人都幹過見不得人的事,要是個個都是正人君子,還如何做皇帝,還如何稱的上是皇帝呢?

比如說:劉邦逃命時,為了跑的快,把自己的兒女都推下了車;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名聲,殺了那個敢叫他外號的發小;隋煬帝更過分,弒父,殺兄,霸嫂;曹操為了籌集軍餉,親自帶兵挖墳掘墓,略取財寶;慈禧太后與李蓮英不清不楚等等,有那個史官敢寫?不要命了?能流傳下來的大部分都是野史!

李世民也不例外,雖然他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開創了大唐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可以稱的上是盛世的時代。可並不代表他就沒有做過見不得人的事。相反,他做了許多見不得人的事:

1、弒兄篡位。大唐朝初立時,李淵立自己的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按照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立長不立幼,這是完全正確的。可李世民手握重兵,功勞大,野心也大,讓李建成感到了威脅,於是兄弟不合甚至反目。最後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李世民得償所願,登上了太子之位。

之後又脅迫父親李淵讓出了皇位,使得李世民成為真正的大唐皇帝。

2、霸佔自己的弟媳。有人說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的原因之一,就是李世民看上了弟弟李元吉的媳婦,因為李元吉的媳婦長得實在是太美了,天姿國色,傾國傾城,讓李世民看了一眼之後就難以忘懷,恨不能得之而後快。所以在玄武門事件之後,李世民很快就霸佔了自己的弟媳婦。雖然不一定都是事實,但李世民霸佔自己的弟媳婦卻是真的。

3、斬草除根毫不留情。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之後,李世民為了免除後患,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們誅殺的一乾二淨,手段之殘忍,心腸之狠毒令人發旨。

4、荒淫無度。在殺了自己的兄弟登上皇位之後,李世民開始還有所收斂,可在長孫皇后死了之後,李世民荒淫的本性徹底暴露了出來,廣納後宮,煉丹吃藥,過起了荒淫無度的生活,導致50多歲就匆匆離開了人世。

這些史官們敢寫嗎?肯定不敢!司馬遷只因為說了幾句真話就被宮刑伺候,後輩的史官們誰還敢說真話,寫實情?只能違心地寫一些歌功頌德之詞,討得皇帝歡心罷了。

所以說,正史並不是都是真的,裡面假的東西不少,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行業動態觀察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史書永遠都避不過去的一個“門檻”。

但這也是屈從於唐朝皇室的“史官”唯一能做的了,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斬草除根”的大事根本沒有留下記載。

唐朝史書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有什麼?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只是影響史官,不允許對玄武門之變做太多的描述,事實上玄武門之變已經成為了李世民心中的忌諱,當然只要不讓李世民聽見、看見就可以了。

在這期間有專門的史官,負責記錄太宗《實錄》,但是有很多的缺失,最終在後晉時期修成《舊唐書》,在宋朝修成了《新唐書》。

但是就連《舊唐書》裡面對玄武門之變也多有歪曲,“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跡”,對李建成、李元吉多有汙衊之詞。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到底幹了什麼?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冒著很大的風險取得了勝利,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李世民第一時間對兩人的家眷下手。

李建成有六個兒子,但是有一個“早卒”,李元吉有五個兒子,不管年齡大小,都被李世民毫不留情的斬草除根;兩人宮裡面的女眷,除了一個太子妃鄭觀音也就是李世民的大嫂逃過一劫外,全都被李世民充入後宮。

要知道這時候唐高祖李淵還在位,並且身體特別好,但是對李世民斬草除根的行為置之不理,更是先後將李世民封為太子、退位將皇位交給了李世民。

就這樣,唐高祖李淵的妥協,換來了整整九年的太上皇生涯,各種吃穿用度甚至後宮美女都優先挑選,只能縱情聲色鼓足幹勁,再給李世民添幾個弟弟妹妹了。

後來李建成的墓碑發掘出來以後,竟然沒有“生平、功績、評價”,可見李世民一直對李建成極端防備。

歷史公元,<strong>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這就是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哥哥李承乾弟弟李元吉,比李淵退位,自己坐上皇帝寶座.這本身是重大悲劇,好的是李世民坐上皇帝后,廣開言路,重用人才,勵精圖治,開疆擴土,容納百川,還中國與世界一個強大的輝煌的,永遠讓人回憶的大唐.

在封建社會,黃帝是萬人主宰,擁有生殺大權,雖有黃帝不能殺歷史記錄者的規定,但李世民第一次提出被褚遂良拒絕,第二次褚遂良沒有頂住壓力還是讓李世民看了.實際上唐史還是被篡改.其一盡力把李淵寫的很平庸甚至有點糊塗.其二把李承乾寫的很無能把李元吉寫的很邪惡!一切都是彰顯李世民的無奈之下殺死哥弟,都是彰顯李世民的偉大和應該當皇帝.你想想李淵乃開國皇帝,他沒勇氣沒膽量沒本事能造反能當上開國皇帝嗎?還有李世民霸佔李元吉的老婆史書也不敢寫,但卻是事實!

總之,功是功,過是過,歷史是公證的!


歷史之笑


正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中,無數野心家為了皇位而大開殺戒,有些人甚至會殘忍的將屠刀指向自己的至親,這其中就有李世民。李世民通過玄武門政變奪權後,殺掉了自己的兩個兄弟,之後又做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後來為了掩蓋這些事情,甚至公然干預史書的編撰。




公元618年,李淵登基稱帝后,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從此之後,李建成逐漸把工作重心放在長安,管理朝廷政務,而李世民則負責帶兵平定天下。因此漸漸形成了李建成掌政,李世民掌軍的格局。

隨著李世民軍權的增加,野心也在進一步增長,這件事引起了李建成的忌憚,雙方開始了明爭暗鬥的奪嫡之爭。但此時的天下趨於穩定,李淵的天平也因此倒向了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認識到自己的險境後,向李淵請求鎮守洛陽,李淵看到兩個兒子為了皇位虎擲龍拿,不假思索便同意了李世民的請求。但聽聞李淵決定後,李建成迅速找到李淵說:“一旦李世民進入洛陽,便等於是擁有了整個山東的領土,如果起事,便會輕而易舉的攻取天下。”

李淵思忖良久,聽從了李建成的意見,將李世民留在了長安。但也就是這個決定將李建成送上了西天。




公元626年,太白金星兩次在大白天出現在天空正南方午位,傅奕密奏李淵,這是李世民要當皇帝的節奏。

李淵老了傅奕的密奏之後非常上心,當即叫來了李世民解釋此事。李世民早已有所準備,立刻岔開話題說:“兒臣從來沒有對不起皇兄和皇弟,如今他們卻想要致兒臣於死地。看來我馬上就要含冤而死了,在臨死之前,我要說出一個秘密,那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與您的後宮妃嬪淫亂,搞到了一起。”

李淵聽後,原本就不怎麼清晰的思路瞬間被打亂,心中反覆思考,到底是誰背叛了自己?無奈之下放回了李世民,並且通知了兄弟三人,明天一早當堂對質。




第二天黎明,李世民帶著秦王府的骨幹成員到了玄武門埋伏。當李建成和李元吉到來時,秦王府成員隨即殺出,兩二人當場被處決。

事變之後,李世民考慮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各自有5個兒子,很可能會對自己產生威脅,所以派人將他們全部處死,還將他們的名字在宗室的名冊上去除。

而面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家中的女眷,李世民則展現了懷柔的一面,將她們全部沒入宮中,成為了自己後宮的一部分。後來李元吉的妃嬪楊氏還給李世民生育了一個兒子,名叫李明

面對突如其來的事變,李淵根本無法掌控形勢,後來也被尉遲恭帶兵控制,最終無奈之下交出了權力,李世民則如願以償的成為了太子,並且在兩個月後登基。




時間來到了公元639年,李世民已經穩穩的坐了13年的皇帝。某一天,李世民試探性的問褚遂良,自己是否能夠看一下《起居注》是如何描述自己的。褚遂良的回答非常乾脆;

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我不秉筆直書,天下其他人也會秉筆記錄的,所以呀,您看了也無濟於事。但李世民似乎並不甘心,又問道;

朕有不善,卿必記耶?

褚遂良聽到這句略帶威脅性的話後,依然面不改色的回答道;

臣聞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何不書之



面對堅決要記載自己過失的褚遂良,李世民很是無奈,最終在一年後找到了房玄齡撰寫史書。有了褚遂良的教訓後,房玄齡雖然嘴上說著史書不能由帝王觀看,但誠實的身體最終還是讓李世民看了史書。李世民看到關於自己的記載頗有微詞,於是為自己辯護到;

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

顯然,李世民說自己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是為了穩定社稷,造福蒼生。經過李世民的點撥,房玄齡等人開始“秉筆直書”,最終李世民成為了穩定天下,救萬民於水火英雄,父親李淵則成為了優柔寡斷的無能之主,李建成和李元吉更是成為了暴戾殘忍之人。而他殺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強納他們的妃嬪入宮卻隱晦頗深。



當然,李世民雖然在登位的過程中有一些卑劣行為,但也不失為一代明君,最終他也不負眾望的成長為一代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有為之君。


我是越關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是要有史官記錄在《起居注》當中的,於是《起居注》就成為了後世史學家修《皇帝實錄》和史書的重要依據。李世民曾因為玄武門之變,就曾經對史官如何記載自己非常的關心。但是史官褚遂良不同意。理由是您雖然聖明,即使看了史書也不會對史官怎麼樣,但是這個先例一開,後代皇帝都要看史書怎麼辦,後代皇帝一定沒有您聖明,看到記載的對自己不利,萬一發脾氣殺了史官,那今後就不會再有史官秉筆直書了,就會影響了歷史的真實性。李世民第一次沒看,後來還是看了,這也是史學家對玄武門這段歷史有爭議的原因,而這件事反應了李世民的道德水平不足以成為天下歷代皇帝的楷模,所以,才沒有史官敢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