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国家药方的刻工随意删改内容遭雷劈的故事:祥宏说夷坚

宋代段子:《夷坚志》记载了很多现实立马兑现的报应。最普遍、最严酷的惩罚就是雷劈。雷劈主要用于惩罚那些不孝子,有时候也处罚那些危及大众的坏人,比如所卖大米里面掺沙子的,还有本故事这些懒惰散漫的刻工。

参与国家药方的刻工随意删改内容遭雷劈的故事:祥宏说夷坚

舒州刻工来自祥宏讲夷坚

00:00

07:06

【原文】

参与国家药方的刻工随意删改内容遭雷劈的故事:祥宏说夷坚


绍兴十六年,淮南转运司刊《太平圣惠方》板,分其半于舒州,州募匠数十辈置局于学,日饮喧哗,士人以为苦。教授林君以告郡守汪希旦,徙诸城南癸门楼上,命怀宁令甄倚监督之。

七月十七日,门傍小佛塔,高丈五尺,无故倾摧。明旦,天色廓清,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之。时群匠及市民卖物者百馀人,震雷一击,其八十人随声而仆,馀亦惊慑失魄。良久,楼下飞灰四起,地上火珠迸流,皆有硫黄气。经一时顷,仆者复甦。作头胡天祐白于甄令,入按视,内五匠曰蕲州周亮,建州叶浚、杨通,福州郑英,庐州李胜,同声大叫,踣而死,遍体伤破。

寻询其罪,盖此五人尤耆酒懒惰,急于板成,将字书点画多及药味分两,随意更改以误人,故受此谴。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淮南转运司要刊刻《太平圣惠方》(北宋前期由官方颁发的一部重要的药方大全),把一半的刻板任务交给舒州(安徽安庆)。州里募集了几十位工匠在州学里摆开场子开工,这么多人整日嘈杂,州学很多读书人受不了,学官林教授把这情况反映给郡守汪希旦,汪希旦命令换地方,最后这工作整体搬到了城南癸门楼上,同时命令怀宁县(安庆地区)令甄倚监督工程。

七月十七号这天出了一个事,癸门旁边原来一座小佛塔,有一丈五尺高,忽然无缘无故倒塌了。第二天,天气本来很晴朗,到了中午时分,忽然一片黑云从西边儿过来了,笼罩在癸门楼上,狂风暴雨随即而到。当时不少百姓正在城门楼集市上买卖东西,包括刻板工匠,现场共有100多人。就在此时,一声霹雳,一下子有80多人被雷震倒在地,其他人都魂飞魄散,赶紧逃跑。过了很长时间,只见癸门楼下边暴土狼烟,灰尘四起,地面上还有火球四溅奔流,空气中充斥硫磺味道。一个时辰过去,躺地上那些人逐渐苏醒,一个工匠头胡天祐向甄县令报告情况,请他到现场视查,报告说:“刚才打雷的时候,蕲州(湖北蕲春)的周亮;建州(福建建瓯)的叶浚、杨通;福州的郑英;庐州(合肥)的李胜,这几个人都同声嚎叫,全都倒地而死!”仔细检查,发现他们遍体鳞伤。

甄县令经过询问得出结论:这五个人特别喜欢喝酒,而且懒惰,为了尽早拿到工钱,他们急于求成,仓促刻板,很多文字笔划,他们都会删改,包括药材成分、药量都是随意更改,这样误人,即遭天谴。

【祥宏点评】

:《夷坚志》有很多类似故事,说某人作恶太甚,天谴来的果决而迅速;宋代雕版印刷很发达,书籍印刷都是通过刻工刻板完成的;淮南转运司,淮南包括东西两路,舒州是在淮西;《太平圣惠方》是北宋前期由官方颁发的一部重要的药方大全,初版刊刻有100卷之规模,是传统中医的宝贵财富,现已遗失很多,目前只流传一些抄本和残卷。淮南转运司作为重要衙门,刊刻《太平圣惠方》可算是一种惠及百姓的官府工程,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舒州只承担一半,工匠也是全国征集,这从死者的籍贯可以看出来;几个被雷劈的工匠不明因果,药方怎么好随意更改,耽误人治病,况且这是官方颁布的药方。药名、药量不对,人命关天,所以被老天爷直接处决。

参与国家药方的刻工随意删改内容遭雷劈的故事:祥宏说夷坚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