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入門

哲學是什麼?不同的哲人、不同的學派,大約會有不同的定義和看法。古希臘人把哲學看作是對智慧的追求,現代的哲學學科則把哲學當成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在我看來,哲學是一種慰藉,是一種愛慾,是值得相伴一生的情侶。

我在年輕時曾困惑於自我意識的痛苦,在稍大時又困惑於人生意義的虛無。我曾求助於電影和文學,但所見皆為虛幻。後來,機緣巧合,偶遇哲學。哲學如同一道光,如同一扇門。它像牽引著但丁的貝阿德麗採一樣,牽引著我進入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儘管在哲學的世界裡行走經年,但對哲學如何入門,我依然不大肯定。時常有人推薦所謂的哲學入門書,如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或黑格爾、梯利的哲學史等。我想,如果作為對哲學這門學科的瞭解而言,這些入門書大概是合適的,哪怕國內一些哲學教授如鄧曉芒等寫的哲學史也是可以看看的。但是,真正要了解哲學的堂奧,可能其門不在外面,而在你的心裡。你如果只是把哲學當成一種學科的話,那麼你學到的將是一堆僵死的概念;只有你把哲學當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方式,古往今來的那些哲學命題,才會成為活生生的思想。

哲學的門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低到也許只有五六歲的小孩就有哲學意識,高到也許所謂的哲學博士、哲學教授都仍然是哲學的門外漢。哲學,絕不是哲學概論、哲學論文裡所謂的概念、術語的堆砌,而應該是與已死的、未死的哲人一道思索那些永恆的問題。

哲學不是學問,不等於博學。赫拉克利特嘗言:“博學不等於智慧。”所以,你不必盡知哲學史上每一家、每一派、每一個人的觀點,你只需從自己關心的問題出發,選擇你最心儀的幾位即可。對維特根斯坦而言,其真正用心讀過的前輩哲人可能只有叔本華。就我個人感受而言,沒有人比尼采把哲學抬得更高,也沒有人列奧·施特勞斯把保護哲學看得更重。這兩位哲學家的觀點我不盡贊同,但他們對哲學的態度,每每使我免於孤寂。

哲學,一旦進入你的血液,就成為了你靈魂的一部分。在哲學的路上,我也曾迷失於對時髦理論的追逐,迷失於對晦澀術語的把玩。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喪失了對哲學的切膚感受。我所追求的是哲學的術,而不是哲學的道。我成了買櫝還珠的鄭人。我的頭腦,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於是,哲學像某種設定好的重裝程序,使我得以清空那些負載過重的垃圾,使我得以重新思考人生。

在崇尚實用主義的今天,哲學其實就是無用之學。它像某種智力遊戲,像某種看待世界的視角,像某種自我安慰的藝術,像不經意間在你腦袋裡彈出的文本框,它不能轉化為物質利益,不能轉化為金錢地位,卻時不時不合時宜地提醒你“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一過”。哲學是小眾的,它可以滿足一小部分人的精神需求,但滿足不了大多數人的精神需求。

哲學,不鼓勵,不推薦。你喜歡哲學,你自然會來,你是我的同道,我們一同前行。

哲學的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