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文史資料:玉祿生平概述


土默特文史資料:玉祿生平概述


玉祿,字鼎臣,蒙古族,土默特旗右翼二甲首佐人。一九〇四年間,綏遠將軍貽谷從土默特蒙古兵中拔選出五百二十人,用三百枝德國造和二百二十餘枝漢陽造步槍裝備,編製成土默特陸軍第二營,玉祿被拔丁入第二營當兵。

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義後,山西閻錫山的革命軍由太原出發,經過伊盟準格爾旗、達拉特旗進佔了包頭城,接著揮軍向東挺進,擊潰了薩縣城的滿州兵。綏遠將軍坤岫急令土默特旗的陸軍第二營營長髮義率軍,由歸化城出發,在陶思浩附近之刀什爾村,阻擊革命軍,激戰一天,將革命軍前敵總指揮王家矩打死,部下士兵傷亡甚重。革命軍敗退,以後玉祿晉升該營第三連連長。

一九一三年間,繼任綏遠將軍張紹曾鑑於土默特陸軍營的實力很強,又因外蒙古宣佈獨立,對土默特的影響也很大。張紹曾命令駐歸化城的第二營一、二連到舊城北門外小教場集合,暗派重兵將一、二連包圍,強行繳械,解散了。當時該營的第三連玉祿部,駐紮在武川的大灘,被遣散後的一、二連士兵們,紛紛投奔到玉祿部下,擁有幾百人了,並有陸軍營派出述吉太等十二人,赴外蒙古去聯絡,在返回途中,被張紹曾發覺,在二道溝遭到滂江守備隊逮捕,十一人被殺害,僅達撓一人倖存脫逃,向玉祿報告了遇害的消息,玉祿聞訊大怒,立即率隊到二道溝,將滂江守備隊殲滅,率部起義了。

玉祿部起義後,綏遠將軍張紹曾,多次派兵追擊,都以失敗告終,接著又派土默特旗的參領森鄂等去招降。玉祿單人匹馬赴武川會見了森鄂,森鄂等向玉祿施加壓力,協迫玉祿受降。玉祿借上廁所的機會,騎馬奪路而走。並把隊伍拉到外蒙古,外蒙當局用俄式武器重新裝備了玉祿部,同時調遣了部隊協助玉祿部,反攻北洋罕閥,白靈廟戰役,玉祿部獲勝,北洋軍敗退到武川防守。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袁世凱與沙俄鑑訂了《中俄條約》,外蒙承認中國為祖宗國,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根據條約規定:外蒙撤退在中國境內的各路軍隊。玉祿也同意招撫,經過談判,綏遠將軍張紹曾才答應給玉祿部編制三百人,番號是“綏遠騎兵游擊隊”,任命玉祿為遊擊司令。從此,群眾稱他玉司令。

一九一四年間,盧佔魁為匪作亂進擾武川時,被玉祿的游擊隊擊潰逃竄。於是改編為“綏遠騎兵第四路警備隊”。一九一五年秋天,玉祿率隊將竄入陶林境之盧部股匪追剿向綏西后套逃走,保住了綏包間通商大路,受到廣大商賈的好評。

一九一六年,玉祿率部將盧佔魁殘匪追出伊盟,竄往陝西,凱旋迴駐武川。同年蔡成勳接任綏遠都統伊始,將玉祿部擴充為兩個隊,並派往陝西巢匪,進駐榆林波羅堡。陝西的軍閥井嶽秀鑑於玉祿部和該地的老百姓相處甚好,怕奪了他的地盤,遂電告北京,詭稱玉祿部叛變了。又電告綏遠的蔡成勳謂:“玉祿部已投靠陝西了”,蔡成勳接電後,甚驚,急調玉祿率部返綏。當玉祿率隊急行軍趕回歸化城以後,蔡成勳方知上當,命玉祿部駐防包頭,玉祿部開進包頭城時,已是陽曆五月天了,士兵們仍穿棉、皮衣。包頭商會給全體士兵,趕製了一套單衣,還籌借給一個月的軍餉。為了保護商路,玉祿部赴武川、白靈廟一帶駐防,很快使後山(固陽、武川)的商路,暢通無阻。玉祿還率部幫助駐地農民收割莊稼,獲得群眾稱讚。

一九二〇年,馬福祥接任綏遠都統,因當地土匪猖獗,調玉祿部的一個隊駐防包頭,一個隊駐防薩縣。哥老會的大龍頭楊萬禎(又名小五羊)糾合蘇雨生、周老堯等股匪,夥眾六百多人,突然包圍了包頭城,駐包的甘軍坐視不理。玉祿加緊佈防、並發動民眾和商號青年上城,與匪激戰了兩天多,命令駐薩縣的一個隊從劉寶窯子側擊,才把匪眾打退,包頭城解危。

一九二三年春,省府下令清鄉,“凡哥老會人員及大、小土匪,格殺勿論。”任命玉祿為清鄉司令,在薩縣地區清鄉中,先後捕殺了匪首周老堯、張長腿等,受到上級傳令嘉獎。並將所率民族健隊,改編為“綏遠騎兵補充團”,不久,正式命名為“綏遠騎兵第一團"(即以後的老一團),委玉祿任上校團長、滿泰任中校團副,參佐戎機。玉祿率團東征西剿、勇往直前,各地股匪無不聞風潰竄。

一九三四年間,仍有巨匪劉喇嘛等,盤踞伊盟一帶,殺人放火,殘酷搶掠,並與盧匪餘孽蘇雨生合夥,相互為虐,聲勢洶洶。擾得民不安枕。玉祿奉命率團渡河追剿,匪勢不支,竄退至楊三虎圪卜,與匪激戰中,因不悉地理,陷入重圍,玉祿在掩護隊伍突圍中,不幸被俘,他猶誓死罵賊,遇難身亡,終年五十二歲。群眾獲悉噩耗,莫不悼惜。正在接任的李鳴鐘都統,尤為內疚,在玉祿犧牲不久,請準上級,晉級少將軍銜,從優議卹,並在歸化城內,特為建昭烈士祠堂,以祀其生榮死哀。

玉祿自從束髮從戎,素以勇敢善戰建功,他忠厚而心地伉爽,待人接物,極為和藹,能與士兵同甘共苦,臨陣每以身先,夥匪遭擊必披靡,因而他的威名震重綏西,包、薩民眾歌頌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