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現在能值多少人民幣?

用戶93199796533


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現在能值多少人民幣?



七八十年代,一個家庭有一臺縫紉機,那是相當的富裕了,當時縫紉機作為結婚的陪嫁品顯得很風光,因為當時到彩禮的最高標準是“三轉一響”,也就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錄音機。縫紉機至少解決了,當時用人工做衣服的麻煩事,特別的省事快捷,對於婦女做針線活來說特別的羨慕,有種期盼在家裡有一臺縫紉機。

這在當時在農村彩禮是很高的,當然對於現在是無所謂了,但那時候比較貧窮,一般農村家庭是買不起這麼多的彩禮的。畢竟當時的自行車在100多元,縫紉機需要200多元,手錶在100多元,錄音機200多元,加起來就要近千元的大彩禮了。

七八十年代,萬元戶就是很有錢的人了,可以說每個村都是寥寥無幾的,甚至周圍幾個農村才有一個萬元戶,所以1000多元的大彩禮很少有人拿得起。那時候的工資特別的少,一般一天也就十幾塊錢,而且一天干到黑,應該都是高工資了,有時還不到10塊錢的日工。一臺縫紉機200多元,就需要努力勞動一年才能購買到。當然對於那些上班的人員,工資也只有100元左右,也需要兩三個月的工資,不吃不喝才能夠買到一臺縫紉機。



對於七八十年代的舊的縫紉機,都是人工手動的縫紉機,可以說目前是一種破銅爛鐵了,價格就不值錢了,如果保存完好的話,在農村收購價一般在200元左右,有的商販根據舊的縫紉機的破損程度收購價在100元以下,甚至達到了50元。一臺舊的縫紉機,畢竟對於農民來說,現在都使用了電動的縫紉機,這些淘汰的縫紉機只要給錢就賣掉了,放在家裡佔地方不說還沒有用。

如果碰到收藏愛好者,特別要對老物件的收藏愛好的人,可以多給一點錢,能達到1000元左右。這些人主要是收藏老物件的愛好他們看到這些老物件,能夠運氣過去美好的生活的回憶,可以說他們有戀舊情結。

當然,對於七八十年代就著縫紉機,可以更加值錢的一個途徑,那就是作為一個農耕文化展覽的地方收購,讓這些舊的縫紉機至少是完好的,而且還能使用,畢竟那時候縫紉機特別的多,留存下來的也很多。為的是保存七八十年代農耕文化的歷史價值和回憶,留給當代或以後年輕人作為歷史記憶的物證,所以售價一般在1000元以上。



總之,對於七八十年代,農村裡的老的舊的縫紉機,曾經風光一時,為農村婦女羨慕的一種,似乎高科技的這些東西。如今已經被淘汰了,成為了一堆破銅爛鐵,也不怎麼值錢了,對於一些收藏舊物件或者是農耕文化展覽區,或許比它價值更高一些,他們留下的是美好的回憶,或者是農耕文化的歷史價值。目前收購價平均在100元左右,高的也只有千元左右,畢竟這種東西在農村現在也非常的普遍,保留下來的也比較多,甚至還有的農村家庭正在使用。


宗元


如果真的還能保留一臺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千萬不要問它的價格,按照目前的條件,可能值不了多少錢。但是,作為歷史,作為曾經的大件,對縫紉機來說,它的價值已經不是能夠用金錢衡量出來的。

實際上,按照當時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姿態縫紉機的價格,完全可以在現在買一臺不錯的電腦。但是,就當時的情況來看,買縫紉機的意義,絕對高於現在的電腦。

正是因為縫紉機的時代價值很高,所以,要想比較準確地測算出縫紉機的價值,也是比較慢的。可以當作廢品賣掉,更可以當作歷史收藏。尤其是家庭,收藏後的價值,絕對是超過測算的價值的。至少,說明當年的家庭生活條件還是不錯的,是買得起大件的。


譚浩俊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可是每家每戶的寶貝,也是當時非常實用和值錢的一個大件,是當時每家每戶憑著縫紉機票來購買回來的,真是是非常珍貴的東西了。

在當時,想買縫紉機,光有錢還不行,還得有縫紉機票。當時一臺比較好點的名牌燕牌縫紉機就要127元人民幣,真的是非常昂貴的價格,當時一個普通職工工作一個月也就是40元左右工資,這個價格是普通職工收入的3倍多了。一般情況下,要是家裡是雙職工的話,每個月攢上10塊錢,也要攢一年多才能夠買一臺縫紉機的錢。

當時縫紉機在家裡面還是能夠派上大用場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衣服都是很貴的,家裡面孩子多,因此好多衣服是買不起的,冬天的棉襖什麼的更是貴,而且棉花還不好。因此,當時縫紉機的主要作用就是做小孩衣服和棉衣,當時奶奶和母親就是這樣每年都會從老家帶回來棉花,給家裡面每個人都做一件棉襖,做一件棉褲,這樣的棉襖和棉褲真的是當時過冬天穿的神器了,當時只是感覺冬天非常冷,穿上這樣的棉襖和棉褲真的是很管用的。還有就是用縫紉機做鞋墊,當時鞋墊是不好買到的,家裡面破衣服有的就可以做成鞋墊用。當然了當時家裡的被子也都是自己做的,當時家裡面的被子都是自己到彈棉花的地方彈好,然後自己用買的背面來做被子的。

當時來說,127元真的是一筆大錢了。因為當時40元就可以養活一家三口人了,雖然是隻能夠吃飽穿暖,保證不了吃好,但是從這點來看就會感覺到當時錢是非常值錢的。當時賺錢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並不是家家都有縫紉機的。現在北京有人收購名牌燕牌縫紉機,如果品相好,能自由運轉,而且沒有傷痕,大概能夠賣到5000元左右,一般的買主也都是做生意做擺設的。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肉和大米價格來看,一斤豬肉大概是8毛錢左右,現在豬肉大概是16元左右,漲了20倍。

從大米來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1斤米是0.15元,現在大概1斤米大概3元左右,也是漲了20倍。

從工資來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普通工資大概是1一個月40元,現在普通職工大概是1個月4000元,漲了100倍。

因此,當時的縫紉機價格是127元,如果是按照米價和肉價來算,漲了20倍,大概現在的折算價格是2540元。如果是按照工資的漲幅來算,漲了100倍,那縫紉機的價格就是12700元了。

綜上所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當時是非常值錢的物件,而且確實是非常有用的器具。按照當時的價格折算到現在,按照米價和肉價來算,是要值2540元的,如果是按照工資的漲幅來算,是要值12700元的。


睿思天下


如果有人要買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大多是想當作收藏品。一般來說,收藏品的價值是越稀缺、越久遠、保存越完整,價格越貴,因此價格是一個區間範圍,大概是幾千元不等,反正不會超過萬元,因為據說1964年出廠的東方紅牌縫紉機,品相完好的才賣到近萬元。當然,也有人在二手平臺以50塊錢的價格轉讓老式縫紉機。

1、一百多塊的縫紉機,要攢數月工資可能還買不到

對於有收藏需求的人而言,現在拿出幾千元去買縫紉機基本不是事。不過,現在看似不起眼的縫紉機,在過去卻是大家眼中的“奢侈品”和“香餑餑”,普通城鎮職工可能往往要積攢數月不等的工資去購買。

當時,縫紉機的價格根據牌子不同,從130元到180多元不等,叫得出名的牌子包括燕牌、飛人牌、蝴蝶牌和蜜蜂牌。一個城鎮職工的月工資才幾十元,買一臺縫紉機可能要不吃不穿攢幾個月的工資,但這仍阻止不了人們對它的風熱,有人甚至為了它連夜排隊購買。

2、吃穿為主的年代,縫紉機是必備“傢俱”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感受當時的物價,筆者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換算,用4000元購買現在的商品,看看在1985年需要花多少錢(數量相同),數據僅供大家參考。

可以發現,食品匱乏的年代,縫紉機價值不菲。那麼,為何大家仍然願意花錢購買縫紉機呢?因為在服裝、傢俱用品還要憑布票買布自制的年代,縫紉機有著彌足輕重的作用,做衣服、縫被褥全靠它。即便破了,還可以再縫補,正如一句老話說得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3、縫紉機、手錶、自行車,是過去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標誌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與縫紉機並列一起的“奢侈品”,還有手錶、自行車,它們一起被俗稱為“三大件”。自行車比縫紉機還吃香,在公共交通尚不發達的七八十年代,有了自行車,通勤便捷不少。婚嫁迎接新娘,用的也是自行車;手錶屬於精密儀器,起到看時間和穿搭的作用,價格也要一百多。

為什麼叫它們“三大件”,主要原因是生產力落後,導致它們太貴和稀缺,普通人不易獲得,因此成了大家關注的商品。現在我們衡量一家生活水平怎麼樣,往往會看有沒有房和車,但在過去就是看是否配齊“三大件”。如果都配置齊全,那麼說明新娘嫁了一個好的家庭,甚至是某種意義的幸福圓滿。

儘管我們不再關注縫紉機,或者說社會的關注點隨時間的推移差異越來越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縫紉機已經成為那一代人揮之不去、且彌足珍貴的生活回憶。


金十數據


我願意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剛好我家裡就有一臺七十年代的縫紉機。而且至今母親偶爾還會用,就是那種用腳蹬的。


說起這個老物件,那可是父親的驕傲,那時候誰家能有個縫紉機,說明這家絕對是個有錢並且有能力的大人物,而我老父親當時愣是在別人家都沒有縫紉機的時候,給我媽弄回來一臺,能弄回來的難度現在的人根本無法想象。

老媽告訴我說,當時老爸把縫紉機弄回來的時候,她的心簡直就像個小姑娘一樣,興高采烈滿面笑容,覺得那個時刻心都化了,鄰居家的叔叔阿姨們都來我家看這臺縫紉機,那個場面,老媽的虛榮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為了獎勵老爸,一個月都沒讓老爸做任何家務活。



前幾年,有個人來我家看這臺舊縫紉機,給我媽五千塊錢,我媽愣是沒賣,後來我問老媽為啥不賣,老媽說,看到這臺縫紉機就看到你爸的心,我怎麼捨得賣呢?


詩詞公寓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個要具體看以什麼商品衡量,不同商品的對比,可能價格都不太一致。

作為我們農村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看到最多的就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作為老三件,是很多當時年輕人組建家庭結婚時追求的生活夢想,那時候有家裡有這三大件令很多人羨慕,至少家裡都是富裕戶,可相當現在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收入水平了。一般家庭買不起的。同時,那時很多農村人穿衣服都是靠著一臺縫紉機或自己做衣服,或有專門的裁縫師傅上門著。每年過年都指望穿上新衣裳,靠的是就是縫紉機。縫紉機在當時的生活環境裡發揮了重要的重要。

記得我二嬸與我二叔結婚之後,他們自己就買一臺縫紉機,我記得那是1978年,聽我二叔說當時縫紉機的價格是160多元。如果按物價上漲幅度,放在現在至少要值好幾千元。

當時我二叔在當老師的工資大約45元,一臺縫紉機差不多相當近4個月的工資,如果放在現在中學高級教師的工資一個月有7000元至8000元,那麼這臺縫紉機相當於現在的28000元至32000元。

當時豬肉價格生公斤1.56元,一臺縫紉機可買豬肉102.6公斤,按現在豬肉每公斤32元來折算,相當於3288.2元;

當時糧站的大米是每公斤0.276,一臺縫紉機可購買579.7公斤大米,而現在的大米每公斤7元來折算,相當於4057.9元。

房價不好換算,當時沒有商品房子,都是單位分房。

這大致是一臺縫紉機在現在的價格了。





開偉觀察


說起縫紉機 我家裡有一臺是 進口的老德國VERITAS牌縫紉機 ,是我奶奶的奶奶留下來的,是手搖的,算是老古董了,聽我爸說市面上能收5600, 但是我爸沒賣,想留著不管多少錢。

VERITAS”牌縫紉機產自德國北部小城維滕貝格的多數居民都在為一家名為“Veritas”的縫紉機工廠工作。縫紉機廠對當地的居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國營企業,它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工廠為他們提供幼兒園、購物中心、運動協會、職業教育、醫療設施乃至旅遊度假設備——直到1991年兩德統一,工廠被關閉。



在LU上


其實那個時候的縫紉機就一個特點,那就是十分的耐用,以至於我們經常去一些車衣點都還能看到那些縫紉機。

但是呢,要說到這個縫紉機現在值多少錢,實話說,這東西沒什麼金錢上的價值,不值幾個錢,要真想賣,可能就一堆爛銅爛鐵的價格。說的不好聽點,可能送人都沒人要。

1、首先是為什麼說沒有金錢上的價值呢?因為現在縫紉機這東西創造不出太大的價值啊,無法創造價值的東西能值多少錢?就好比我們常說的,人才很值錢,但是人到中年不如狗,其實就是所謂的不能創造價值理論了。

當然,這個例子有點極端,但確實是這樣的,你唯一說有價值的,基本就想相當於文物擺設了,但是就這幾十年的歷史,實話說,就算是文物擺設的價值都不是太大。

2、當然,說送人都沒人要也確實有點誇張,但是話糙理不糙,沒人要的也不再少數。為什麼?因為沒人會用這東西啊,除了專職的裁縫,試問日常生活中誰會用這個縫紉機?

你可能說有人有興趣啊,這個東西有興趣的估計也是微乎其微的。而且送來要了不會用還佔地方。

3、所以,我覺得對於這樣一臺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我們在乎的不應該是它的價格,因為它的價值確實不大,按照現在情況可能值不了多少錢,但是不代表以後也不值錢,也可以考慮收藏個幾臺,以後的價值應該是可以預算到的,你覺得呢?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討論,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以前家裡也用過縫紉機,所以這三個字總是讓人感到很親切。帶有溫度的記憶,首先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

回到正題。這種玩意兒現在很少人用來,只有在偏遠地帶還有一些人用於縫補衣服等。前些天,還看到路邊有人掛著上海某廠的牌子,要為周邊小區的居民修縫紉機,當時就想,這麼冷的天,站在路邊,會有幾單生意?也許,最終都可能沒有。

縫紉機有過輝煌的過去。在當年,縫紉機也是結婚必備品。縫紉機、自行車、手錶等,都是新婚很稀罕的玩意。那麼你看看現在,早年的自行車能夠賣多少錢?值不了多少錢。

如果具體說價格,市場上是沒有流通這種產品,就沒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市場價。但這個玩意,可以作為一個收藏品來對待。因為現在基本上沒有廠家生產這種老式縫紉機,有的就是以前剩下的老物件。

但作為收藏品,這種金屬製品,又是現代產品,以前產量有非常之大,市場上存量又非常之多,目前總體價格並不是很多。一般對於有收藏愛好的人來說,保存比較好的,可能一兩千元是有人願意接受的。其實實際上,對於一些搬新家的人都來說,很多人是將之當作廢品處理的,也就是當廢鐵賣掉的。因為實在是佔地方,而且是沒有實用價值,而且也沒有擺設價值。

最好的用處是,一些老物件愛好者,或者是收藏家,有收藏這樣產品的需求。所以品相比較好的,找到合適的收藏家,應該能買個二三千元。市場上曾經有過說法,有人5000元買一臺,但這種現象確實少見。

最後總結一句話,這種老式縫紉機,從賣廢品的幾十元,到幾百元,以及千元,應該都有。關鍵是,合適的東西,賣給合適的人,才能賣出最合適的價格。


波士財經


我有一臺上海出的蝴蝶牌縫紉機,是七一年八月份買的,說起縫紉機,還有一段故事,在我小時候我家有一臺青島出的縫紉機,我媽老不讓我動,越這樣我越想動,剛開始我一弄就把線塞住了,被發現了,就要愛次罵,後來久而久之我就會用了,並會自己做衣服了,在這種情況下我迫切希望自已有臺縫紉機,因此結婚前我向老伴說,我不要衣服也要要臺縫紉機,當時他們家條件達不到,因此老伴去了東北,住了五個月,給我掙回一臺縫紉機。我們結婚了,縫紉機立下了汗馬功勞,婆婆的,小叔的小姑子的衣服我都做,並且還給別人做。有一次老伴練飛腳,把機面打碎,我心痛了好長時間,後來,我們搬了好幾次家,縫紉一直首搬之物,直到現在還在用,要說賣錢,不值幾個錢,可是對我來說它很有記念意義,老伴不在了,這是他留給我的禮物,上面還有他留下的印記,這是花錢買不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