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人當時都吃過什麼樣的美食?你吃過哪些?

山東日照吃貨哥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當時都吃什麼樣的美食?你吃過哪些?

六十年代初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正值我的童少年時,那時買糧食憑糧證到安國糧店(安廣街與安發街之間)排隊購買,有高糧米,大楂子,玉米麵,小米,大麥米和極少的白麵和大米,每人定量是28斤一32斤。副食品供應基本是零,商店貨架都是空空的,所以吃飽飯是60年初最大的美食。

糧食不夠吃,肚子總是餓,就到郊區挖野菜,挖不對勁吃完弄的滿臉腫,就這樣後來也挖不著了,又到家附近的哈爾濱車輛廠(現愛建新城)

內擼摘樹葉,回來由家長把玉米麵和樹葉摻合做菜糰子,趕運氣好還能在附近豆腐廠買點要點豆付渣回來炒著吃,記憶深刻是趕什麼節日,母親給我們烙的土豆託(餅),做法是把土豆切成絲,配上調料用面抓糊,烙好兩面帶硬殼,真香,這是我六十年的美食。

60年代最難忘的零食是冰棍,3分錢一根,5分錢一根是奶油冰棍。60年代至70年代初望著安豐街口和端街賣散裝碑酒的商亭內陳列各種紅腸,幹腸,茶腸(有胳膊般粗細)等,就是一種侈望,只能年節或有客人,家長將紅腸切成薄薄的小片,放到嘴裡都不捨得嚥下去。蛋糕(土稱槽子糕’),長白糕也是節日食品。

60年未70年代始糧油供應搭配標準是每月每人大米二市斤,麵粉八市斤,豆油半市斤,其餘是粗糧。那吋的搶手美食是白麵大饅頭,大米飯。

80年代90年代改革開放,計劃經濟改為市場經濟,人們從溫飽開始向口味進發,從雞魚肉蛋至山珍海味,言稱吃飯去,可能面對美酒佳餚,一口主食都沒吃。

90年代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飲食文化的革命,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各式中外歺飲遍地開花,百姓進歺館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家庭歺桌上的花樣越來越多,90年代流行語句“今天我請客”。吃什麼?什麼樣的美食,芝麻開花節節高,隨意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