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在達旗一中的時光!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每當我翻看這些老照片的時候,就像站在四十歲的山頭回望二十歲的平原,生命中那一片青蔥蓬勃的綠意又盎然地展現在眼前——

1988年,我們都還是一批不識愁滋味的少年,懷揣著高遠的夢想,從四面八方的鄉里考入這所旗縣級的高中學校:達旗第一中學。這個新鮮的校園,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那時候,達一中的校園還是一片平房區,一幢教學大樓正在施工建設中,校園不算很大,人卻很多。正北邊坐落著從高一到高三的幾排教室,旁邊有一大片菜園,每年的夏秋,園子裡的菜蔬從鬱鬱蔥蔥長到瓜豆下架。校園的西邊是男生宿舍和階梯教室以及實驗室,階梯教室的水泥臺階平坦乾淨, 晨曦及晚霞的課外時間,我們經常坐在那兒看書。離臺階的不遠處有一排老榆樹,榆樹下的一幢小平房是體育班的器材室,器材室門前有一個小的籃球場,體班的學生都穿統一的運動服,在籃球架下運球、搶球、投籃,“嗵嗵嗵”拍球的聲音像校園給少年時代蓋著青春的印章,然後一枚一枚留給歲月收藏。他們步伐矯健,身材健美,淌汗的臉上洋溢著活力,羨煞了坐在臺階上看書的女生們,那時,風景正好,時光正好,我們都正好。校園的東邊是女生宿舍和食堂,門從正南開,一排辦公室和大門相對。中間一大片空地,一半操場,一半閒置。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那時候的我們沒有統一的校服。每天課前課後,校園裡到處流動著五顏六色著裝的學生。課間操罷了,喇叭裡放著這首《Yesterday Once More》,這樣的旋律總是讓人沒由來地傷感。有很多男同學向食堂跑去,那裡已經圍了一大圈人,窗口冒出騰騰的熱氣裹挾著饅頭的香味,大家爭著用飯票兌換剛出鍋的饅頭。那時候,大部分女生都是從家裡帶乾糧,而男生不耐煩這樣的瑣碎,就乾脆利用課間操的時間換饅頭吃。

住校生的宿舍裡有東西兩面大通鋪,每一面住八個人,共住十六個人。每天熄燈後,大家趴在被窩裡,各自在床頭點起蠟燭,做自己的習題,讀自己的書。兩排燭光搖曳,兩溜青春臉龐。那些年,住校生的伙食很不好,每頓飯都是一大勺稀菜湯,一個饅頭。有時候,還會從菜湯裡舀出死老鼠。遇到這種情況,男同學會全宿舍的人一起出動,提著飯桶浩浩蕩蕩去食堂找大師傅罷飯抗議,女同學一般只會一邊抱怨一邊把菜湯倒掉,這樣兩種不同的行為往往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前者得以補償一頓好飯,後者只能餓一頓肚皮,矜持的女生們覺得實在不值得因為一頓飯而斯文掃地,或許是因為沒有男生那般的膽量和勇氣。那些年,我們的鞋子老是斷底開膠,校園裡也經常會有修鞋子的溫州人,他們個子矮小,擔著擔子,操著外地口音,修一雙鞋子一塊錢,在我們的不屑中默默地成為後來被人們所欽羨的浙江富人。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高一時的班主任是教物理的全澤文老師,他是一個微胖,黝黑,戴茶色近視鏡,走路慢騰騰的老師。一次,他組織我們班到五當召旅遊,五當召屬於石柺區,位處大青山腳下。舊班車在未修的路上顛簸,卻絲毫不影響車裡的我們引吭高歌。旅遊對於我們這些農村孩子來說,實在是一件新奇的事情。爬山的時候,我們一行十二個人一路向著最高的頂峰進發,在彎曲的山道上扶杖過澗、摘果飲泉,汩汩細流清澈透明,穿行在鵝卵石間,叮叮咚咚,讓人不忍踐踏前行。山裡氣溫清涼,不知名的鳥在不知名的花樹間低旋鳴叫,聲音清脆悅耳。在山頂極目群峰霧嵐,體會一覽眾山小的心曠神怡,在平坦的大石塊上舒展四肢,滿眼藍汪汪的天,心緒寧靜的忘了時間。從山上下來,延誤了集合的時間,被很少發脾氣的全老師批評了頓,不過,收穫的快樂遠遠大於被批評的委屈,那些美好的印象和感觸是當時沒爬山的同學體會不到的,所以覺得挨兩句訓也是值得的。

那一次也是高中三年唯一一次班集體組織的旅遊。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那些年,也正是瓊瑤和三毛的作品盛行的時代,宿舍裡傳閱著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故事。關於愛情的憧憬,似乎都寄託在對這種纏綿悱惻的想象中,覺得只有書中那樣的人物才可以配得起我們將來的愛情。也是那個時候,我迷上了三毛的撒哈拉,總幻想著某一天我也應該擁有那樣的生活和旅程,以及屬於我的橄欖樹。

週末,同學們或者三兩結伴去學校旁邊的教育局大院看書,或者去逛校園後面的百貨大樓,或者去車站附近吃一碗爽滑的溫州面。有時,會和跑校生借了自行車,跟著住在周邊的要好的同學,到她們家做客。尤其是冬天的時候,誰家週末殺豬,必然會邀請幾個同學回去。大樹灣、德勝太、小淖兒這幾個鄉都是那時候經常光顧的地方。三十多里的路程,呼朋引伴的一群人,一路騎行一路說說笑笑,不惜流汗的青春少年總有很多單純的快樂。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高二的時候,分了文理科。剛剛熟絡的同學不得不重新組合,重新認識。我選擇了文科,我們的班主任是教語文的徐智老師。他聰明謝頂,從不批評犯錯誤的學生。誰做錯了事情,他會透過眼鏡片,凝望你一分鐘,然後意味深長地笑笑,讓犯錯的同學不知所措。當時,這種讓很多同學都吃不消的表情,真比直接來一頓罵更令人難堪。現在同學們談論起徐智老師,都會說起當年他那獨特地意味深長地笑容。不過,徐老師的語文課確實精彩,他可以把枯燥無味的議論文講解的有滋有味,也是由於他對大觀園裡人物關係那細緻入微的解析,從而讓我喜歡上了《紅樓夢》,直到現在。

相比較高一時候的稚氣,高二的同學好像都已經長大,班裡談戀愛的多了起來。記得徐老師站在講臺上,雙手扶著講桌,說過兩句很經典的話:“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要在本班找”,“社會是個大染缸,別看你們現在同學同住同成長,可將來會各人各色,千差萬別。”這樣語重心長的話語如同一個已經過了河的前輩對將要過河的行者所發出的忠告和指點。不得不佩服,薑還是老的辣。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轉眼就是高三,初入學時的活潑和激昂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殆盡。前路茫茫,大家的臉上平添了幾分秋瑟和滄桑。新教學樓落成了,我們在最後一學年裡搬到新教學樓裡上課。學校又分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大概再也沒有哪一屆學生比我們這屆更能折騰的了,不停地換老師,每年起來分班。新同學也罷,老朋友也罷,都無所謂了,高考在即,學習的壓力讓人沒有閒暇去適應或者傷感。整天都有做不完的題,睡不醒的覺。記得有一次是高光榮老師的數學課,由於大家晚上都熬蠟夜戰,上課都像病人一樣無精打采,當時講模擬試卷,提問多次沒有人回應,氣得高老師把三角尺往講桌上一摜,雙手往後一背罵道:“盯瓷,只有眼珠子間或一輪才知道是些活物……”全班低頭無語。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也許是因為高三時期的學習負擔重,有一段時間,宿舍裡總有人接二連三地生病。某同學急性闌尾炎,住進了醫院,沒有電話,我們只能利用放學以後的時間騎車去找這同學的家長來,兩個小時一個來回,累的汗流浹背。又有某同學重感冒去醫院打點滴,大家自發組織輪流陪護。雖然是時間寶貴學習緊張的畢業前夕,但大家在同學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了無私無怨的付出。

三年的時光一晃而過,少數人從這裡美夢成真,躍過龍門,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裡既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夢斷憶痛的地方。

不管後來大家的俗世運程怎樣懸殊,也不管社會這個大染缸終究把大家染成了什麼顏色,但在最純美的年華里,我們曾並排長在這一方土壤上,吸收相同的養分,做相同的夢。恰同學少年,曾與你同行……

怀念我在达旗一中的时光!

—THE END—

校對:李榮

致青春~懷念我在達旗一中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