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兩弟漢王李元昌和荊王李元景為何不安份為王,卻要反叛?

小龍女5505


提起李元昌和李元景,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但提起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和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案,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而李元昌和李元景正是和這兩個大案有關係,無辜也好,真參與了也罷,反正案發後都被賜死了。

李元景是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昌是李淵的第七子,但是李元昌比李元景早死了十年,因此我們先來看看李元昌。

漢王李元昌真正稱得上是文武雙全,善隸書,畫技精湛,又有勇力,騎射了得,同樣的,沾了點文學氣息的李元昌做事比較不合常規,在做梁州都督的時候,沒少做違法違紀的事,李世民知道後,就下手詔斥責了自己這個弟弟。

李元昌心裡自然是不服氣的,但是又不能對著李世民發洩出來,只能憋在心裡,天長日久的就成了一種怨恨。當時李世民的次子李泰隱隱有爭儲的想法,而太子李承乾因為足疾又常常感覺自己會被放棄。這被很多有心人利用,比如對李世民有怨氣的侯君集,再比如李元昌,他們聚集在太子李承乾身邊,攛掇著李承乾謀反殺死李泰並且奪位。

李元昌入京的時候多半是住在李承乾府上,並表示願意幫助李承乾發動叛亂,而條件就是李世民身邊的一名琵琶女。李元昌曾在覲見李世民的時候看到了當時陪在李世民身邊的琵琶女,驚為天人,日思夜想,他希望事成之後,李承乾能把這名琵琶女賜給他。兩個人為此還歃血為盟。

當然這件事並沒有成,李承乾的計劃還沒有開始就被李世民逮住了,而李元昌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當時李世民還不太忍心賜死李元昌,不過在臣子的勸說下,最終李元昌還是被賜死。太子李承乾被廢為庶人,而魏王李泰因為謀嫡也被降了爵位,最終李世民眼中仁弱的李治成了太子,並在李世民去世之後做了大唐的第三位皇帝。

李治繼位之後,長孫無忌做為輔政大臣以及李治的舅舅權傾朝野,除了李唐王室成員幾乎沒有人會是長孫無忌的對手,而且長孫無忌還是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但是長孫無忌要想把持朝政,必然會遭到來自李唐王室的阻擾,比如李淵和李世民的兒子們。

652年恰好就出了一件大事被長孫無忌利用,這就是著名的房遺愛謀反案。李世民生前比較寵愛的高陽公主嫁給了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房玄齡去世後,高陽公主和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爭家產和爵位,高陽公主汙衊房遺直對她無禮,而房遺直自然會為自己辯護,然後長孫無忌就被派出來追查此事,然後就查出了房遺愛謀反案,說是高陽公主和房遺愛、薛萬徹和丹陽公主,柴令武和巴陵公主等想要廢高宗而擁立荊王李元景。

李治一聽那還了得,命長孫無忌繼續查,於是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執失思力等等一大批人被扯進了謀反案中,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李唐王室在這一次大案中遭到了重創。

史書中記載的房遺愛謀反案其實是有很多疑點的,他們是不是真的想要謀反是個謎。現在很多人的看法更傾向於是長孫無忌在清算和他作對的勢力,尤其是李唐王室成員。李元景多半是無辜的,而李恪和李道宗等基本就是真的沒有任何過錯。

李元景是不是謀反並不確定,而李元昌有沒有謀反,是不是被冤枉的也並不是那麼確定,所以武斷的說李元昌和李元景不安分而反叛是不準確的。政治鬥爭向來是殘酷的,這些李唐王室成員即便是無辜的,也很容易捲進政治鬥爭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果。


蕭曉四姑娘


先說李元景,李元景是唐高祖李淵22個兒子,19個女兒中的第六子。母親莫貴嬪,為太宗李世民同父異母弟。(618一653.3.6),武德三年,封趙王。武德八年授安州都督。

貞觀初年,歷遷雍州牧、右驍衛大將軍。貞觀十年,往徙封荊王,授荊州都督。貞觀十一年,定製為世襲刺史,尋罷代襲之制。久之,轉鄜州刺史。高宗即位,進位司徒,加實封1500戶。

按說,李世民對這個異母弟不錯了。荊王,相當於今天湖北省之王;李治也對這個皇叔挺厚道,封他為司徒,食邑1500戶,是什麼讓他起了反心呢?

話說有一日,李元景吃飽喝足睡了一覺,夢中自已手捧日月,光耀神州。醒來一想,此乃上天託夢,要我接管蒼生。
李元景是個雷厲風行的人,馬上開始秘密召集隊伍。哪些人能效命於他呢?當然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第一個策反的目標是房遺愛,房遺愛是宰相房玄齡的次子。房玄齡過世後,長子房遺直承襲爵位,次子房遺愛和高陽公主兩夫妻,一直耿耿於懷,欲奪得爵位。李元景通過煽風點火、政策攻心,很快成為揮下骨幹。

第二個策反的目標是外甥柴令武。柴令武的父親柴紹、母親平陽公主,二人戰功非凡,封譙國公爵位。太宗和房玄齡是兒女親家,巴陵公主就許配給令武。柴紹死,長子哲威承襲,次子令武羨慕嫉妒恨。李元景通過封官許諾,又一員干將歸於帳下。

房遺愛和柴令武也不是吃乾飯的,二人很快將支持李泰的餘黨收編,拉到李元景隊伍中來。

有了這些足智多謀的文臣,還差關鍵性的武裝力量,李元景又將妹夫薛萬徹拉了進來。薛萬徹,唐初名將,丹陽公主之夫。此人打仗勇猛,處世糊凃,李治當朝時,因治罪降級,心生怨憤。經李元景一挑撥、一引導,馬上一拍即合,唯李元景馬首是曕。

正當準備起事之時,消息洩漏。李元景、房遺愛、柴令武、薛萬徹等人身首異處。

再來說李元昌,李元昌(生年不詳一643年),書畫水平較高,唐高祖第七子,玄武門之變後的第三子,孫嬪所生,太宗異母弟。初封魯王,後封漢王,梁州都督。此公囂張跋扈,數犯軌憲。太宗顧及名聲,沒有嚴懲,只是下發詔書批評教育,又恩封其子孫世襲梁州刺史職位。後來,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人覺得太宗所封不妥,就把世襲一事給攪黃了,由此李元昌對太宗心生怨恨。

李元昌與太宗長子李承亁同歲,言語相投。李元昌外任梁州時,常與承亁書信來往,承亁怨恨太宗偏愛李泰,李元昌藉機投到承乾陣營。

貞觀十七年,李元昌按藩王朝貢禮見李世民。李世民設宴招待,席間有一美女琵琶助興,其色甚美,其藝尤佳,李元昌迷得失魂落魄,發誓一定要奪得此女。

李元昌在京城有自已的寢宮,他不住寢宮卻泡在太子李承乾的東宮。此乃皇家大忌(藩王不得與太子私下接觸),二人相談甚歡,主題就是謀反政變。李元昌條件不高,事成後就要琵琶女。恐反悔兩人歃血為盟,不料事情敗漏,李世民賜其自盡。

這兩個人,一個為夢造反,一個為美女造反,實在荒唐至極。


生態漁農石峰


這就不得不提到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了。

他八歲就被立為太子。當了十五年的太子,由於有腿疾,稍微不良於行,對父 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同母弟弟李 泰素有奪長之念,兄弟交惡。

而漢王李元昌十幾年來交好這位大侄子,在外人看來早就是太子一派的人了。 促使他參與密謀的有三個原因:第一,太子卻有頑疾這個不利條件而且個人在 朝堂上的名聲也不好,而李泰深得李世民的寵愛。第二,他深知李世民的為人 ,既然連玄武門之變都乾的出,換個太子也只是小事。第三,現在要他保持中 立或者投靠李泰,不光李泰不信,他自己都不信。

至於荊王李元景也是差不多原因,和被貶的高陽公主勾搭上了,有誰會想到李世民立了李治為太子呢?


從前1那些事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無慾金剛


李元昌和李元景都是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弟弟,兩人都是因為參與謀反而死。

李元昌是參與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而被賜死;而李元景是在李治上臺後,與房遺愛謀反被賜死。能讓他們冒著天下第一大罪的風險去做的只有一個原因:政治利益!

再者,有李世民這個優秀的例子擺在眼前,誰都想博一下。


紅黑聖西羅


因為他們是個威脅所以他們必須“反叛”


huangyonghua


只因玄武之變,太子為人是不借的,無故橫變帶元吉死難,兩王心中天平不平。難咎其究。


蕭湘居士__



濟世論事


最根本原因是人內心深處的慾望所致,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慾望!


布丁味的先森


還延續南北朝亂世更迭的思想,沒有國家已經統一,人心思定的概念。因為被維護國家穩定的法令限制,覺得過得不舒服,違反法令又怕被處罰,再加上一些人慫恿,所以就鋌而走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