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家暴——蔣勁夫家暴引發的思考

今天蔣勁夫家暴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響,小編本人倒是無意評論蔣勁夫行為本身。只是想利用數據帶大家更深刻的認識這個社會問題。

你所不知道的家暴——蔣勁夫家暴引發的思考

蔣勁夫家暴事件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關注

1. 這篇分析寫於兩年前,再次發出來是為了讓大家從數據層面更好地認識這個問題。

2. 2016年3月1日,我國第一部反家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

3. 家庭暴力案件中,90%的施暴者為男性。施暴關係不僅僅是夫妻關係,還有父母子女關係。本次分析的樣本均為有親密伴侶的女性受害者,缺乏有效的數據依據無法準確分析男性受害者的情況。


全球家庭暴力現狀

我們找到了一份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數據,數據樣本為全球各個地區具有親密伴侶的女性的家暴情況。

你所不知道的家暴——蔣勁夫家暴引發的思考

上圖顯示了2013年全球家庭暴力狀況(綠色數字表示每100位女性中遭受家暴的人數),分析可以看出:

a. 每100位女性中,平均30位女性遭受過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遭到家庭暴力的女性人數已經遠高於強姦,車禍和搶劫的女性受害者。家庭暴力已不是普通的關起門來的家庭糾紛,而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b. 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在各個年齡段都有較為均勻的分佈,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都有接近30%的概率遭受家暴。即使60歲之後家暴的概率有所下降,也只是從30%降低到了20%。因此可以大致得到結論:男性施暴的情況並不會隨著年齡下降而明顯減少。很多受害女性將男性施暴歸結於男性不成熟,數據上顯示這完全是女性的一廂情願。女性在15~69歲期間,遭受家暴的概率並沒有明顯降低。家暴男性基本都會有心理,情感或精神的疾病,這些疾病不會因為年齡而消失,女性如果遭受家暴,往往會伴隨一生。

c. 15~35歲的女性遭受家暴的概率隨著年齡一直上漲,35~44歲期間,是女性遭受家暴的高峰。44歲之後家暴的概率開始下降。

全球不同地區家暴狀況

你所不知道的家暴——蔣勁夫家暴引發的思考

上圖顯示了全球不同地區的家庭暴力情況,分析可以看出:

a. 東南亞是家暴情況最嚴重的地區,每100位女性中有45人遭受過家暴。其次是非洲,36%的女性有過家暴遭遇。

b. 歐洲地區和亞洲(主要指中日韓三國)家暴概率明顯低於其他地區,但是也有高達25%左右的概率。

c. 家暴社會認知度較高,同時法律保護都較為完善的美國,家暴的概率反而高於亞洲和歐洲。可能原因如下:亞洲女性對家庭暴力寬容度更高,同時法律和社會認知對家庭暴力的邊界模糊,導致很多亞洲女性並不清楚家暴的範圍,最典型的例子是婚內強姦,亞洲大部分國家並沒有立法處理相關問題。同樣的還有失去子女撫養權等問題也被很多美國女性視為家庭暴力。這種認知偏差可能會導致美國和歐洲地區家暴概率高於亞洲。

全球不同地區家暴年齡分佈

你所不知道的家暴——蔣勁夫家暴引發的思考

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的女性遭的家暴數量,分析可以看出:

a. 東南亞方面家暴情況最為嚴重,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都有遠高於其他地區的家暴概率。分析可能是因為東南亞女性人權無法得到社會認可和法律保護,整體社會經濟文化的落後,以及開放的色情業和男權盛行的思想使女性的權益長期無法得到保障。

b. 歐洲地區青少年女性家暴程度遠高於亞洲,但是20歲之後歐洲女性家暴程度開始低於亞洲,之後成逐年遞減趨勢。

c. 除歐洲和北美外,各個國家女性最容易遭受家暴的年紀均為40~44歲。

d.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亞洲各國女性遭受家暴主要是因為文化因素導致:社會普遍認可男性在生活中具有主導權和規則制定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被定義為照顧家庭和服從男性。這種觀念下,女性不服從男性,和男性發生言語衝突,沒有做好飯菜,沒有照顧好家庭孩子,沒有和男性溝通的情況下外出,家庭財產方面希望有掌控權,拒絕性行為等場景,都能讓男性理直氣壯的用家庭暴力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同樣,這種文化也 不利於社會輿論和法律保護女性。另外,沒有家暴經歷的女性,他們的伴侶只有2%的人認同男性具有規則制定權,而那些有家暴經歷的女性,他們的伴侶有32%的人認同男性具有規則制定權。

4. 結論:

你所不知道的家暴——蔣勁夫家暴引發的思考

通過上述的數據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家暴調研,我們基本能得到一些基本情況:

  1. 家暴的主要原因是文化方面對男性具有主導權的認可。當然女性操持家務缺乏經濟來源等一系列客觀因素也導致了女性在兩性關係中的弱勢。
  2. 大多數受家暴女性並非被動受害者,很多女性為了家庭和平和子女安全,往往採取妥協,實在無法妥協也大多會選擇抗拒和逃離,女性主動採取法律手段維護主動反擊的情況非常少。短期來看,法律制裁在減少家暴數量上並沒有明顯優勢。
  3.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受家暴女性維持親密關係的平均時間是6年,朋友和家人的鼓勵和支持是女性選擇結束關係的關鍵因素
  4. 目前的家暴情況表明即使法律再完善,對女性的保護更加周全,也只能在家暴後產生有限的作用(此處不是說法律沒作用,法律對於強姦,婦女拐賣等問題有很好的制約,但是女性通過法律途徑處理家暴的情況非常少),但是社會輿論和親人支持能有效的幫助女性脫離家暴,也能從根本上改變男性制定規則,女性服從男性的潛規則。長期來看,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女性維權意識,加強完善女性保護措施,提高社會整體對於家暴的理性認知,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5. 家暴不會改,至少50歲之前不會改。

注:

1.本文結論均通過數據分析獲取。

2.參考文獻:

http://www.who.int/violence_injury_prevention/violence/global_campaign/en/chap4.pdf

http://www.api-gbv.org/files/Facts.Stats-APIIDV-2015.pdf

https://www.reproductiverights.org/sites/crr.civicactions.net/files/newsletter/DV%20in%20the%20US_Br%20Paper%20to%20SR%20on%20VAW.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