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魯迅與蕭紅,是中國20世紀最見天份的兩位作家,在那個魚爛土崩、觸目摧心的年代,他們因緣湊巧而成為師生,並有著父女般感人的情誼。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許鞍華電影《黃金時代》裡的魯迅與蕭紅

這對師生交往的歷史,清清楚楚,光明磊落,並不曾有絲毫的曖昧越矩之處,這是現存所有文獻材料可以做出堅實佐證的。他們的這段關係,在過去,也是中國文化界眾所周知的故事,大家聽後只有嘆息,從不會有人這在方面居心叵測作文章——即便是他們不共戴天的論敵。

可自從90年代言論鬆弛之後,社會上開始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有點不大正常,實際上有著男女之愛存乎期間,師生關係只是打掩護而已。就我個人閱讀體會而言,毫不猶豫認為這是一種充滿惡意的流言蜚語,這種論調的前提,彷彿是在說,全世界的男女都是男盜女娼,而所有異性的往來都是奔著上床去似的。這顯然是以禽獸的視角看待人類的所有情感形式。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蕭紅,小魯迅30歲,1911年生於黑龍江哈爾濱一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我也會承認,無風不起浪,這個謠言所以會傳出,而且漸有三人成虎之勢,我個人以為是與三則誤解有關聯的。


1,因才情相當且相互理解,引發的誤解

魯迅一生,閱人成海,但是蕭紅無疑是出現在他身邊最具才情的女子。他們師生之間的親切關係,如此快地建立且相知甚深,無疑和他們在文學上有著高度契合感有關。但也因為這樣,常被人惡意解讀,斷章取義,編織為謠言。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上海大陸新村9號魯迅租宅,當年魯迅家人與二蕭在此有過很多美好時光

1934年10月28,魯迅在上海,收到一部題為《生死場》的小說,他匆匆讀了幾行,就感受到了一股天才之光的閃爍,遂日夜審讀。雖然原稿的字小且潦草,但他毫不在意,反嘆自己眼睛不行,在一邊看的同時,一邊汲汲向書店推薦出版。這部書稿的作者,就是蕭紅,這也是魯迅第一次聽說有這麼一個文學青年。那一年,魯迅55歲,已是生命垂危之際時日無多;蕭紅25歲,漂泊無依空懷夢想。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青年蕭紅,那還叫原名張廼瑩

就文學才情而言,蕭紅可說是魯迅最好的學生。魯迅一生,熱心扶持、提攜青年才俊。但是,顯然,直到晚年快告別人間時,他才發掘到文學上最具天才的人物——蕭紅,他們之間筆法之相近、情緒之共感、理念之趨同、才華之匹亞,明顯是魯迅此前所期盼而未見的。我們看魯迅圍繞二蕭寫下的那些文字,也能感知到魯迅自己也是明確意識到這一點的,所以,他給蕭紅作品寫的序言是如此的推重,教導她的言語是如此的細緻,他們之間的這種人生趣味上的相知相感顯然既然讓他們之間既像師生,又像朋友,更像父女。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1934年11月,二蕭在魯迅看望他們後,在出租屋樓下合影

假設,僅僅因為這種才情上相互理解而產生的情感上的親近感,就斷然認為他們之間有男女私情,顯然是沒有根據的潑汙水。在世間男女的交往形式中,理應有異性師生這一倫的,如果胡亂猜測,只怕是猜測者自身心理不大健康吧。


2,因來往密切,且親近如家人引起的非議

魯迅和二蕭結識後,就對蕭軍、蕭紅夫婦極其關切,殷殷給予文章的指導,和生活上的幫助,兩家成為相互間往來最密切的之人,親近如家人。而因為這,竟然也成為流言的口實。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1936年,蕭紅與許廣平在寓所前。蕭逝後,許曾寫過兩文深切追念蕭紅

1934年11月2日,二蕭流落上海。次日,給魯迅去信,且相約見面投奔。在此後的歲月,他們的師長魯迅像一位慈父一般,盡其所能地關照著這一對充滿才華、正直善良,但是落魄至極的學生。第一次見面,魯迅就以借的名義給他們錢維持上海生計,連回家的車費零錢都體貼地準備好了;二蕭夫婦倆為了隨時可以去魯迅家,特意搬到他家附近,因為魯迅那時已經漸病入膏肓,年輕的蕭紅經常上門負責逗樂,而且由於她是北方人,而魯迅常年生活北方習慣了北方菜,所以她也時常協助廣東出生許廣平做一些北方飲食........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與蕭軍之戀

顯而易見,在魯迅離世前兩年,二蕭夫婦成為魯迅來往最密切感情上也最深切的學生。魯迅對蕭紅,確實有比男弟子更為關切的言語,但這種關切自始至終不見男女私情,而是大公無隱的關懷。這其實也不難理解,或者因為年齡的差異,或者因為蕭紅身世之可憐,加上蕭紅本人純真孩子氣,魯迅對她,不難昇華出慈父對待女兒般的情感。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許廣平與其子周海嬰,在周海嬰的回憶中,蕭紅對他非常關愛

而蕭紅對於魯迅,也明顯有著一種終於找到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父親的感受。1934年後接近魯迅的那段時光,也許也是她生命中最感輕鬆愉悅的階段,魯迅家彷彿成為了她精神上的港灣,而魯迅許廣平已然是她真正可以信賴的親人,所以她時常表現的調皮、孩子氣。這一點,我們看蕭紅的回憶文章、蕭軍的追悼文字,是可以清楚看到的。

比如,更直接的一點佐證:蕭紅的丈夫蕭軍那時是一同生活的,他自結識魯迅之後,至死懷有最痴的感念之情,始終自視為魯迅的弟子,無論如何打壓都不改尊敬之初衷。倘若魯蕭之間存有曖昧,那時同吃同住且正與蕭紅熱戀中的蕭軍會毫無察覺?顯然是不可能的。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1935年11月6日,二蕭首次赴魯迅家宴。此為宴會之後拍攝

可以說,倘若我們檢索魯蕭之間的言行記載、書信記錄,只會看到一種長幼間的慈愛、朋友間的溫情和智者的深邃盪漾期間,而沒有任何的不純、或者過於私人的曖昧出現在裡面。


3,過度解讀許廣平的態度,以混淆視聽

魯迅與蕭紅是否有私情或者有曖昧表現,作為當事人的許廣平的態度,顯而易見是極為關鍵的佐證。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在魯迅力氣薦下,蕭紅系列作品得以發表、出版,署名悄吟

正因如此,“死無對證”的許廣平一些言語也被拿去刻意渲染解讀,有意造成一種許廣平察覺魯蕭私情且憤懣不滿的假象。這是非常毒辣的一招,只是好在文獻材料尚未湮滅,正本清源並非難事。

比如,傳許廣平經常以魯迅需要休息為由,講蕭紅攔在樓下客廳,不讓他們見面。而根據書信和眾人回憶錄,實際上是因為那時魯迅已經病重,而蕭紅性情又多少有點毛糙,經常和魯迅聊天一聊半天。所以,在後期,許廣平有意將蕭紅引到樓下,兩人一邊閒聊一邊做飯做家務等,這純粹是出於照顧魯迅的身體且又照顧蕭紅面子所致。比如,有一次因為接待蕭紅,許廣平忘了給午休中的魯迅關窗戶,導致他受涼加重了病情,許廣平非常懊悔,但是自始至終並沒有對蕭紅表示什麼,而是一如既往地關心她。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1937年1月,蕭紅自日歸來,即前往魯迅墓拜謁。左起許廣平、蕭紅、蕭軍,前為周海嬰

再比如,謠傳許廣平在蕭紅入滬期間,曾經對朋友說身上揣著100元錢,隨時防備著婚變。這更是滑稽的妄測。因為這則故事並未有任何事實依據,而且魯迅家中,是許廣平全掌財政,所有的錢財都由她支配,假如真防婚變,怎會只揣著100元錢這麼不合情理的事情呢?

其實,關於許廣平的態度記述,基本都是不實之言。比如傳她和蕭紅關係不和,不但沒有任何材料指向這一點,反倒有非常多的日記、回憶錄、旁觀者的記述表明她們有著師母與女學生般溫情的關係,而且這一關係並未因魯迅的逝世而疏遠;再比如,現今的所有材料也都在證實那時的魯迅和許廣平夫婦之間因生死患難和孩子的長大而感情彌篤,“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這些感人的詩句就是那時寫下來的。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蕭紅,是上個世紀中國最好的幾位作家之一,作品至今依然打動人心

唯一能夠合理解讀的,大概就是魯迅那時病重,而蕭紅不曉人情世故還隨意進出,打攪到魯迅的寫作和休息,許廣平因擔心和焦慮,略感不快,有時還藉故阻攔下,可能是有的——雖然她從未如此表露過。這一點,稍微細想,都不難體諒到這是人之常情吧,何至於被惡意解讀呢?


以上,就是我本人總結出來的,魯蕭關係引起誤解的三大原因,並做了簡略的駁正。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哈爾濱呼蘭縣,蕭紅故居門前,幼年蕭紅與其祖父雕像

很多人,她的一生都在過冬。生前艱難困苦,閉上眼睛之後,還要盯著謠言的是是非非。我所作出的論證,不管對錯與否,其實最想表達的,是社會公共輿論都應該能夠據實說話,沒有必要僅僅為了譁眾取寵,立異為高,就隨意拿歷史人物編排開刷。

這也是我的一點期望。作為魯迅與蕭紅的讀者,作為一個希望尊重事實之人。

魯迅與蕭紅,到底是單純師生關係,還是知己戀人?還是另有隱情?

午前,閒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