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混得好了就不願意和那些沒本事的人繼續交往了,為什麼?

地球球長Q



剪刀手41861844


人是自私的。

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裡6個人,來自6個省市,生活習慣有的不太一樣,但是不影響同學之間的友誼,除了每天一起上課,我們其他時間就是出去玩,網吧一起局域網打CS,那時候只是玩,不涉及到利益關係,同學之間只是友誼,男女朋友之間只是愛情,但是大學一畢業,面臨著很多錢的問題,任何交流都要參考一下對方的身份,有一次我和山西的那個同學去北京看望北京那個同學,去的時候很寒酸,因為那時剛畢業,沒啥錢,只是很久沒見了想聚聚,去之前在超市裡買了幾個橙子,香蕉一把,也沒敢買太多,因為太貴,人家住北京什剎海,估計價值幾千萬吧,進門之後就感覺到什麼叫富麗堂皇,當時的感覺很不好,就像兩個農民剛進了大城市一樣,尷尬至極,在一起只是聊了聊現在的工作,很是拘謹,再也沒有大學裡那種無拘無束,酣暢淋漓的感覺,從那以後,幾個本來很要好的同學很少再聯繫了,尤其是身份地位差距比較大的,我和山西那個偶爾還聯繫一下,只是不在一個城市生活,交流也慢慢的變少了。

可能人心都是這樣的吧,我自己也很少再聯繫以前的同學,尤其是相對比我混的差的,因為多多少少都會考慮到一些現實因素,留下些回憶吧,因為我們曾經單純過。

我是一戒小生,關注我,有很多故事和大家分享。


一戒小生


不是一個群兒的,就是最好低調一些,不去湊熱鬧。人分三六九等,不是一個級別的遠點兒,不然會情緒不爽。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自然現象。學會接納和放棄,適合自己的便是舒坦的。真正的友情是經得起考驗的,而且也是相互的。不能一概而論或相提並論去默認一些人和看待一些事兒。自知之明的人都會過得自在坦然。虛偽和姦詐的人,不僅自己心虛更讓別人彆扭。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為妥。社交情感都需要每個人親自體會,說多了可能會惹人不爽。對的借鑑錯的體諒!


碧空浮雲3207665


我現在就是比之前上學時的大多數同學都混的好,也比身邊一些鄰居強一些,我打心眼裡確實不願意跟他們交往太深。原因:

1、我混的好,並非老天眷顧,而是努力學習和工作的回報,如果非要說老天眷顧,那就是眷顧我身體健康,沒遇到飛來的橫禍,使我平安至今,才得以成長和發展。

2、十分忘我的努力工作,並不能獲得成就,而是需要方向來指引的,而這個指引我的理念,也是在不斷的努力、挫敗、再努力中領悟獲得,“挫敗”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及痛苦的煎熬,豐富了我的認知,話說“白天不懂夜的黑”,有些道理,是必須得“吃過屎”才能懂的。

3、在“挫敗”中遇到的人和事,使我看清楚了人性的陰陽兩面的複雜性:陰,欺騙、自私等,陽,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生命的嚮往等...

4、所以,理解了身邊不成功的人是為何不成功的,也知道他們或許礙於面子或其它原因,不甘於平凡,可又不肯下功夫,他們總以為區別只是錢或資源,並且換著花樣騙取他人錢財或資源,看他們表演出來我早已看透了的戲碼,套取他人利益的時候,回想起自己的曾經的遭遇,對他們深感厭惡和噁心,一分鐘都不願與他們多呆。


小尖15


這位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現象吧,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混的好了,無非就是社會地位啊,收入啊都遠遠的超過你,你自己也明顯的感覺到了,別人生活水平啊都成了你羨慕的樣子。混的不好,我理解的是,我就平平凡凡的過日子,按部就班的上班,拿我應拿的那份報酬,我自己也不太努力,甚至找不到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更慘的情況就是你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剛畢業的時候看不出差距,可是隨著時間的行走,差距就越大了,新東方的俞敏洪老師說過,人是心的動物,你自己想要活成什麼樣,至少有機會,就怕你自己把自己放棄了,我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那一定就那樣了。

人前風光,人後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了,你在玩遊戲啊,出去旅遊啊,出去逛街吃美食的時候,別人可能在報了本書在考證啊,出去跑生意之類,總之都在奮鬥。

別人進步十步,你還在原地踏步,你追不上別人了,圈子不一樣了,自然接觸的也少了,時間一長關係就淡了,自然就這樣了。

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認為朋友都是自己相處來的,甚至認為是喝酒,發煙,認識出來的,可能你是這樣認為的,朋友朋友,自身沒點實力,誰跟你交朋友啊,領導跟領導一桌,同事跟同事一桌,都是實力差不多一桌。


蒙面的小超人123456


這麼說吧,都是十年前相互關係很好的朋友,現在有的整天忙著賺錢,房車全有,偶爾有事需要幫忙會立刻伸出援手,有的常年沒固定工作,一個地方幹倆月攢點錢就花天酒地,花完了才想起去賺,隔一倆月就得四處借錢,每次借沒半年以上都還不了,你願意跟哪種人交往?

朋友相互幫忙是應該的,但自己多少得爭點氣。遇到那種他認識的每個人都欠了錢的,一開始他有事還願意幫下,過四五年發現從來都是你幫他,每年借三四次錢至今欠了不少沒還上的,你有事他半點忙都幫不了,每次出去要麼你請要麼AA,他從不付賬的,你還願意繼續跟他做朋友?又不是我家的孩子憑什麼免費養他?我交朋友不用對方一定比自己有錢,只要對方不把自己當成提供無息無限額度貸款的就行,畢竟只是找個朋友又不是找個兒子


坦桑採礦


有本事的人很忙,沒有閒情逸致與沒有利益關係之輩浪費時間;這是很現實的事情,換做是你也一樣。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不同社交階層的人,各自有不同的圈子。這與自私及功利沒有必然聯繫,乃共同語言及利益所致。

最近幾年,微信上流行“不要刻意去社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的貴人”等雞湯,就是基於這個道理。因為沒有共同話題,是難以長期交往的。現代人生活節奏都很快,有人能夠擠出時間來應付一下;有人就乾脆直接冷落。

很多人應付你出於無奈,是禮貌以及涵養使然。做人需要知趣,勿能有事無事去打擾人家。

即使節假日拜年祝福,亦需適可而止,做人過於熱心效果適得其反。


陸燕青


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

越是努力的人,

圈子越大越能遇到優秀的人。

對於曾經的那些圈子,

不是不願意呆,

是不適合了,

強融進去比較尷尬,

不如自己適時退出更好。

每個人都在改變,

每個人的圈子都在變,

以前的圈子滿足不了自己的求知慾望和交友能力,

自然會是想更好的選擇上去靠近。

良禽擇木而棲,

如果一直呆在一個圈子裡,

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去向更深層次更優秀的圈子融合,

遲早有一天會被淘汰出局,

成為一個井底之蛙。



V曉123


並不是這樣,假如你在農村有一堆好朋友,天天打鬧,動不動就先說草你什麼的,你們之間很隨便不會生氣,這是基友間的玩笑,或者拍你頭,輕輕踢你屁股,或者小時候總有頭,有跟班的,你是那個跟班,當你多年以後接觸的人比較禮貌了,生活環境變了,品味也變了,你再回去村裡,那些人一看到你,草,,,你嘛的,最近,,哪混,,過來,,拍拍你肩膀頭,煙往你臉上扔過去,等等,,你會無法習慣,甚至很反感,人往高處走,但朋友或許原地踏步,所以他覺得你就裝逼,裝高大上。你們聊天的內容也不在一塊。你就裝。你要找回過去的自己才能得到朋友的認同。所以你哪有那麼多時間,身邊那些新朋友跟你才沒有代溝,更容易交流。而且生活的重心會在工作跟家庭之間


OlivarlucasApS


混得好了就有所成長和新的目標追求,我覺得和一般理解嫌貧愛富不一樣。

如果一個人所有身邊富人都喜歡和巴結,所有身邊不如自己的都嫌棄,那麼他比較現實勢利嫌貧愛富。大部分人表現出來的不和混的差的人交往現象,實質未必都是和錢相關,別人有錢沒有錢和你沒有直接關係,畢竟有錢人不會免費分錢給你窮人也不會拿走你的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部分原因:

第一,通過結果倒推原因心理

結果勝過一切語言! 在這個因果的世界裡。你的表現混得好或者差,人們本能會去思考你為什麼這樣,混得好的人別人在你身上找你優點去學習,混得不好的人,別人通過你看你的不足,去規避自己。這樣大家本能一般喜歡充滿優點的人交往學習。

第二,沒有共同語言

你講的他不懂或者沒有興趣,他關注的你不明白或者覺得沒有意義。大家就會覺得疏遠,在一起也不能一直回憶過去,溝通現在和探討未來共鳴體會才利於友情延續。

混得好的人都有對應成長增值,也有更好更高目標去追求,關注的不同。混得好的人天天關注商業模式,投資機會,公司營運管理,國際國家發展和經濟形勢,混得不好的找你打麻將撲克,一起抱怨加班,看如何經濟消費,家常八卦瞎扯等等。

第三,對於時間價值創造的關注

每個人的價值體現,很大部分就是他的時間管理和能量,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一般人都不會滿足自己現狀,都期望更大發展和機會,他們喜歡找厲害的你去學習進步,不願意找個人去消耗消磨自己,這個小孩子天性都有找年齡大點會玩的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你混得不好,而且你又不能讓和你一起的朋友開心,從你那裡獲取一些新觀念理念,能夠學到東西,那麼不喜歡和你交往非常正常。

所以,人性都是追求更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無論貧富,你自己不是其中一部分,吸引力法則,自然別人不願意和你交往。

原來和你交往是你們層次差不多,彼此理解,現在有差距了,發展大的人就不願意繼續交往了。同時有的人混得不好,自己比較自卑更加疏遠了這個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