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志願軍陳曾吉烈士的親人找到!弟弟:大哥是家裡的榜樣

4月2日,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在韓志願軍陳曾吉烈士的弟弟陳虎山取得聯繫。陳虎山有些激動,他清了清嗓子,“欣慰、激動,這麼多年了,沒想到還能回來!國家沒有忘記他們啊!”

在吉林省圖們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一本封皮略顯粗糙的革命烈士檔案,陳曾吉的名字赫然在目。光榮紀念證、烈士調查登記表……簡簡單單的幾頁紙敘寫了一名戰士短暫卻又不平凡的一生。因為退役軍人事務部與今日頭條聯合開展遺物認親、網上尋親活動——幫助24位在韓志願軍烈士尋找親屬,烈士陳曾吉的故事得以再現。

在韓志願軍陳曾吉烈士的親人找到!弟弟:大哥是家裡的榜樣

陳曾吉的革命烈士檔案

“我到朝鮮了”

陳曾吉,1930年9月18日出生,是家裡的長子。17歲在延吉長安鎮參軍被分配到區幹隊,一年後進入東北野戰軍某部擔任警衛員,也是在這一年他給家中寄回了一張照片。照片中的陳曾吉濃眉大眼,他手持一把衝鋒槍,一身戎裝格外精神。

在韓志願軍陳曾吉烈士的親人找到!弟弟:大哥是家裡的榜樣

陳曾吉擔任警衛員時寄回的照片

之後,陳曾吉跟隨部隊參加了四平戰役,解放了湖北、湖南,一直打到了海南島。陳曾吉的三弟陳虎山回憶,1949年底陳曾吉給家裡來信,說要回來東北搞生產建設。滿心歡喜等他回來的一家人,卻接到了陳曾吉從朝鮮寄回的信。

“我到朝鮮了……”這封信對於當時剛剛12歲的陳虎山來說已經變得很模糊,也正是這封信成為了母親黃風金對兒子最後的念想。

進入朝鮮後,陳曾吉被編入朝鮮人民軍五三五軍分隊,在江原道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0歲。

叔叔親手掩埋了侄子的遺體,繼續向前戰鬥

陳曾吉的五叔叔名叫陳鳳萬,他所在的部隊在五三五軍分隊之後進入江原道。在滿目瘡痍的戰場上,陳鳳萬發現了侄子的遺體。強忍著心中的悲痛,陳鳳萬親自掩埋了侄子陳曾吉的遺體後繼續前進,向敵人發起戰鬥。

這一切,是在戰爭結束後,陳鳳萬回到黑龍江五常的部隊醫院療傷時告訴陳曾吉家裡人的,此時是1953年,距離陳曾吉犧牲已經過去了三年。當時,包括陳曾吉在內,“一大家子七個人去當兵,只有叔叔陳鳳萬活著回來。”

“大哥是家裡的榜樣”,家中又有四人相繼參軍

噩耗傳回家中時,陳虎山還在延吉的中學上課,“禮拜天放假回家的時候覺得不太對勁”。他一再追問,才知道“小時候經常帶自己玩兒”的大哥在戰場上犧牲了。

在韓志願軍陳曾吉烈士的親人找到!弟弟:大哥是家裡的榜樣

陳曾吉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陳曾吉的父親在1945年病故,在條件艱苦的年代裡,母親黃風金堅強的獨自拉扯著家裡的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在陳虎山的印象中,雖然家裡很窮,但是母親對孩子們的要求絲毫沒有放鬆。得知兒子犧牲的消息後,平日裡一向樂觀堅強的母親“一連哭了好幾天”。

1955年8月,陳虎山中學畢業後,在家料理家務。當時人民武裝部的部長正在村子裡蹲點,宣傳《兵役法》。陳虎山受大哥的影響,對部隊有一種嚮往,“大哥是家裡的榜樣,我去當兵也是公民的義務,能夠保家衛國也很光榮。”

19歲的陳虎山自己積極要求去當兵,卻遭到了母親的反對。“雖然那個時候已經停戰了,我母親還是很擔心。”

經過反覆勸說,母親同意了。陳虎山到縣裡領了軍裝,在龍井乘坐軍列南下,“坐上火車才知道是去朝鮮的,但是我不害怕,男子漢大丈夫,真想去參加戰鬥哩。”

陳虎山和他的戰友是作為第二批補充兵員到達朝鮮的,“搞軍事訓練、也幫當地搞建設”,兩年後陳虎山回國。1959年9月,陳虎山跟隨部隊參加西藏剿匪後進入部隊院校學習,兩年半後被提拔為幹部,1991年在某軍分區後勤部長任上退休。

在陳虎山之後,他的弟弟陳虎吉也參軍入伍,在某炮兵部隊當兵提幹。“我倆當兵之後,家裡全由二哥照料。陳虎山的二哥沒有當過兵,作為一個革命軍人家庭,他也把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到了部隊。

祖國不會忘記

從2014年到2018年連續五年,已經有58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和人民的懷抱,在中華大地上安息。今天,第六批10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及145件遺物安全回國。

4月1日,陳虎山接到了圖們市人民武裝部打來的電話,他這才知道大哥陳曾吉是前5批歸國的烈士之一,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在韓志願軍陳曾吉烈士的親人找到!弟弟:大哥是家裡的榜樣

陳曾吉烈士印章

軍人出身的陳虎山對烈士和軍隊的事情十分關注,“電視上的直播也看了,但是沒想到大哥也在裡面,”陳虎山有些激動,他清了清嗓子,“欣慰、激動,這麼多年了,沒想到還能回來!國家沒有忘記他們啊!”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在韓志願軍陳曾吉烈士的親人找到!弟弟:大哥是家裡的榜樣

在新中國建國70週年的清明之際,退役軍人事務部和今日頭條開展遺物認親、網上尋親活動,千方百計為烈士尋找親人,慰籍烈士的英靈,告慰烈士的親人。活動期待著您的參與,期待著您的幫助。

線索請通過退役軍人事務部官網“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教育活動網上平臺尋親欄目提交:網址:2019qm.mva.gov.cn

或通過中華英烈網與今日頭條相關專題提交:

聯繫電話:010-58341776;郵箱:[email protected]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讓英烈事蹟永遠流傳,精神流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