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客家博物馆:客家人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四川客家博物馆:客家人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四川客家博物馆

通过洛带的湖广会馆,我们用三期时间介绍了著名的“湖广填四川”运动。而这个因为“湖广填四川”修建的四川湖广会馆,为何会在2003年被辟为四川客家博物馆呢?

看看博物馆所在地的人口结构就知道了,洛带古镇的居民中,客家人占到了85%以上;而整个龙泉驿区,如果不算近些年新增的人口,客家人也差不多能占到一半。这里是全川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区之一,他们正是清初“湖广填四川”大潮中客家移民的后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客家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甚至有些学者称之位“东方犹太人”。

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对许多人来说,客家人可能是比较陌生的一个族群,有人还会误以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另一些人则信誓旦旦地称,他们是最“纯正”的汉族人。要搞清楚客家人到底是什么人,还得从他们的起源说起。

“客家”,即“客而为家”,这个名称的含义既浅显又深刻。客家人的祖先,是居住在中原的汉族人,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不得不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土地定居,才被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的大规模迁徙,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六个阶段)。

四川客家博物馆:客家人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近两千年来客家人的迁徙路线

第一次迁徙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末年,中原先后爆发“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军阀、少数民族政权连年混战。为了躲避乱世,大批汉人携家带口逃往相对安稳的江南一带,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近百年,史称“衣冠南渡”。

第二次持续时间更长,从唐朝中期一直到南宋初年,持续近三百年。先是有“安史之乱”和唐末五代乱世,再有“靖康之耻”,北方汉人又一次大批南逃。在这个过程中,新移民与老移民互相挤占生存空间,江南一带就显得有些人口饱和了。于是,其中的一批新老移民,不得不往更加偏远的江西、福建、广东一带迁徙。这个阶段,是客家人真正成型的阶段。

第三次迁徙,从清初一直持续到清末,而且迁徙的范围更加广泛。清初,政府招徕移民到四川、广西等地垦荒,客家人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施琅收复台湾之后,大批福建客家人也渡海而去,成为台湾的主要族群;太平天国时期,客家人是太平军的主力,当太平天国失败之后,部分客家子弟远渡重洋,到了大洋彼岸的南美洲;清末“下南洋”的风潮中,客家人更是最活跃的族群,成为海外华人的主力。

四川客家博物馆:客家人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全国各省客家人数量,四川客家人数与传统的“客家大省”福建相差不远。

此时的客家人,已经形成了高度的自我认同,跟汉族其他族群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即便已经分散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却仍然能够保持鲜明的族群文化特征。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被一些学者起了个“东方犹太人”的外号。

=========我是分隔线=========

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