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為什麼樂觀了?從“繁榮的頂點”到“股市歷史機會

4月2日,姜超研報中“中國資本市場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八次機會”驚爆了投資者的眼球。2017年年中,姜超曾發文《繁榮的頂點》,悲觀之情溢於言表。如今,卻從一個悲觀的分析師翻轉成A股大多頭。

姜超為什麼樂觀了?從“繁榮的頂點”到“股市歷史機會


4月2日,A股在經歷了連續兩個交易日的大漲後,向上的行情似乎有所放緩。兩根大陽線,一舉掃平上週連續下跌的陰霾,大漲之後,多個行業重量級分析師再度表達對A股的看多態度。

比如被譽為“分析師黃埔軍校校長”的黃燕銘,就旗幟鮮明的表示:“反轉行情確立3200到3500點沒什麼阻力”。就連近幾年比較悲觀的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都開始表示這是“股市歷史機會”。

姜超:“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八次機會”?


4月2日,姜超發佈了一份名為《不走老路,股債雙牛》的研報。文中表示,過去房市領漲、舉債刺激需求,而現在的政策越來越務實,因而大膽預測:“中國資本市場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八次機會”。

姜超師承李迅雷,曾於2013年、2014年和2016年獲得新財富宏觀經濟第一名。2017年3月,時隔一年重奪新財富宏觀第一名的姜超,以一篇《繁榮的頂點》驚動投資者,與提出新週期觀點的任澤平分庭抗禮。他認為在傳統的增長沒有改變的背景下,以來金融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無法持續,因而判斷國內經濟正在遭遇“繁榮的頂點”。文中提及,2017年上半年相信經濟還有地產投資支撐,但是下半年經濟有比較大的下行風險。結果,2017年一過,A股便如風雨般傾斜而下。

如今兩年過去,A股起起落落折騰壞投資者。這時,姜超卻一改之前的悲觀情緒,強調“中國資本市場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八次機會”。這個觀點源自飯統戴老闆的一篇文章《大江大河40年:改變命運的七次機遇》,裡面描述了中國過去40年普通人改變人生命運的七個機會。

其通過倒算各項資產的收益率,分析A股為國內各項資產中最便宜的。比如國債利率、餘額寶收益率和黃金(通脹率)分別為3%、2.5%和2%,倒算估值分別為30倍、40倍和50倍。而房屋的租金回報率只有1.5%,倒算60倍估值。

分析師集體看多?

A股是散戶佔據主導,資金面的變換決定了大盤的起落。通常情況下,A股市場與宏觀經濟走勢並不吻合。但是,宏觀經濟的好轉,也會影響到部分機構資金的東西,以及投資者的情緒。

最近的宏觀經濟,則是利好一個接著一個。3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3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0.5,較上個月上升1.3個百分點。這也是國內PMI連續低於榮枯線後,再度回到擴張區間。3月的PMI數據回暖,說明國內製造業供需兩端有所回暖,經濟正在逐步好轉。在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中小企業預期有所改善。

對於PMI數據的回暖,華泰宏觀李超團隊認為,市場預期唯一能穩定全球經濟的變量。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形勢,出現了積極變化,這對A股和歐洲股市起到拉昇作用,4月1日全球股市普漲。

或許是兩根大陽線,以及PMI數據的回暖,給了分析師們充足的信心。4月1日下午,國泰君安舉行電話會議,黃燕銘重申“上車論”,強調“已經上車的,不要急著下車,但要隨市場風格的轉換變更持倉機構;沒有上車的趕緊上車,但要注意別上錯車。”有趣的是,2017年的時候,黃燕銘卻是被業界看成是市場的大空頭。坊間多次傳言黃燕銘所長看跌,比如2600點、2200點等等。

除了黃燕銘,多位券商分析師也加入到這場看多競賽中。此前,長城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汪毅就表示,沒有哪一輪牛市在3000點就結束。他認為這輪行情核心驅動力是中國的結構轉型,不能再依靠原來的房地產模式,而是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等引領。

而號稱牛市第一旗手的中信建投張玉龍,也重申觀點,堅定看好中國A股牛市。並認為第二階段上漲開啟,建議投資者繼續全面提升倉位,加配券商、地產、家電家居、航空、白酒等藍籌。

有趣的是,已經逝去的週期大王周金濤,早在2016年3月就預測人生機會將會出現在2019年。他認為40歲以上的,第一次發財機會是2008年,如果那時候買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能夠抓住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這就是人生髮財靠康波的道理。


資本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其實,黃燕銘、姜超反轉的根本原因,還是經濟政策層面的大轉變。2008年以後的國內經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基建、地產兩根支柱拉動。地方政府發債、表外融資加碼基建,居民各種上槓杆加碼房產。可以說,正是各經濟部門的加槓桿行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滾滾向前。

在金融地產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時,保房價就是保增長、保就業。但是,加槓桿不是萬能的,借貸終需還債。在央行放水,商業銀行尋找適格借款人越來越困難的背景下,央行的“水”只是在銀行間流動。可以看出,傳統的金融地產模式也難以繼續維持經濟增長。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就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高債務所帶來的還本付息的壓力,造成各個層面壓力進一步上升。而債務的證券化、資產的證券化可能會成為國家化解這個問題的最重要的選項。

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被放到了一個無比重要的地位,即承擔著經濟結構轉型、以及為國內創新型企業提供資金“彈藥”的重任。從這個視角看,不管是大幅減稅、建設科創板還是央行的種種舉動,都是為了呵護資本市場這個政策目標。以第一批科創板名單為例,基本上都是玩高端實業的半導體、生物醫藥行業企業。而“玩虛的”遊戲、互聯網公司則難覓蹤跡。

4月2日消息,央行更是正式致函公安機關,要求對“4月1日起降準”的謠言依法查處。有消息稱,央行之所以有次舉動,是因為懷疑“有人短期做多,長期做空”。若此言屬實,央行此舉應該呵護資本市場,維護一個慢牛行情。防止短期做多的投機者,給資本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因素。

或許,分析師們也是在引領國內的財富,從地產行業轉向資本市場。不過,資本市場不像地產市場,只要買到了房就可以坐收城市發展、經濟增長的福利。國內資本市場特別是A股,充滿了各種博弈,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散戶貿然進入,恐怕存在諸多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