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做田單的將領,他在五國伐齊的時候,力保齊國最大的城市“即墨”,免遭淪陷,並且在史書之中記載,田單用了火牛陣這個極其怪異的方法才擊退了五國聯軍。那麼田單他的一生到底有何功績,這個火牛陣具體的情況又是怎樣?為何功成名就之後,來到趙國當一個區區“偏相”?

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田單世代為將,生長於將門之中。於青年時期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之後,逐漸成長為一員合格的將領。可是在齊國並沒有得到重用,擔任“小吏”度日,倒也樂的清閒,不過齊國從春秋以及到戰國中期,都是極為強大的國家,可是到了戰國後期由於齊國勢頭實在太過強盛,而當時所流行的合縱連橫策略,卻容不下齊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加上燕國對齊國頗有忌憚,於是發動了著名的五國伐齊。

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戰事進行到後期,整個齊國全部退守即墨,而田單則臨危受命,與五國約十萬人的雄兵展開決鬥,當時的情勢已經十分危急,一已經將戰火燒到了膠東半島,整個齊國只剩下即墨、莒,這兩個重要的城池,田單接到任務之後果斷的採取堅守不出的方法。他任由敵軍在城外叫嚷宣戰始終堅守不出。由於即墨這個城市易守難攻,背後是汪洋大海,前方又有山巒天險,因此五國聯軍戰時沒有好的方法能夠擊潰。

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雙方僵持約5年之久!在這漫長的對峙階段,田單找準時機使用了“火牛陣”打破僵局,《史記》中是這樣描述火牛陣的:“田單將城中所有的牛聚集在一起,在它們的尾巴之上綁上利刃,並且在牛的身上附著易燃之物,趁敵軍不備點燃引火物,再將牛群全部趕出城外,因此造成了聯軍極大的混亂,這時田單他率領士兵一擁而出,徹底擊潰敵軍,取得了光榮的勝利。

此戰五國聯軍,約損失2萬多人,一代名將樂毅也被嚇破膽,不敢回到燕國而轉投趙國,這都是拜田單所賜。此後在田單的率領下,慢慢的將齊國被敵軍所佔領的70餘座城池收復回來,雖說齊國的實力並沒有回到最鼎盛的時期,但勉強保有了大國的尊嚴,也使得虎視眈眈的秦國暫時打消了進攻齊國的念頭,齊襄王將田單封為安平君,意思是齊國有了田單就會永享太平,可是田單做了一件非常出人意料的事情,他居然投奔趙國,放棄了在齊國所創立的基業,等於是從零開始,去到趙國的理由也很簡單,齊國由於“田齊”紛爭,田單一是害怕小人妒忌,更多也是為了自己家人安危著想,遠離這糟心的朝堂派系,享受安穩的生活。

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此後史書對田單的記載也就非常的少了,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田單為趙國攻取了燕國三座城池拜為“都平君”,就再也沒有了下文,從歷史的記載,可以看出田單在齊國是他人生最頂峰的時期,國家危難之際用極其怪異的火牛陣擊潰聯軍,不僅將城池收服,也讓敵軍首領為之膽寒,因為這一役齊國最少得以延續10餘年的安定生活,此後田單功勞太雄偉,常人難以超越,害怕遭到小人的猜忌,而轉投離齊國很遠的趙國。

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小編認為,田單可以慷慨的放下所創立的功勳來到趙國。由此可以得出田單是一個識進退、明大義的將領,他不居功自傲也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反而是時刻保持非常冷靜的思維,即使是在齊國享受的如此優厚的待遇,依舊還保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可能在歷史或者是在口碑中,田單沒有同時期其他將領那麼有名氣,但是從其所作所為來看,無疑是絲毫不遜色樂毅、吳起等將領。

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正是田單這種大無畏,以及果敢的作風,才得以讓齊國延續下來,現在在膠東半島依舊還有田單的傳說,足以證明他是受到許多人的愛戴。戰國時期烽火狼煙,田單能夠做到冷靜沉著,於危難關頭絕地反取得勝利後,事了拂衣去,這本就是極大的氣概,其實田單之前於齊國之時,並沒有得到重用,生死存亡的關頭,齊國才想起他。田單則將家國百姓放在心頭,毅然迎著五國虎狼之師前去奮戰,將田單比作戰國後期第一將領也是絲毫不過分。

火牛陣的發明者,齊國大將田單的義勇壯舉,擊敗敵軍後功成身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