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墓穴葬到树葬、江葬 生态安葬成为新风尚

2012年,安庆开始推行壁葬,目前已有1000多位逝者选择了壁葬。

开始于2015年的树葬,至今已有90位逝者的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与树葬同时起步的江葬,这几年的数字是逐年递增的。2016年是16位逝者,2017年是17位,2018年有30位。目前已经有11人预定了今年的江葬。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近年来,我市加大殡葬改革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殡葬,引导群众自觉破除丧葬陋俗,积极推行生态安葬工作,以期树立起“厚养薄葬”的文明殡葬新风尚。

生态葬,顾名思义就是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生态处理逝者骨灰方法,具有环保、节地和成本低等特点。早在2012年,我市开始推行壁葬,2015年又开始推广树葬和江葬。几年过去了,生态葬在我市实行的情况如何?清明节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在安庆陵园的北角,有一片占地近600平方米的“树葬区”。这里种植着小叶女贞、银杏、茶树等五六个品种、造型各异的树木,郁郁葱葱,宛若公园一般。

就在半个多月前,这里刚刚举行了安庆市第五次集体树葬。“今年我们还准备种一些名贵树种下去,同时还要准备一些景石,把环境布置好,要把这里作为一个绿色区域打造。”3月27日,市公墓管理处主任助理马晓雷告诉记者。

据介绍,安庆的树葬开始于2015年。至今,已有90位逝者长眠于此。逝者家属选择这种生态葬后,从骨灰盒到下葬,整个过程全免费,另外每户补贴500元。

魂归母亲河

与树葬同时起步的江葬,则是由安庆市殡葬管理所组织实施,同样作为纯公益行为,不向丧者家属收一分钱。迄今,已有74位逝者选择身后将骨灰撒入母亲河——长江。

据介绍,江葬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举行,之所以选择这个季节,是考虑到水流、天气等客观因素对活动的影响较小。

“目前,已经有11人预定了今年的江葬。”市殡葬管理所办公室主任盛庆年对记者说,“这几年的数字是逐年递增的。2016年是16位逝者,2017年是17位。”盛庆年说,去年的江葬仪式有30位逝者,97位家属参加。

“她生前就有江葬的想法。她走的时候什么事都没办。家里人都很支持,包括我自己,也是这个想法。”市民陈子仪的妻子逝世,他在市殡葬管理所递交了今年江葬的申请表。

“五年了,安庆每年的江葬活动都与合肥共同举办。”盛庆年说,“江葬活动从协调到举办要经过三个月的准备,因为在江面上举行,涉及到丧属安全、应急处理等。”

“厚养薄葬”成为新风尚

较之树葬与江葬,我市2012年开始推行的壁葬,选择的丧属则更多,目前已有1000多位逝者选择了壁葬。今年,市公墓管理处还将开辟草坪葬和花坛葬,以丰富生态葬形式。

2018年,国家民政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发改委等15家部委曾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改革着力点,明确安葬形式、设施规划建设、土地循环利用等方面要求。

按照现行政策,传统墓穴葬,规定墓穴占地单穴不得超过0.7平方米,双穴不得超过1平方米,而生态葬基本不占用土地,在节地环保上,优势非常明显。

据介绍,在推行生态葬上,安庆市不仅出台了《安庆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从政策上引导,每年还投入几十万元用于生态葬的补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人劝人行孝的名言。市民政局福利事务科科长路兴华认为,“厚养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父母生前多尽点孝,去世以后就不需要铺张浪费了。我们应该让文明节俭的丧葬之风成为新风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