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應朋友之約去青州參觀兩個古村落。匆匆吃了點早飯,便啟程上路。上車後朋友才說先去青州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而後到鄰近的長秋村參觀革命前輩、抗日時期益都縣長馮毅之故居。先去黃鹿井……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黃鹿井 古村位於青州西南部、廟子鎮政府東,面積3.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區村。村內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村前有一水庫,村後靠山,因“前有照後有靠”,被譽為風水寶地。山澗植物種類繁多,奇花異草豐富,雜生植物滿山遍野,溪水長流不斷。

歷史上的黃鹿井人才輩出,舉人、秀才朝朝可見,至今村內還保留文舉人、武舉人故居,老青石板路,古槐古柏,帶聖旨的貞潔碑,關帝廟,李氏祠堂,古圍牆等。每一處景點都有一段富有神秘色彩的傳說。

該村已行旅遊開發,遊覽村內(不上山)2小時即可,夏秋季最好下午4點以後,天不熱了,遊人少了,光線適宜拍照了,山村韻味隨嫋嫋青煙漂然而出了…… 愚這次路過此處是上午近十點,天正熱,匆匆看了幾個點就趕路了,以後擇期再來細品。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兩方石碑默默地立在井邊河旁,上面文字有人為破壞的痕跡,已不清,估計是有關井或河的大事記。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井口深深的溝槽是經年井繩進出勒出來的,折射著井的古老。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石水槽。那時沒水泥(也叫洋灰)。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古槐,似一佇立在村口的老人,翹首盼望著外出的親人歸來。這樣的古槐村內有4棵,應該是明代的。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流往響水崖的村內石河。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垂掛石堰牆的探春花,雖花期早過,依然很美!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青州市廟子鎮竇家崖村,地處青州西南山區,原有100多戶、340多人。現村裡依然是石板路,石頭房,古樸自然。抗日戰爭時期,益都臨朐淄川博山四縣聯合辦事處曾在這裡辦公,舊址仍在!現在在家的多是6O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依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農耕生活。至今村裡仍有38頭驢和騾子,老鄉們用來馱運耕地,幫助生產生活。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高屋建瓴”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門口栽槐,財寶自來。"老鄉們的願望。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幽悠石衚衕,滿滿的歷史。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碾上的石紋磨平了鑿,鑿了又磨平,養育了代代鄉親,圍繞著推碾發生過或在碾棚裡講述過多少故事。那年代,井臺碾邊是人們主要的交流平臺。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這牆頭基礎可夠牢固的哈。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門(大門)前條石凳。老人們常在這裡納諒,或收坡路過的鄉親歇腳的地方。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石頭石頭還是石頭,滿眼裡是石頭,這裡是個石頭的世界,處處都是石磨石碾石頭牆,石桌石凳石臼。完全用石頭建造的農家莊院,一座座,依山順勢地座落在半山坡上,別有一番山村情趣。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見過很多石院牆,但沒見過這麼大的砌石壘的石牆!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白雲人家”之字路。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見過這麼高大且會開花的香椿樹嗎?樹徑30多公分,高近20米。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砌石大不大?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通往上崖(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遠望一“大宅門。”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三塊料石(基石)三間屋,可見當時這戶的富裕程度!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另一“朱戶”的大門(口)洞,氣派吧,兩塊大石頭雕鑿成的石拱門洞!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門口古槐。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一般人家的大門口,也常有石雕磚雕。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大門口。是料石,不是空心磚砌築的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主房一一北屋。其牆基石、過門石、門枕石、踏步石、邊立石都是規整的“料石”,純手工製作的!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村後)古井。經年的井繩進出在井沿勒出深深的溝槽兒。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據說(碑上字跡不清)井邊的石碑是明清時立的。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井邊一柱石頭,脊背光滑,兩頭立面刻有精美的雲圖案,估計是老井石碑“帽石”。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通向村後山的石板巷。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四縣”聯合辦事處。當時(抗戰時期)益都縣長是馮毅之。房子很小,幾平米,已塌,在樹叢中,為表敬重未拍。可見當時是多麼艱苦困難!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上山小道,隨處可見驢屎蛋子撒落路上、石叢中。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這個村的顯著特點除“石”之外,還有“樹”。樹木特多,走在村裡如穿行林中,除了遠近的黃鸝、白頭翁和喜鵲的鳴叫,就是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幾乎聽不到人聲車聲,整個村莊安然靜謐。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村後山前懷有一臺地,前對稱栽植兩棵柏樹,樹後一石院,院內一棵古杏樹一屋,屋後一片杏樹林,碗口粗的杏樹幾十棵,樹上結滿串串杏子。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這是間在原殘垣(守墓屋?)上後建起的石屋子,估計看山用。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屋子東側散落著數十塊殘碑斷碣,被砸的缺角少稜的,但上面殘留的雕刻圖案非常精美,動物圖案蕭疏欲動,栩栩如生,札書惟妙惟肖。據說這是村裡王姓的舊地,曾設有三層“碑”。厲害!那年代,一般人家能立塊碑就不錯了,還三層的,足見當時王姓家族乃名門望族,富甲一方!(一方有著弧形孔洞的石碑,匾額上刻“玉洞桃源”,匾額之上是綢帶輕束的書札,兩旁的對聯是“祥光繞水,佳氣出雲”。另一殘碑,雕刻的是大樹之下,牛背上的牧童正揮鞭趕牛,逼真如生。其它殘碑,或刻有荷花,或刻有麒麟,或模糊著字跡,不一而足。一一斷橋梅)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草木有情,萬物有靈,石堰牆上野花似乎也在靜靜聆聽一首滄桑的歌,一個悠遠的故事。(由此轉回村中。)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又一大戶。聽村民講這一戶的盛起、家道中落還伴隨著一個神話故事,因倉促未聽明白,不亂表。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拴馬石。上有孔,拴馬韁繩。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院分內外,外人、下人住外院。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東廂房。雖是偏房,但用料也很講究。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飯屋,出煙氣的木欞窗很高。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西廂房,看樣子未建成或建成未起用,因內牆未上泥,聽說當時出了“故事”。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農事用的驢、騾子。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以下幾張照片是朋友端午節去拍的,美嗎?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有點時空穿越的感覺,覺得這不是現在,而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的場景。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一地好楸樹,樹幹筆直,高都在15米以上,旺地也! 在走過看過多個山區古村落後,我一直有一種感覺,就是在農耕年代那時的那種的生產生活 方式下 ,山區比平原地區富有(看房子建設),只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氣候(雨雪少了,工業化影響?)的變化,進入工業化時代後,特別是商業大發展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了,山區才“變” 窮了,人們都進城城市化了。 但當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物質財富富集到一定程度,人們會追求除衣食住行基本生存需求外更高需求的生活時,山區一定是更適宜人類生活的好地方。“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另注:1,參觀該村時正值中午,光線太強不利於拍照,加之本人拍技一般,又用手機拍的,故照片質量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秋收時再去趟好好拍拍2,由於筆者僅匆匆到村裡走了一趟,對村情村史瞭解甚淺,只聽說了點皮毛,故文字表述如有不妥之處,敬請閱者指教,必立改之。謝謝您!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偭懷忠烈。從竇家崖出來後,我們慕名來到有“抗戰時期的小延安”之稱的長秋村,參觀了革命前輩馮毅之的故居,瞻仰了先輩們的革命事績,接受了一次黨性教育,心靈洗禮。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一門忠烈戰死馬鞍山

1942年秋,日偽軍糾集5萬兵力,對魯中區實行了更加殘酷的拉網合圍式的大掃蕩。馬鞍山地區的我主力部隊為粉碎敵人合圍暫時撤離,致使馬鞍山成了暴露在敵人腹地的前沿陣地。由於馬鞍山山勢險要,易守難攻,仍是我軍的小"後方",一些重傷員、幹部家屬陸續被安置在山上。

這年的11月9日,2000多名日偽軍掃蕩沂蒙山區返回時包圍了馬鞍山,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馬鞍山發起攻擊。八路軍115師教導一旅二團副團長王鳳麟帶領幾位負責人作了周密的戰鬥部署。敵人在孟良臺、東坡和後峪嶺等山上架起大炮直轟南天門和峰頂,數架敵機輪番俯衝轟炸,在飛機、大炮、重機槍的掩護下,大批日偽軍向山上不停衝擊。

當時,守山的八路軍傷病員及家屬只有30餘人。在王鳳麟的指揮下,山上的傷病員、家屬、小孩、老人都行動起來,用手榴彈、石頭和僅有的幾支槍阻擊敵人,戰鬥到傍晚,擊退了日偽軍多次進攻,敵人傷亡慘重。

第二天,附近的敵人前來增援,加強了攻山力量。在激烈的戰鬥中,山上大部分人英勇犧牲了。見形勢危急,王鳳麟決定把做軍衣剩下的布撕成條擰成繩,重病號和老少家屬趁夜幕降臨時,拽著繩子從山上滑下轉移。由於布繩長度不夠,滑下去的很多人都犧牲了,只有少數僥倖逃生。王鳳麟也英勇戰死。

在這場兩天一夜的激戰中,守山的27名同志壯烈犧牲。四縣聯辦主任馮毅之的父親馮旭臣、妹妹馮文秀、妻子孫玉蘭和3個孩子馮新年、馮蘆橋、馮平洋全部遇難,被授予"一門忠烈"的光榮稱號。

山東青州古村落訪黃鹿井、竇家崖兩古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