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爭第一!

2019年1月23日,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5歲。

提起林清玄先生,大多數人對他的記憶是一位作家:他8歲開始寫作,17歲開始出書,30歲就已經得遍了臺灣所有作家大獎。

他的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曾選入我們的語文課本,被譽為“當代八大散文作家”之一。

除了寫作,林老師在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看法,值得每一位家長細細品味。

林清玄: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爭第一!

在他的一篇文章裡,林清玄曾經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的時候,林清玄讀書很差,成績總是考不到60分,很少有及格的時候。

有一年考試,林清玄好不容易超過60分,很高興地拿回家給父親看。

沒想到父親一看成績,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和我小時候一樣,適合接我的活,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找一個接班人,現在終於找到啦”

林清玄一聽,你是農民,可不能接農民的活,於是自己就努力讀書。

林清玄: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爭第一!

林清玄講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卻意味深刻,尤其是在中國大陸:這樣不在乎孩子成績的事情,一定不會發生。

反而如果孩子成績老是不及格,家長一定萬分焦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整天憂心忡忡。

正如林清玄所說:我發現在大陸很多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這樣是不對的。

這個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樣的小孩集合在一個校園裡,希望教育成一個樣子,這是個大問題。

林清玄: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爭第一!

之前咕嚕老師看過一個新聞,說是北方某省的重點中學,一個高中女孩田靜原本品學兼優,成績一直排在班級前五。

可當步入高三時,一下子跌出了前十。田靜很焦慮,但無論如何努力,成績總不能提高。

比她更焦慮還有母親,因為田靜承載了家庭的所有希望。

在母親的期望中,她要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重點大學才對,可現在,希望似乎在逐漸熄滅。

一次偶然的機會,田靜母親聽說有一種藥,服用後可以增強學習能力,那個藥的名字叫做:“聰明藥”。

一開始母親還半信半疑,可當得知很多學生都在服用時,也放下了警惕心,買了一些。

女兒對母親毫無懷疑,於是吞下了那個小藥丸,然而之後並沒變化,田靜學習還是跟不上。

於是母親加大劑量,每天吃三片,早晚各一次。

終於,田靜感覺到了變化,不僅上課專注力提高了,做題時也是快刀斬亂麻,田靜的成績,也考進了班級前十。

但令田靜沒有想到的是,服藥一個月後,自己開始瘋狂掉髮、失眠,幾乎每一個夜晚都在輾轉反側中度過。

林清玄: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爭第一!

媽媽也發現了這些異常,讓田靜停了藥。

停藥後,田靜卻有種萬蟻噬骨般地難受,坐立不安,無法聽課、看書、做題。

為了解決這種痛苦,田靜偷偷的通過網絡平臺購買了聰明藥。

漸漸地,田靜又找回吃藥的樂趣,每天吃3-4片,持續了小半年。

後來,田靜失眠越來越嚴重,性格越來越孤僻,還總有幻覺出現,感覺自己被跟蹤,會有人要謀害自己。

母親也終於覺察到嚴重性,將她帶到醫院。

醫生檢測後發現,田靜吃的那些藥,根本不是“聰明藥”,而是亞甲雙氧甲基安非他命,俗稱搖頭丸,也是傳說中的精神毒品!

北京高新醫院主任醫師徐傑說:“在我們這裡住院治療的,70%左右都是濫用聰明藥接觸到苯丙胺類的,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才14歲。”

為了成績,中國家長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

林清玄: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爭第一!

林清玄曾經說過: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這幾方面的能力:

面對挫折的能力

有些學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從小養成了無比的優越感,走哪都是受人捧著的。

但是進入社會,就不僅僅是靠成績了。

職場有無數的挫折需要面對,此時,抗挫能力就凸顯重要性。

愛的能力

你對孩子的態度,就是世界對他們的態度。你的世界有多大,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

用飽滿的愛面對親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對人生。

拓展視野的能力。

認識到世界的廣大,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認識世界有很多很多種方式:讀書、交友、旅行等,只要有心,總是可以實現的。

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孩子不僅要學習瞭解自己,之後還要學會表達,特別是內向封閉的孩子。

比如有個男孩喜歡一個女生,想約她,結果靠近女生就緊張,臉通紅地嚇跑了。

一個人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林清玄: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爭第一!

林清玄在大兒子上大學的時候,送了他一個錦囊,裡面有四句話:大其願,堅其志,虛其心,柔其氣。

在林清玄看來,一個成功的人需要有大的願望理想、堅強的意志、謙遜的態度和溫柔的氣質就行了。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隻教孩子考試第一,而是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擁有創造幸福人生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