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古代中國數朝上千年的匈奴王國到底是從哪來的?

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抗擊匈奴的故事,但是那個曾經雄據北疆的龐大陰影,匈奴民族究竟來自何方呢?

要說匈奴人帶給中華民族最早的噩夢是什麼時候呢?史料記載大概在公元前201年秋,當時匈奴圍攻馬邑(今山西朔州),漢高祖劉邦懷疑韓王信(注意:不是淮陰侯韓信)暗通匈奴致書責備問罪,後者心生恐懼便投向匈奴與之約定共同攻漢。

威脅古代中國數朝上千年的匈奴王國到底是從哪來的?

隨後韓王信與匈奴軍隊揮師南下攻佔太原郡,次年冬劉邦御駕親征在銅鞮(今山西省沁縣)擊敗韓王信,隨後又相繼在晉陽(今山西太原)、離石(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大敗聯軍。

這接連的勝利麻痺了漢軍大部隊,在沒有探明敵情的情況下就貿然前進,當劉邦到達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以北)駐軍白登山時,遭匈奴騎兵包圍,這一圍就是七天七夜,無奈之下劉邦只好向冒頓單于的閼氏[yān zhī](匈奴皇后)行賄才得以脫險,史稱“白登之圍”。

威脅古代中國數朝上千年的匈奴王國到底是從哪來的?

那麼這批匈奴人到底是從何而來呢?比如出名的有幾種說法:

1、夏人苗裔說

這種說法最直接的證據來自《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也就是說匈奴的祖先是夏朝遺民。

2、商代遊牧說

王國維先生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考證,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xūn yù],周朝時叫做獫狁[xiǎn yǔn],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

3、多元構成說

蘇聯人類學家傑別茨對貝加爾湖地區伊裡莫夫谷地出土的公元前1世紀前後的匈奴人骨做了深入研究,他發現匈奴人屬於古西伯利亞類型的蒙古人種,並且其中有部分個體呈現出歐羅巴人種的特徵。

匈牙利人類學家託思研究了位於蒙古國諾顏烏拉以西約300公里處呼尼河沿岸的公元1世紀中葉匈奴墓葬群,同樣得出匈奴人兼具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特徵的結論。

威脅古代中國數朝上千年的匈奴王國到底是從哪來的?

我國科學家根據對桃紅巴拉、哼縣窯子、毛慶溝、飲牛溝等春秋晚期到戰國時代的匈奴墓葬群的研究,判斷出土人骨以北亞蒙古人種為主,但帶有明顯的東亞類型人種特點,而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一座東漢晚期“漢匈奴歸義親漢長”墓葬中發掘的人骨,則帶有不同於北亞人種而接近東亞人種的特徵。

由此可知,匈奴人的構成是多元的,比如活躍於今蒙古國境內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匈奴人,在種系成份上主要為蒙古人種中的古利亞類型,在略晚的時期又增加了某些歐羅巴人種的因素,又如生活在我國黃河南岸的匈奴人,其體質類型則主要包括北亞蒙古人種和東亞蒙古人種兩種成分,所以雖然對於匈奴的起源還沒有完全的定論,但小編還是比較傾向於多元構成的說法比較可靠,匈奴不是單一的同種族群而是由許多遊牧民族集合而成的一個民族集團。

威脅古代中國數朝上千年的匈奴王國到底是從哪來的?

戰國時代,秦、趙、燕等北方諸國,為抵禦遊牧民族的侵擾而紛紛修築長城防禦,秦始皇時期秦朝在此基礎上修建萬里長城,並派大將軍蒙恬北伐取得河套地區,匈奴頭曼單于率眾遠遁漠北。

後來秦朝動亂匈奴去而復返重據河套成為日後漢帝國的北方鄰居,劉邦在“白登之圍”後採納婁敬的建議將漢室公主嫁給單于並贈以厚禮,與匈奴約為兄弟是為和親政策,但漢與匈奴之前仍然摩擦不斷,武帝一朝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漢朝方面相繼發動了元朔5年的漠南之戰、元狩2年的河西之戰、元狩4年的漠北之戰,三戰之後匈奴元氣大傷,右賢王率領4萬餘人歸降漢朝,伊稚斜單于及左賢王率少數部眾向西遷徙,至公元前60年漢朝已完全控制西域從此再難威脅北疆。

威脅古代中國數朝上千年的匈奴王國到底是從哪來的?

東漢初年匈奴內亂公元48年日逐王自立是為醢落屍逐鞮單于(姓攣鞮,名比,呼韓邪單于之孫),他率部降附漢朝這一支被稱為南匈奴,而留在漠北的稱為北匈奴,北匈奴在與東漢的戰爭中接連失利,公元91年漢軍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後者被迫西逃從此消失於中國歷史長河之中。到了東漢末年,中原動盪南匈奴趁亂自立,但他們很快便遇到了曹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種中原政權控制匈奴的格局一直持續到了西晉,公元291年開始,西晉陷入八王之亂,匈奴人劉淵趁機獨立建國以至於五胡南下北方紛亂,一個個新的遊牧民族你方唱罷我上場,直到隋代當神州大地再一次統一時,人們再回首才發現,這段大分裂時期的肇事者——匈奴,早已從華夏曆史的畫卷中遠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