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那麼多程序員,到了中年以後該怎麼選擇往後的路?

沂蒙胖糰子


我自己不是北漂程序員,有4個朋友是北漂程序員,經濟條件有好有差,我來說一說他們的經歷,說不定對你有所啟發。


1號是老程序員了,今年接近50歲了,專門做通信協議開發,去北京比較早。當年加入一家小公司,具體做什麼的不知道。做了技術骨幹,項目成功,分了一大筆獎金,也成了公司的技術合夥人。

這麼多年來,據說沒有他搞不定的項目。曾經他在一家公司做的項目眼看著要做完,資金鍊斷了,老闆跑路,他帶著幾個兄弟們硬是把項目做完,從甲方那裡收回了合同款,公司起死回生。


這位大佬有超過現金資產2000萬,在北京有一套四合院(買的很早),2016年在某二線城市買了一座全款的獨棟別墅,車倒是不講究,10萬出頭的大眾。目前是北京和這個二線城市兩頭跑,快50歲的人了,每天寫代碼比20多歲的小夥子動作還理利索。

2號程序員也是大佬,36歲左右,也是多年的北漂了,技術非常過硬,沒有房子。攢了多年的錢準備在北京買房,攢錢的速度卻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他為了孩子上中學的事情,搞得滿腦袋都是包,目前正在某二線城市看房子。反正在北京買方沒有指望了,不如在二線城市買個大點的房子。


3號程序員是我的老同事,30歲左右,他是15年先在某二線城市買了房子,然後去北京發展的。因為房子買的早,壓力不大,現在應該貸款快還完了。北京工作,二線城市生活。對他來說,在北京也可以,回二線城市也行,反正壓力不大。


4號程序員是我上家公司的同事,26歲,他是江蘇人,在老家買了一套房子。他在北京的360上班,技術非常好,但是肯定買不起北京的房子了。他是在老家留了一條後路,在北京能待下去就待著,待不下去就回老家。

他們的情況,可以概括各個年齡段的北漂程序員了。基本上都不打算在北京長待下去的,都在老家或者二線城市有保底方案。


荼靡說職場


作為曾經的北漂一員,在北京呆了十幾年,前前後後經歷了三家軟件公司,周圍絕大部分同事都屬於北漂一族,畢竟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數量相對還是比較少,對於年齡大的程序員就個人親身一些經歷分享給大家。

1.北漂目標就是要紮根在北京皇城根下。有個同事在和媳婦都是做軟件開發,媳婦主要做的是軟件測試,同事做的是視頻後臺服務器開發,目標就是在北京能定居下來,想要下一代成為北京人,運氣還不錯搖車號以及搖到了經濟適用房,算是在北京有了自己一個小窩,但由於學歷限制應屆畢業的時候錯多了獲取北京戶口的機會,現在倒是北京居住證都能正常辦理了,後續還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孩子的上學問題,最近也在想辦法看能不能在臨近的天津買個房子讓孩子在那邊上學,其實很多程序員在北京技術磨練都非常不錯,但最後都選擇了離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上學問題,中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呵護遠超其他國家,要不學區房都是天價般的存在。

還有一個同事是做應用開發的,研究生剛畢業就入職了騰訊公司,幹了三年拿到了北京戶口,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房山也買了一套房子,老婆孩子在廣西南寧,媳婦還在南寧的一家銀行上班後來實在受不了兩地分居以及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媳婦辭掉了銀行的工作加入了高節奏的北京生活,起碼一家三口算是團圓了,孩子也能正常上學了,這算是闖蕩北京比較好的一種了,反正就在這個行業堅持做到底了。

2.北漂就是為了掙錢,掙的差不多就回老家了。有一個同事孤身在北京打拼,老婆孩子在老家,每個月掙得錢絕大部分打回家中,自己只留一部分作為生活開支,壓根就沒想著在北京買房子或者長期定居就是了掙錢,攢的差不多了在老家買個大房子,做個小生意度過餘生。這種人在北京不在少數,雖然看著比較美好,但過程還是非常殘酷,畢竟兩地分居為了省錢自己租住在一個環境不是很好的出租房裡面,有時候真的特別悶就會戴個耳機大聲的唱歌。畢竟自己一個人出門在外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很是鬱悶,畢竟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對於這類人來講也是極大的一種奢望。

3.北漂積累經驗,回到老家創業。畢竟一線城市積累技術經驗會快速很多,積累一定的技術經驗以及金錢,雖然在二三線城市軟件環境不是很好,但起碼在快速的發展,可以開始在慢慢積累,畢竟不像一線城市那麼高的消耗成本有點問題還能支撐一段時間,或者直接換個行業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多方向都是想通,可以開拓下新的思路。很多程序員將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賣掉然後在老家買上兩套房子,然後剩下的做存款,找個工資不高但比較安穩的工作做著,了此人生。

但現實生活中都會因為各種原因,還在堅持著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畢竟作為一個社會人都要去生存,特別是拖家帶口的壓力會更大,想要做點決定顯得特別的艱難。

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上大學就在北京,也算北漂了16年了,明年35歲,也算是人到中年了,身邊的很多朋友大多也是這個年齡,和大家分享分享我們的故事。

去二線城市發展的

不少朋友選擇了回二線城市發展,大多數會選擇自己老家的省會城市,或離老家近的大城市;他們有繼續敲代碼的,也有轉產品或運營的。

  • 朋友A,是我第一家公司的同事,特別合得來,我們先後離開第一家單位之後,依然保持緊密的聯繫。他先後就職搜狐、新浪,三四年前跳槽去了成都一家互聯網公司,轉了運營,當時就拿到了25K+的薪水,現在自己經營了六七年的網站開始盈利,每月也有小几萬的收入,在成都的生活質量很高。


  • 朋友B,前同事,去了南京,依然從事程序員的工作,在南京落腳沒多久就買了房子,現在的生活過的也不錯。

繼續在北京發展的

也有不少朋友選擇留在北京發展,據我觀察,我這個年齡還留在北京發展的,大多數已經在北京買了房子的。(不是我們有錢,是那時候房價還比較低)

  • 技術:還在一線敲代碼的很少,從事技術方面工作的,基本上都是架構、技術經理這樣的角色。

  • 轉行:跨度特別大的轉行很少,基本上轉了需求、產品經理、業務,基本還是在本行業內發展。

  • 管理:很多朋友選擇在管理方面發展,最低也是項目經理,能力高一些的,已經是CTO這個級別的了

  • 創業:身邊做技術的人,直接創業的比較少,大多數是成為創業公司的技術合夥人。

堅守還是離開?

我們這些已經買了房子的北漂,最大的顧慮就是孩子上學的問題,因為我們大多數沒有北京戶口,就算孩子能在北京上小學和初中,但最終沒有辦法高考,所以會提前考慮孩子上學的問題;也許說不定哪一天,我們也會陸續地離開北京,原因就是孩子上學的問題。

也別問我們為什麼不離開北京,各有各的難處,都不容易。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會點代碼的大叔


作為正在北漂的一名碼農,無時無刻不在擔憂這個問題,從2013年來北京不知不覺六年了,六年過去了,已然步入中年行列。在這分享一下北漂的收穫和打算。

北漂了六年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都有了挺大的變化。研究生畢業剛來北京,當時對做什麼行業,根本沒什麼打算,也就錯過了互聯網的發展時代,入職了一個跟自己領域差的遠的芯片行業,一干就是六年,在這家公司解決了北京戶口,認識了一群不錯的同事,也還是不錯的。對於傳統行業來說工資不高,眼下也就不敢奢望北京買房的事,只能從長計議,曲線救國了。



2017年雖然工作上有不小的波動,但正是波動讓我有時間認識了我現在的媳婦,也算因禍得福了,這一年成了家,在天津這個陌生的城市用這幾年的積蓄付了個首付,從此開啟了雙城生活。北京掙錢外地花,經濟壓力沒那麼大。也算是半逃離了北京,幸福指數也提升不小,不用再跟別人合租。


但是作為中年程序員總有以後做什麼的擔憂,由於我危機意識很強,所以這在我工作三年的時候就在想30歲以上的程序員都去做什麼了?現在可能有以下幾種出路:

1. 具有不可替代性,繼續寫代

在我們公司,倒是不乏70後,81,82的同事,他們在公司都工作了10多年,掌握了不可代替的技術,具有極強的不可替代性,現在一直不停的寫代碼。

2. 轉行做銷售

作為程序員轉行做銷售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對產品的熟悉,可能更能準確的客戶的需求,但同時程序員多年只面對電腦寫代碼,溝通能力多少有所欠缺。這差不多就是轉行了,一切從零開始,得慎重。

3. 自己創業

之前有個朋友,溝通能力很強,具有很強的創業意識,前年自己創業,現在融資已經上千萬。但這是成功的,身邊也有創業失敗,又回來上班的,這看個人吧!

但無論怎樣,雖然不知道以後的路在哪,但我想我們要先走好眼下的路,方法總比困難多,作為被bug蹂躪無數遍的我們,這都不是事,對吧?


AI科技猿


作為一名軟件測試的小女生,天天都在憂愁以後幹啥?北漂是為了賺錢,為了在更大更好的公司積累工作經驗。可是看到很多公司的中年程序員紛紛被勸退,不由得感到前途迷茫。程序員真的是吃年輕飯的,到了中年也沒啥競爭力了,像華為公司的員工,一般到了35歲領導就會面談勸退。其他互聯網IT公司也有類似的情況。所以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以後可以考慮轉行,我遇到好幾個同事都轉行了,有的做了培訓機構的老師,該有的自己做生意去了。我想先好好工作存錢,以後也轉行做個喜歡的小生意。


SuperFenSuper


我說四點可行的思路。

1、如果你是屬於性格內向,不太喜歡主動交流,喜歡悶頭幹活的那種,那你唯一需要做的是忘記年齡。不管別人怎麼看你怎麼說你,不管你形象上看起來是多少歲,或者你真實是多少歲,這些都不重要,你只要告訴自己——我還年輕,就可以了,直到你幹不動為止。若有人和你討論年齡話題,你就扭頭看別處,不參與。

2、若你性格開朗,善於溝通,敢於擔當,能承受壓力,那你可以考慮往管理者、諮詢師、協調者、設計師等方向發展。不解釋。

3、對於專業能力在行業內小有名氣,表達溝通能力突出,有創新精神,不甘乏味的人生,那可以創業或者做合夥人,去共同開創一片人生的藍海。

4、另外一種人,就是在本專業範圍內,沒有太多成績,又不想或不能成為行業專家,又厭煩現在工作的,可以果斷跳槽換專業甚至換行業。上帝說天地不生無用之人,每一個人都有最能施展才華的天地,所以沒必要一棵樹上吊死,也許下一份工作才是你人生的巔峰!

總結一下,不管哪種選擇,實際上都需要做到第一點——忘記年齡,這個社會,特別是BAT壟斷下的互聯網產業,有過多的年齡偏見,對互聯網從業者很不公平,但是個人無法扭轉社會認知,所以只能扭轉自己的認知——一句話,別問我年齡,我永遠都是35歲!


左奔右馬


北漂程序員常常如此自嘲道:年薪30多萬,卻活得像乞丐一樣。也許很多人認為這是程序員的玩笑話,但是不經意間卻流露出了北漂程序員的心酸。

人到中年,身處工作節奏飛快的大城市,在競爭激烈、產品更迭較快的互聯網行業,可謂步步驚心。一方面深陷生活的圍城,需要擔負起贍養父母、教育子女的家庭責任,一方面需要應對突如其來的職業瓶頸期。北漂的程序員看似活得光鮮、灑脫,背後的心酸與苦楚很多時候只能說給自己聽。

北漂程序員,到了中年以後該怎麼選擇往後的路?我所理解的中年大致在30歲-45歲這個階段。一般來說35歲之前可以認為是程序員的黃金時期,這段時期作為程序員的工作重心就是打下紮實的技術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找準自己的定位,努力將個人價值最大化。

當代碼量有了一定積累之後,就需要形成自己的技術體系和學習方法論,可以快速吸收各種的新技術知識,看到技術背後的本質的東西, 中年程序員恰恰需要這種能力。

“純靠技術渡過中年危機”未免有些過於理想化。畢竟時代在變,技術在更迭,沒有永不過時的技術,只有與企業需求相匹配的技術。中年以後的程序員要想在編程這條路上長久良性的走下去,我覺得要從努力培養自己以下這些能力入手:

  • 學習能力: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論。學習像喝水一樣自然,能夠非常迅速的上手和掌握新技術。
  • 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問題方法論。能夠很快抓住問題的本質,並且快速制定解決方案。
  • 技術能力:有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快速找出熟悉領域的技術本質。能夠具有全局的技術視野,並且給出全局的技術解決方案。
  • 管理能力:能夠獨立負責幾條業務線,帶一個小團隊。
  • 商業視角:能夠洞察客戶需求、捕捉商業機會,規劃技術產品。通過技術產品來引導業務增長、實現盈利。
  • 研發管理:能夠具備優秀的軟件開發過程管理能力,改進開發流程,優化人員組織架構。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可以幫助大家走出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

從不加班的程序猿


說到心坎上了:

1.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特別是碼農,焦慮的甚多,馬上一波碼農就要進入40的關口了,無論精神,思維,創新性都跟不上互聯網的節奏了,他們焦慮。

2.為什麼會焦慮呢?原因有三,第一個主要技能就是寫代碼,轉變行當壓力大。第二個,溝通能力弱,他們的溝通對象只有產品,產品主導了他們的工作,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他們沒有話語權,日常就是敲代碼,溝通技巧弱。第三個,脫離社會,產品每天都在關注社會的動態,而碼農關注的是技術的動態,等到年齡大了,技術也跟不上了,他們對於社會的認知還處於大學畢業的水平,所以對重新闖蕩社會有天然的恐懼,不知道自己離了代碼會幹什麼,能搞什麼?

3.據我瞭解,大部分離職的碼農會選擇做個小生意,用青春積攢下來的錢,希望他們能越來越好吧


廟三


作為在互聯網奮鬥多年的經驗,互聯網高薪,多金,高壓,對於程序員35歲職業方向的情況,給大家幾點建議

1.持續的學習能力

互聯網的更新和迭代速度非常快,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運營都要保持持續的學習能力,在人工智能還未真正到來之前,至少保持自己在本領域的前瞻性

2.職業技能多維度發展

要做職業的八爪魚,觸及一切能觸及到的技能並熟練掌握,比如管理能力,組織能力,比如閒暇之餘考取相應技能證書

3.職業規劃要趁早

如果說剛入行兩年對未來的規劃還不明確還可以理解,也有機會去嘗試不同領域,年輕有試錯的資本,但是有了5年左右工作經驗,就要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從事互聯網技術總監,CTO等管理崗位。如果在程序員的道路上不確保能走到管理高層,那麼要儘快做打算,程序員屬於高薪,從業多年基本都會積累一定財富,大部分會考慮創業,或到一些公司擔任技術顧問,也有人會35歲之前成功過渡到國企去!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35歲年齡並不是太大問題,即便有問題也是整個行業而不止是程序,況且員程序員的就業環境也相對可觀!

祝大家前程似錦,在職業的道路上風雨兼程,砥礪前行!



旅行大達人


感覺是一個悲觀的問題,但是我覺得,人到中年,不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嗎,怎麼會有一種英雄落幕的感覺呢。

我也年到中年了,也是程序員,做了十多年的程序員。我沒有北漂,而是選擇了北京公司在二線城市的分公司。技術磨練跟在一線城市沒有區別,薪資待遇雖然比不上一線城市,但也相差不幾,更重要的是,在二線城市生活壓力小,離家近一些。

人到中年,自然要考慮是否轉行的問題。我的觀點是:

技術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別放棄技術,技術應該是咱們的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好這種優勢,將優勢發揮到極致。怎麼發揮呢,可以轉做產品,運營,市場,培訓等職業,這些職業也是需要技術做後盾的,沒有技術基礎,會很吃力,人到中年,要從零開始是很痛苦的。

借力合作

不懂技術的人很多,但是他們懂市場,懂商務,找到這些人,跟他們合作,能力互補才能成就事業。因此,人到中年,更應該走出去,去見見世面,多交流,多合作,不要侷限在自己的技術裡。

創業是最後的選擇

如果平時你就關注著市場,營銷,管理,財務,人力等,有合適的機會,為何不嘗試創業呢,人不是生來會創業的,創業是每個人重要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