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戛斯認祖歸宗——兩個“李姓國家”共同照亮了9世紀的世界東方

“堅強”和“堅韌”是人生的兩支筆,交錯著寫下民族的歡笑與淚滴。作為一個微不足道的袖珍部落,堅昆一直忍氣吞聲、隨遇而安。他們的主子先是匈奴,繼而柔然,然後是突厥。這位新霸主胃口很大,他不再滿足於武力上的征服,而試圖通過語言和血統將契骨(堅昆的新名稱)徹底融合。

黠戛斯認祖歸宗——兩個“李姓國家”共同照亮了9世紀的世界東方

突厥可汗借用中原人發明的“和親”,將女兒許配給了契骨首領。按照遊戲規則,契骨首領的女兒也應該嫁給突厥可汗。但強者和弱者之間哪有什麼平等可言,契骨首領已經成為突厥可汗的女婿,比自己小了一輩,突厥可汗能容許自己的女婿再成為自己的岳父嗎?(人們只聽說阿拉伯恐怖大亨本·拉登和阿富汗塔利班首領奧馬爾互為岳父。) 結果,契骨首領碰了一鼻子灰。好在突厥西面可汗室點密很給面子,將契骨公主娶進了汗帳。 一天,室點密設宴招待遠方的客人,酒興一高,居然隨手將契骨公主作為禮品饋贈給了東羅馬使者。 還有比這更大的侮辱嗎?但他們只能忍辱含垢,唾面自乾。

也許為了洗去滿身的晦氣,到了唐代,契骨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黠戛斯,“黠”意為40,“戛斯”意為姑娘,“黠戛斯”顯然是指40個如花似玉的姑娘。據說最初有40名漢女嫁給了契骨男子,黠戛斯因此得名。讀到這裡,你還對黠戛斯女人個個天生麗質有所懷疑嗎?

黠戛斯認祖歸宗——兩個“李姓國家”共同照亮了9世紀的世界東方

按說東方的中國改姓李唐對於飽受壓榨的黠戛斯來說應該算一個福音,因為堅昆中有李陵後裔。 但愚鈍的黠戛斯首領仍昏昏沉沉地率部死拼。唐貞觀四年(630),東突厥汗國滅亡,鐵勒系列的薛延陀部在原東突厥汗國以北建立了薛延陀汗國,於是黠戛斯的頭上又騎上了薛延陀,薛延陀派出一名頡利發到黠戛斯監國。 十六年後,薛延陀汗國滅亡,李世民成為各族公認的“天可汗”,歷史終於給了黠戛斯人認祖歸宗的機會。

時隔兩年,黠戛斯俟利發(最高首領)方才抱著試一試的心理親自到長安朝覲。可以想象,太極殿一定掛上了彩燈,大臣們一定換上了新裝,妃子們一定打扮得花枝招展。黠戛斯俟利發失缽屈阿棧遞上去的名帖上赫然寫著自己姓李,飽讀史書的唐太宗也認為堅昆中有李陵後裔。唐太宗親自走下龍椅,與失缽屈阿棧推杯換盞,碰杯聲、歡笑聲、歌舞聲響成一片。 直到這時,俟利發才後悔自己來得太晚了。 一切如約進行,唐朝破例在黠戛斯設立了堅昆都督府(隸屬於漠北燕然都護府),任命失缽屈阿棧為左屯衛大將軍兼堅昆都督,黠戛斯地區正式納入了唐朝版圖。

黠戛斯認祖歸宗——兩個“李姓國家”共同照亮了9世紀的世界東方

接下來是一段“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歷史。唐天寶三年(744),草原上新生了一個令人生畏的霸主,這就是突厥退走後不斷壯大的回紇(後稱“回鶻”)。唐乾元元年(758),回鶻汗國大敗黠戛斯,黠戛斯俟利發陣亡,大量牲畜被回鶻奪走,黠戛斯被回鶻征服。 王者的成色是要靠失敗後的崛起去驗證的。不到一個世紀,四面樹敵、內訌不斷的回鶻便走向了衰亡。唐開成五年(840),饑荒和疾病蔓延了回鶻全境,回鶻將軍句祿莫賀又投奔黠戛斯並願做攻擊向導。

面對天賜良機,已經自稱可汗的黠戛斯阿熱決定果斷出手。隨即,黠戛斯出動10萬騎兵,自北向南對日薄西山的回鶻汗國發動了致命一擊,剛剛被扶上汗位的履破可汗掉了腦袋,回鶻都城哈剌合孫被付之一炬。 在慘烈的回鶻滅亡戰中,一道難題突然擺到了殺紅了眼的黠戛斯軍隊面前。在俘虜中,他們發現了回鶻崇德可汗的遺孀--唐朝太和公主,將軍們爭執頓起:有人說,既然她嫁給了回鶻就是我們的敵人,應該殺掉;也有人說,儘管她嫁給了回鶻,但她仍然和我們一樣姓李。

黠戛斯認祖歸宗——兩個“李姓國家”共同照亮了9世紀的世界東方

黠戛斯可汗冷靜地採納了後者的意見,派遣10名強悍的士兵護送公主回到了訣別二十三年的長安。這在沉悶已久的大唐朝野激起了多彩的浪花,因為隨著最後一位公主的迴歸,籠罩在大唐心頭多年的回鶻陰霾終於散盡。 回鶻四散逃亡後,黠戛斯首次成為漠北的雄長。黠戛斯汗國的疆域東至貝加爾湖附近的骨利幹,南鄰天山以南的吐蕃,西南接楚河、塔拉斯河至新疆阿克蘇一帶的葛邏祿,擁有部眾數十萬,勝兵8萬人。黠戛斯最盛時,勢力範圍遠達新疆吉木薩爾和庫車等地。正是在統治了西域部分地區之後,少數黠戛斯人開始了向中亞地區的首次遷移。

作為護送太和公主迴歸大唐的回報,唐宣宗李忱於大中元年(847)派使臣李業出使黠戛斯,封其可汗為“英武誠明可汗”。 大唐與黠戛斯兩個“李姓國家”共同照亮了9世紀的世界東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