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必要買重疾險?

雨滴3678


一、先說結論:不一定非要買❗

邏輯很簡單:

1.不是所有人都會患上重大疾病。

據說,人的一生中有72%的概率會患上重疾。那麼,起碼還有28%概率一輩子都不會患病。

2.即使患病,也不是隻能通過保險來解決問題。

常見的解決方法如下:(1)動用個人積蓄(2)向親戚朋友借錢(3)向陌生人借錢(輕鬆籌)

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很多解決方法,反正有錢治療就行了。

保險只是一個風險管理的手段,買不買是個人自由,沒有好壞對錯。

如果你考慮用重疾險來轉移風險,我這裡送上一份最全重疾險科普,只要耐心看完,幾乎可以解決你對重疾險90%的疑問。

二、重疾險保什麼?

重疾險的核心就是疾病,目前行業對病種主要分成 “重疾” 和 “輕症” 兩大類:

  • 重疾:危及生命的疾病,治療過程花費巨大
  • 輕症:不會危及生命,花費不大

1、關於重疾病種:

在 2007 年,保險行業協會統一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對各大保險公司疾病進行了統一。

所以無論是 80 種重疾,還是 100 種重疾 ,前 25 種病種各家保險公司定義都是相同的。

法定的 25 種重疾,在所有理賠的案件中,已經佔到了所有重疾險理賠的 95% 左右,可以說是重疾險的核心。

所以大家不能簡單粗暴的理解,重疾險保的疾病種類越多越好,不能說保 1000 種疾病的一定比保 25 種疾病的就好.

因為許多疾病很有可能百年一遇,比如埃博拉病毒、瘋牛病等,這些病種可能是湊數的.....

2、重疾險輕症保障:

保險行業協會只對 25 種重疾進行了統一的規範和確定,對輕症沒有統一的標準的,也造成不同公司對輕症的數量與種類都有一定的不同。

這裡面就存在一定的貓膩,不同公司差異很大,而且普通百姓也沒有能力辨別這一點,所以輕症是我們平時產品測評的重點。

三、重疾險怎麼賠?

第三步:重疾險怎麼賠?

重疾險理賠準確的說是符合合同約定才能賠,那麼重疾險合同是如何約定的呢?我以涵蓋絕大部分理賠的前 25 種重疾進行分析,基本可以分為 3 類:

  • 確診即賠:3 種
  • 實施了某種手術才能賠:5 種
  • 達到某種狀態才能賠付:17 種

所以說重疾險並不完全是確診就賠,還有一些疾病需要實施了特定的手術,還有一些需要達到一定的狀態。

其實買保險就是買了一份合同,上面的這些細節都寫在合同當中,只是普通人懶得看或者看不懂而已。

所以,對於重疾險,大家一定要放平心態,不要覺得它什麼都能保,也不必覺得它什麼都不賠,畢竟每年保險公司上億的理賠金都是真金白銀。

四、寫在最後

我國普通百姓對金融瞭解的並不多,而且一些保險銷售人員專業能力有待提高,所以第一次就想買對重疾險的概率還是很低。

很多人在選擇重疾險時,只看公司品牌,並不看具體的產品。殊不知,就算同一家公司,都有幾十款重疾險同時在售。

而且不同的產品之間差異很大,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自己,買保險也一定要適合自己才好。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用,也歡迎大家把文章分享給有需要親朋好友。

願天下每人都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 :)

更多重疾險的詳細測評,請點擊我頭像,私信回覆:重疾險。


深藍保


【五十歲的人如何購買重疾險】有一次,我給一個客戶講保險,他說保險都是騙人的。我問為什麼這麼說?他說以前給父親買了一份重疾險,後來得病,剛好把保費報回來,覺得不划算,保險不能再買了。

客戶說的屬實嗎?這個肯定是屬實的。客戶的老父親近60了,一般來說,四十歲前,我們身體的各項機能還屬於上升期。過了四十,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逐步衰退,就有可能生病。尤其是到了五十歲以後,基本到了疾病的高發期。這時候,因為是風險的高峰期,再選擇投保的話,保費就高,基本是倒掛的。也就是說,這時的保費和保額基本是持平的,等於是交多少報多少,很多人就會覺得不划算。但未來面臨的風險是不確定的,誰也不知道何時得病。如果剛交幾年保費就得病了,交費用少,賠償就多,客戶就認為划算。但如果是交完了保費再得病,有些人就會覺得不划算。這是人的正常心理,可以理解。

但是不是說五十歲以後就不應該買保險了呢?肯定不是,因為到了疾病的高發期,恰恰最需要保險。但是,如果購買足額的重疾險,賠償是多,但有些客戶就會出現上述顧慮。那麼,五十歲的客戶如何購買重疾險才會划算呢?

最划算的方法就是購買報銷型險種。

通常情況下,客戶購買的重疾險都是給付型的,就是客戶一旦確診,不管是否治療,保險公司都會直接進行賠付。如果足額購買,客戶就會覺得很划算,因為賠付不但包括了正常的治療費,還有後期的營養費和收入損失。但是,這種產品一般交費較高,尤其是五十歲以後的人,保額和保費基本是倒掛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購買報銷型險種就是一個非常實惠的選擇。

報銷型的險種最大的好處就是交費低,但保額高,對客戶來說很划算。但不足是,一般不能單獨購買,必須和一定金額的主險搭配銷售。搭配的金額各家保險公司不盡相同,但基本的要求都是,年齡小的客戶,往往是按照一定金額限制。年齡大的客戶,往往是限定一定保額。比如泰康人壽的產品,五十歲的客戶至少保額為十萬元才能關聯。假定十年期交費,保費也就一年一萬元。再搭配一份報銷型的健康險,也就2100多元,總計也就1.2萬元多點,但獲得的保障是至少60萬元。這麼高的保額,後半生的看病基本就不用發愁了。

但是,如果不是選擇這種購買方式,直接購買重疾險,要想獲得60萬元的健康保障,十年期繳費,至少要每年5萬多,十年下來就是50多萬,可不是不划算嗎?而選擇主險和附加險搭配的方式,十年下來才只有12萬元多,但保障卻同樣是60萬元,是不是更划算?

不過,這種購買方式也還不是最完美的。因為一年一萬多的保費,對有些五十歲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壓力,一旦不能正常續費,就可能脫保,讓客戶蒙受損失。所以,最完美的方式是,用理財險來關聯。

用理財險關聯健康險,最大的好處就是後期一旦續費出現問題,可以直接用理財險的收益衝抵保費,避免客戶脫保,從根本上避免了客戶損失的同時,又切實給客戶提供了健康保障。

還是以泰康的產品為例(泰康的理財險是行業最好的,參見我的另一文章《為什麼說泰康的理財險是行業裡最好的》),年繳保費一萬以下的理財產品,可以關聯一份健康險;年繳保費在1.2萬元以上,允許關聯兩份健康險。關聯的健康險不限任何病種,不管大病小病,報銷不受社保限制,沒有自費藥品目錄。而且被保險人可以是投保人的父母、配偶和子女中間的任何人,只要年齡在0-64歲之間。這份健康險的保額是多少呢?小病一年五十萬元,大病一年一百萬元,終身無限額,絕對超值。而且,只要前兩年正常續保,泰康公司保證終身續保至99歲,期間不會因為客戶健康狀況出現問題而拒保。這份超值的健康險的繳費也非常便宜。簡單而言,在60歲以前一年的費用,還趕不上目前寧夏的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以2017年為例,寧夏的社保繳費基數是3125元,個人承擔9%,一年要3300多元。但是,標準每年都還在上漲。但泰康的這份健康險,60歲以下,交費不到3000元。到60歲了,交費才趕上今天寧夏的社保個人繳費標準。但對於一個現在50歲的人來說,到60歲,他還有十年,可十年後,寧夏的社保個人承擔還是今天這個標準嗎?所以,泰康的這份健康險是絕對超值的,費用遠低於社保個人承擔部分,但保障遠遠大於社保。

當然,如果後期的繳費不存在問題,理財產品的收益就不用衝抵健康險的保費,直接享受複利收益,當養老金使用。以後無論是自己用,還是留給子女,這份理財險都是一份價值不菲的財富,而且時間越久,收益越大,遠遠超過銀行存款。

看了以上的分析,你還覺得五十歲的人買重疾險保險不划算嗎?其實買保險不存在劃不划算的問題,關鍵是如何設計險種,更關鍵是選擇哪家保險公司去買。選擇對了,你的性價比才會更高,你的保障才會最大,才會真正讓你感受到以小博大的保險理念。


精英財富在線


 

重疾險有沒有必要購買?

其實很簡單,我們看一看重疾險是解決什麼問題的?

重大疾病保險是解決我們罹患了重大疾病後,需要治療和康復(比如3-5年)以及最重要的是這期間的收入沒有,怎麼辦?

 

家裡的房貸怎麼辦?

孩子的教育費用怎麼辦?

一家人的吃飯怎麼辦?

 

說了這麼多,就一個字“錢”!!!

 

生老病死殘的自然規律,連小朋友都知道“人吃五穀雜糧,總有生病的時候”,所以生病不是風險,生病以後的花錢和不能創造財富才是風險,這個問題才是保險解決的問題。

 

保險沒有“愛與責任”,保險就是解決風險發生以後的“錢”從哪裡的問題!!!

 

所以只要解決,發生了風險以後,也不擔心收入和錢的問題,這個工具就是好工具,而保險,特別是重疾險就是解決:我們暫時失去了勞動能力以後,這個收入怎麼解決的一個好工具而已。

但是請記住在選購保險產品時,有三個字請記住:低、高、寬。

同樣的保險產品,同樣的保障責任:保費低、保額高、保障範圍寬。這就選購保險產品是的不二法則。通俗來說就是“少花錢多辦事”

 

 

 

選保險,是個文字條款、專業技術活。

 

 

想不被忽悠?想貨比三家?

想節約保費?想快速好賠?

想保單託管?想維護權益?

 

聯繫專業的保險經紀人,都可以解決。

 

因為保險經紀人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利益,只推薦適合客戶的保險方案。

 








悅悅說險


有沒有必要買重疾險,只是看如果生了大病,需不需要有一筆錢來補充家庭收入損失。

1.生病是個概率事件,保險運用的就是這個概率的槓桿。

你有可能不生病,所以你可以不買保險,但是如果你確定一定生病,保險這門生意就不存在,所有保險公司都要倒閉。

2.重疾險說到底是一個家庭經濟補償的定位。

如果家裡有足夠的家庭儲備,比如一筆積蓄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或者家裡人可以給與足夠的積蓄,不買重疾險也沒有問題,比如我在見一些高資產的客戶是,一般都不著重推薦重疾險,他們覺得需要可以買,但不是必須。

3.重疾險不是萬能的。

它只是在一些特定重大疾病(1.治療費用高,2.治療週期長,3.對身體的損壞程度大,需要較長的理療週期)來臨的時候,給與家庭一定的經濟補償,跟是否積極治療或者治療花費多少沒有必然的關係,符合理賠條件買多少保額就賠多少,很多認為有必要購買的實際上買了五萬十萬的大有人在,保險是不是合適,放在風險來臨的時候評判最科學,但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購買時候可以以理賠時的需求來評估保額,也就是向賠而保。

4.保額一般推薦三到五年的年收入為宜,非絕對。


芳姐是個幸福的人


結論

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儘量購買,如果預算不夠,就暫時買醫療險和意外險。可能當前年輕,醫療險看起來便宜,但是隨意年齡增長,費率也會越來越多。



保險的功能



重疾險主要功能不是治病用的,主要功能是為了補償生大病,3-5年沒有收入的問題。因為一旦生大病,即便治好了,通常都是需要3-5年的靜養調理,如果沒有積蓄或者收入來源的話,是不是要去掙錢?一旦勞累的話,舊病很可能復發惡化,前期的治療就前功盡棄了。所有重疾險保額一般要達到年收入的3-5倍。

如果是治病的話,用的是報銷型的大病醫療險和小額醫療險。 其實保險主要解決的是小概率大風險的問題,有人說大病小病都報,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小病可以通過醫保和自己承擔解決,不是風險,根據情況,小額醫療保險可以不配置。

費用

重疾險分為單次重疾,多次重疾,消費型重疾,返還型重疾………根據功能不同以及保障內容不同,價格差別很大。而且還要根據年齡,性別,以及身體狀況決定保費。保障期限可以分為1年期,定期,終身,費用自然也差別很大。 通常來說,越年輕費率越低,歲數越大費用越高,超過50歲重疾險就不好買了,其實也不推薦買了,因為不划算了。 醫療險的費用一般是小孩老人貴,成年人便宜。

建議



1.定期到70歲,基本夠用了。如果你覺得70歲之後沒有保障的話,我只能說,這個時候的社保更靠譜,你買的商業保險已經有些有名無實了。

2.不要試圖佔保險公司便宜,那些“有病治病,無病養老”,“不花錢做保障”,欺騙性極大。這麼說吧30年前的1萬塊跟現在的1萬塊的購買力是一個概念嗎?

3.加大保額的單次賠付,比多次賠付更實用。

4.各險種分開買,更合適,可以挑到更加稱心的產品


tsyhust17756063228


當然有必要啊,看你怎麼個買法?如果搭配好了,得了重疾,你還得慶幸買了一份保險呢。

華夏常青樹多倍版+醫保通+住院醫療2014+守護神。就可以解決了。

如下圖,40歲的小華買了華夏常青樹多倍版50萬的保額,共花費18266.3元。假設得了重疾,共花費60萬。而醫保通的一般住院醫療是200萬,質粒子是100萬。重疾保銷額度是200萬(零免賠),那麼60萬給予全額保銷。而華夏常青樹多倍版,給予50萬的賠付,而合同繼續有效。也就是說小華得了一場病,基本上沒花自己的一分錢,而又獲得了50萬元的賠款。因為是多倍賠付,所以合同繼續有效!



琅琊小臧


重疾險就是發生重疾的時賠付一筆錢的保險,

賠多少呢?

買多少保額就賠多少,而跟看病花多少錢沒關係!並且它只在發生了合同約定的疾病時才賠,合同上沒列的病,花再多錢它也不賠!

可見,重疾險並不是解決醫療風險的最佳工具。

所以有沒有必要,需看你買重疾險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解決醫療風險,那還真不一定有必要,倒是幾百塊上千塊的醫療險,或者高端一點的高端醫療險,是十分必要的!

那重疾險在什麼情況下比較必要呢?

你覺得發生重疾時只報銷醫療費還不夠,最好能有一筆錢賠付,並且願意為此買單時。(往往以下幾種情況的人會有這個願望,1.如果發生重疾,我想3、5年不工作。2.重疾的話,單位可能不要我了,孩子需要養,房貸還得還…)

另外,考慮到醫療險是短險,需要年年買,實際上有些人並不能一直堅持下去,或者產品本身也可能停售,所以容易斷保,故而‘’醫療險+重疾險‘’是比較推薦的方式。


保險屋


肯定有必要買,現在隨著環境汙染,食品的不安全。現在得大病的幾率在72.18%,重疾險要趕緊買

泰康百分百C+,年交6375,交20年,主險25萬,60種輕症賠付5次,每次30%賠付,重疾25萬,高殘25萬,身故25萬,疾病終末期25萬,輕症豁免,

可以匹配尊享醫療B+,年度額度50萬

特藥計劃年度額度也是50萬

健康百分百解決你看病問題,尊享醫療解決治療問題,特藥解決康復問題

你參考一下,也可以下載個保險師自己去對比


泰康李傑18312999379


先要理解什麼叫做“重疾險”。這個名字很誤導普通人,會讓人以為這是“得了重病給錢”的保險。更恰當的一個說法,其實是“危疾險”
首先,重疾並不等於普通的重病。具體到相互保,只有相互保保險條款裡所列的100種重疾才屬於其規定的重疾。其他看似很重的疾病,很可能連個輕症都算不上。一般來說,國內的重疾首先覆蓋了保險業協會規定的25種重疾,在此之外,不少保險公司又把一些特別罕見的危重疾病也加入進來,有的號稱50種,有的號稱80種,有的號稱100種,其實區別不大,因為光那25種重疾,就佔了重疾賠付的90%以上。光癌症一種,就佔了重疾賠付的60%以上。
其次,像原位癌等疾病,雖然也帶一個癌字,但由於尚未浸潤,不符合癌症定義,所以也不在重疾賠付範圍內。不少保險公司發現這樣容易產生賠付爭議,就在很多重疾產品的設計裡,加上了20-30%保額的輕症賠付,當然價格也就更高些。
在我看來,保險是有槓桿率的計算的。用較少的錢,保證儘量高的保障額度,這是保險公司和用戶應該共同追求的目標,所以在條件類似的情況下,槓桿率高的產品更加吸引人。人身險產品裡,槓桿率最高的是意外險,最低的可能就是重疾險了。因為重疾從定義和實踐上,都是提前給付的壽險。壽險受限於死亡或全殘才賠付的定義,無法有效保障患者在重病期間的經濟支撐,所以,醫學界牽頭,設計出了提前給付的壽險產品,即重疾險。
在東亞國家裡,重疾險非常受歡迎,一方面是名字好聽,一方面是價格高所以佣金收入也不低。但比如在美國,普通人上的保險一般就是醫療和壽險,壽險普遍含有危疾提前給付的條款。但在國內,重疾這種本來應該是過渡產品、低收入人群產品,卻成為一種獨立險種,很多用戶買的第一份保險,既不是醫療也不是壽險,甚至不是意外,而是重疾險。

程蟬


1. 首先,您有沒有發覺,我們周圍患大病的人越來越多了?

研究表明:重疾發病率已高達72.18%,雖治癒率提高但費用卻沒有降低、且發病已低齡化!連馬雲都說,未來房子如蔥,最貴的是病床!

2. 其次,一旦患了重疾,您覺得多少錢能治癒?會產生有哪些費用?

重疾至少需要三筆費用:當期治療費(30-50萬)、五年康復費(進口藥很昂貴且社保不報)、長期護理費(家人辭職或請護工)、收入損失費(被解僱or降薪?)

3. 最後,這些費用從哪裡來?

費用來源無非就幾個途徑:靠積蓄(病好了錢沒了,病沒好人財兩空)、靠社保(只管基礎治療及國產藥)、靠捐贈、靠親朋,哪個更靠得住?

以上問題想清楚了就知道該不該買重疾險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樓主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