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460多年前,此鄢陵人離職時,百姓為何攔路而哭?‖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洪武元年(公元l368年),明太祖在全國設置十三省,河北邯鄲縣歸屬北直隸省廣平府。

廣平之名,見載於《漢書·地理志》,北朝以後稱洺州,明時複稱廣平。廣平府轄邯鄲、永年、磁州、雞澤、曲周、肥鄉、邱縣、成安、廣平、清河、威縣等11個州縣,是明清時期邯鄲一帶的政治、經濟中心。

廣平府城,當地人稱今永年老城,在邯鄲東北廣府縣廣府鎮,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曾在此創建大夏國,獎勵農桑,擁兵坐鎮。廣府有很多歷史遺存,如清暉書院、文廟大殿(遺址)、毛遂墓、黑龍潭、武氏故居、狀元樓、太和堂等。歷史上大小官署星羅棋佈,廟宇半城,老街縱橫,商貿雲集,曾經繁華隨處可循。

明嘉靖28年(公元1549年),時任廣平府知府的翁相有感於當地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決意編修《廣平府志》。《廣平府志》書創修於明成化十五年,所以這次實際上是續修。


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編修志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能有絲毫馬虎。修志之初,翁相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再加上公務繁忙,他左思右想,決意尋找得力幫手。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一個好友,覺得修志一事如果由他主筆,一定能馬到成功留名青史。翁相立馬備下厚禮,前往好友住處表明了邀請之意。

這位知府特邀的人果然不負眾望。他夜以繼日,廣收博引,殫精竭慮,拿出了厚厚的《嘉靖·廣平府志》的書稿。

這部《嘉靖·廣平府志》以詳實的文筆,豐富的資料,記述了自春秋戰國以來廣平府所轄州縣,及其相關聯的武安、涉縣、館陶、魏縣、大名、廣宗、鉅鹿等地的歷史沿革、疆域變遷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兵事等各方面發展軌跡,不僅是當時廣平府所轄州縣(含今丘縣大部、臨西縣一部)最早的地方史資料,也是現今存世的邯鄲市所轄縣、市、區較早的地方史資料。


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嘉靖·廣平府志》續修主筆名叫陳棐,明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

陳棐,字汝忠,別號文岡,河南省鄢陵縣柏梁鎮西老莊村人,乃漢代明賢陳寔先生之後裔。西老莊古名棲良村,明初,鄢陵縣陰陽學訓術承陳灝從田王廟村遷來,並將其父陳希賢葬於村之西南,尊希賢為一世,希賢父陳諒為始祖。自此鄢陵陳氏人才輩出,歷代為官。

陳棐的遠祖陳諒元朝時曾為鄭州路學正,陳希賢為明初陝西鐵業司都提舉。陳棐的祖父名陳銓,字秉衡,別號坦窩先生,為鄢陵一代名士,“以耆德稱,鄉人目為長者”,少年時“穎敏秀異,神采射人”。舊時鄢陵城西有一條汨羅河,陳銓在河畔“誅茅結亭以恣遊,適因號坦窩先生”。他與文友身穿“葛巾野服”,閒暇時彙集一起,吟詩唱和,“竊擬洛社而脫畧塵事,正身率物”,以致鄉人都說他有“太邱之風”。


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陳棐的父親名陳溥,字一卿,別號澹亭,弘治乙丑年進士。初授大理評事守正,當時閹黨劉瑾大權在握,獨斷專行,肆意妄為,幹了不少禍國殃民的醜事壞事惡事,性情剛直的陳溥不肯與之同流合汙,處處潔身自愛。但最後還是被貶出了京城,先後到山西武鄉縣、陽曲縣任知縣。一直到閹黨劉瑾被誅,陳溥才奉“詔擢戶部主事”,以戶部主事階授承德郎,歷員外郎郎中,因總理大同糧儲經制有方升山東布政司參議,致仕進階中憲大夫。

陳溥看透了官場的爾虞我詐,貪汙腐敗,產生了激流勇退的念頭,在先祖文範祠所在的漆井村辦起一座花園。他脫去官服,穿起農家布衣,親手勞作,在園內種植了竹木松柏、蠟梅、月季、菊花、桂花、牡丹等多種奇花異卉,“桃花延袤十里”,奼紫嫣紅,芬芳四溢。

陳溥隱居園中不出,手把手教子女們學習經、史、子、集,閒來品一壺小酒,吟幾首好詩,好不安然自在。在這樣的環境中,陳棐自幼跟隨父親飽讀詩書,深受其人品、文品的薰陶影響。

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陳棐共有弟兄四人,一個妹妹,棐為長兄。陳棐的具體生卒年月不詳,約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前後在世。嘉靖十四年(1535年),陳棐參加科考,以“會試北卷禮經第一”的成績榮登進士,金榜題名。因為他的父親陳溥也是進士出身,所以“父子進士”一時成為遠近聞名的佳話,鄉人一提起就讚不絕口。

陳棐登進士後,被授中書舍人一職,掌管書辦制敕、詔書、誥命、冊表、寶文、玉牒、講章、碑額、題奏、揭帖等機密文書,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等職,後又改禮科給事中,掌管侍從、諫諍、補闕、拾遺、審核、封駁詔旨,駁正百司所上奏章,監察六部諸司,彈劾百官,與御史互為補充。

初入職場的陳棐抱負遠大,一是上疏請求把元世祖從陵廟之祀中請出去,成為後世爭論較大的重要歷史事件之一;二是針對當時時弊,上疏提出了“裁冗員以節民費、重儲養以厚民望、勵師儒以風民教、平賦役以恆民產、處流荒以復民業、寬糧長以保民富、除水害以祛民患、禁役獻以息民奸、業太學以官民材、止調發以紓民供、慎原宥以服民志、減河役以蘇民困”等12條主張。


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在“除水害以祛民患”一節中,陳棐“疏請開江北諸省水利。效江南水田之法,倣成周遂人之制,作溝澮以利農,畫疆理以設險,非惟可以漸復古制實,足資之慎。固封圻,詔令各省撫臣議行。”

可是未等陳棐的“開江北諸省水利之夢”付諸實施,他就因得罪皇帝被貶出京城了。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宮中翻修房舍,竣工後,皇帝發了一道例行公文,告諭各地的入覲官員。陳棐根據公文發揮,寫作成十章箴詩,進獻給嘉靖。他本來想展現一下自己的文才,拿這些無聊文字哄皇帝高興一下,沒想到適得其反,嘉靖皇帝看了以後,大為光火,說陳棐舞弄文墨,太狂傲了,一紙令下,陳棐被降級調出了京城。

陳棐被貶後,先任大名府長垣縣丞。長垣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長垣縣,明代屬大名府管轄。不久後,陳棐又到河北寧晉做了知縣。他不以個人升遷榮辱為意,在地方上興學、興水,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實事。


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在長垣縣任縣丞時,陳棐在“新學宮置學田,築射圃,申鄉約,勵士習,政修教舉,俗用丕變。”在寧晉縣任知縣時,他“以寧晉多古溝洫,欲興水利,溉民田。”“百廢俱興”,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就是這個時候,陳棐應廣平府知府所邀,擔任主筆續修《嘉靖·廣平府志》。

陳棐在寧晉任職僅一年有餘,但他離開寧晉時,百姓“傾邑皆走送之,洨水之南士大夫皆曰:‘先生去矣,吾何所取正有道?’諸士類皆曰:‘先生去矣,吾何所考德問業?’農者、商者、賈者、藝者,老者、幼者相率遮道而泣,如赤子別父母於千里異域……”

當時寧晉名士、人稱洨濱先生的蔡靉寫下了一篇《洨水紀別序》,記下了陳棐離開寧晉時老百姓依依惜別的感人情景,這些文字今日讀來仍然讓我們感動不已。

在封建社會里,全縣的老百姓為一個官員的調走而奔走相送,男女老幼“遮道而泣”,像送別自己的孩子遠行一樣,那是多麼難得的一幕啊。


460多年前,有位鄢陵人為河北邯鄲這項文化事業殫精竭慮!

【作者簡介】葛國楨,常用筆名柯崢、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鄉村教師、基層通訊員、企業政工師等,現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飛來》等個人文集,主編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叢書,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獎、首屆“茅山杯”全國微型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