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正定深藏了一座“名剎”,有一座露臂赤足的觀音,遊客都想看


來石家莊旅遊,最值得推薦的地方便是正定,在正定古城中古蹟眾多,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隆興寺了。即便我們不曾到過這裡,也早已耳聞隆興寺的大名。隆興寺自誕生以來便備受歷代帝王青睞,天王殿正門上方懸掛的“敕建隆興寺”金字招牌就出自康熙皇帝御筆手書,可見隆興寺的宗教地位與文化地位之高。

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起初被命名為龍藏寺,唐朝時期易名為龍興寺,清朝康熙年間賜額“隆興寺”,此名便沿用至今。古韻綿長的隆興寺在一千多年的光陰中並未像其他寺廟一般命途多舛,未曾遭受過戰火等重創,反倒在宋、金、元、明、清各代經歷了大規模的修葺與增建。

悠悠歷史長河中,千年古鎮正定猶如一顆璀璨耀眼的遺珠,默默地散發著耀眼的餘暉。如今的正定再也不是掩映於省會西北角的小鎮,春節期間的央視報道讓這裡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去正定賞煙花、到隆興寺祈福上香、逛正定古城似乎成了省會人的新風尚。


每年的新年伊始,都會有眾多的遊人來這裡燒香許願,寺中的百年古樹上也掛滿了人們充滿祝福的紅綢帶。

寺中的摩尼殿始建於北宋皇佑四年,以其獨特的殿堂布局聞名於世,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處已刪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使平面形成十字形。此為摩尼殿外形的奇特,另一奇為“倒座觀音”形象。

摩尼殿內的倒坐觀音,根據觀音菩薩“眾生普渡不完,誓不回頭”誓言,人們將菩薩的優雅從容、普度眾生的大愛刻畫地淋漓盡致,其衣著薄、透、露,項飾遮胸,露臂赤足,右足屈膝搭左腿,右手繞膝撫左腕,閒逸瀟灑,風度翩翩,難怪魯迅先生稱讚其“將神人格化”了,也被世人稱作世上最美的觀音。


當然,殿內自然少不了美輪美奐的壁畫,時隔千百年,許多色彩早已黯淡無光,從畫面的輪廓結構依稀能辨得畫師高超的技藝。

隆興寺迄今還保留著宋朝時期的寺廟格局,這在現存的古建築中已經十分少見,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也對這裡的文物和格局青眯有加。在河北民間流傳著:“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可見這裡的菩薩像名不虛傳。

御碑亭內矗立有康熙五十二年皇帝手書的《御製隆興寺碑》,碑文記述了康熙四十二至四十八年敕令對寺院進行大規模整修的情況,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

隆興寺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便是大悲閣,宏達雄偉的殿身上方懸掛亮藍色匾額,兩側配殿分別為御書樓和集慶閣,斑駁的陽光傾撒而落,驀然間,時光彷彿又回到了幾百年前的北宋時期。

乍一看這尊佛像是不是有千手觀音的影子?大悲閣內的銅鑄觀音像由太祖趙匡胤下令建造,整個佛像高達21.3米,共有42臂。仔細觀察這尊佛像,明顯能看到觀音像的身體部分和當胸合十與兩側的手臂不是一種材質,原來,中間這一部分是宋代銅鑄而成,而兩側是在民國時期重裝的木質手臂,從底部仰望,雄渾壯觀,令人瞠目。


隆興寺有曾經的輝煌過去,但在一段時間中人們甚至將它逐漸的遺忘,隨著古城正定這些年的旅遊宣傳,隆興寺又重新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之中,寺中的大佛始終靜默無語,他那高高在上的笑容,似乎早已經洞察到了一切。(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