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在天津寧河的飛地——蘆臺農場,為何以前被叫作高麗圈

在天津市寧河區的腹地,有一塊屬於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的飛地,面積廣大,現在稱為蘆臺農場、蘆臺經濟開發區,以前則叫作“高麗圈”。這裡為何與高麗(朝鮮)有關係呢?這要從抗日戰爭說起。

唐山在天津寧河的飛地——蘆臺農場,為何以前被叫作高麗圈

今蘆臺經濟開發區的位置

七七事變後,日寇侵入華北,組織傀儡漢奸組成了偽華北臨時政府。在其中任職的寧河軍閥齊燮元,與日寇勾結,將他在寧河縣18村的佃戶土地轉給日本侵略者。日軍則從朝鮮強行壓迫4200名朝鮮勞役到蘆臺北部、薊運河西岸,建立起以專門種植水稻、專供侵華日軍軍糧的農場。因為該場的四周由排水河、壕埝圈起來,在封閉型的農場裡,從耕作種植到管理,全是“高麗人(朝鮮人)”,所以當地人習慣稱之為“高麗圈”,日本的標準名稱是“蘆臺模範農村”。

“高麗圈”大致範圍是薊運河以西,寧河鎮西關和大於以南、大艇村以北,一共18個村的土地,共5萬多畝,都是齊燮元的佃戶的土地。這十八個村是後米廠、木頭窩、高坨、廉莊、西朱莊、楊撥莊、任千戶、大於莊、於懷莊、花牛莊、馬從莊、北澗沽、馬鞍莊、官莊、辛莊、大王御史、小王御史、大艇村。

唐山在天津寧河的飛地——蘆臺農場,為何以前被叫作高麗圈

1942年模範農場的核心位置

日本人有長期駐紮的打算,他們強迫移民和附近農民在萬餘畝土地周圍挖溝築堤、修排水河、修揚水站,還配備武器。他們把這幾萬畝土地分成24個方塊,正中設中央裡,為場部所在地,並建炮樓1個,住朝鮮警備隊2個連,特務30餘人。其中,還有小學校1所,朝鮮教職員30餘人。有600多小學生,學生都得學日語。其他23個方塊建設23個裡(即中國村莊),每村住50戶,設村長1人,10戶設1甲長,每戶用貸款方式貸給耕牛、農具、種籽、肥料等。農民每月按人口配給一定數量的小米、高粱米、玉米麵、豆餅等為主食。農民收穫的稻子不許吃,全部歸軍用。如果誰吃了就犯法。

唐山在天津寧河的飛地——蘆臺農場,為何以前被叫作高麗圈

齊燮元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要到寧河建高麗圈、還把外國人遷到那呢?其實是日本侵略者想在開發掠奪中國農業資源,實現“以戰養戰”的戰略。日本人早就盯上了寧河、唐山等地。早在1927年,日本華北駐屯軍的特務們就開始對河北等地進行調查,出版了一本叫《冀東綜覽》的書,他們認為地域廣大的寧河縣境內,有濱海鹽田、廣闊的平原、豐沛的水源和鐵路、運河等交通設施,還有一批像齊燮元等可以利用的失意落魄的軍閥官僚,對侵略十分有利。

唐山在天津寧河的飛地——蘆臺農場,為何以前被叫作高麗圈

《冀東綜覽》

1933年《塘沽協定》簽署,寧河縣在內的冀東二十五縣被強行劃為“非武裝地帶”。這就為日寇佔領整個華北掃清了障礙。隨後日本駐屯軍司令部就制定《華北重要資源調查方針及要項》,提出了向華北擴張的設想。在這個文件中,日本軍國主義赤裸裸地提出:“為補充戰時資源的不足,考察研究所需華北資源的培植、開發、改良、增產的方策”。1936年9月,冀察當局與日本簽定的“經濟提攜”的條款,等於出賣了華北資源的各個領域。所以說,“高麗圈”這樣的“模範農村”的建立,是必然的。

高麗圈農場自1938年建成,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存在了整整八年。這八年,高麗圈為日本人生產出數億斤“軍谷”,餵養了日寇在中國大地肆虐的侵略軍。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高麗圈這個毒瘤終於被切除了。1945年10月,深秋的一天,高麗圈的“高麗人”都到木頭窩村的臨河碼頭集合,在八路軍指戰員的護送下用船渡河,從大沙窩沿蘆豐路去蘆臺火車站,相繼被遣返回國了。

此後,在三年解放戰爭期間,高麗圈基本處於荒蕪狀態,長滿了野草,所以成為打擊敵人、供區小隊躲避的地方。1951年,高麗圈移交國家農業部管轄,更名為“國營蘆臺農場”,此後又經過權屬、名稱的變革,不過最後又以“蘆臺農場”的名稱沿用至今。

唐山在天津寧河的飛地——蘆臺農場,為何以前被叫作高麗圈

國營蘆臺農場

唐山在天津寧河的飛地——蘆臺農場,為何以前被叫作高麗圈

路南區的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